从一道常考题的指导谈现代文阅读复习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因为分值高、区分度大,备受广大师生的重视,但现代文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和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似乎不可调和,复习费时长、收效微。对此,教师很头痛,学生很迷茫。在这种头痛和迷茫中,对于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师和学生在考试前只达成了譬如“多写、写工整、多分点”等层次的一致认识,其余交给了听天由命的悲壮。现代文阅读复习难道只能做这些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相应的对策又在哪里?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可以改进教师对该类试题的指导,提高学生考前复习的有效性。
  一、分析“试题和答案是什么”,寻找复习教学的出路
  近年来,语文试卷常常被人批评,题目设计云里雾里,答案设计更是让人糊里糊涂。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对常考题的题目和答案作分析,明确其考核目标,还是能够寻找到现代文复习教学的出路的。
  1.试题和答案的不稳定性。
  语言赏析题是高考现代文中常考的一道题,考核学生赏析散文或小说语言的能力,分值一般为3—6分,下面选取近七年来的7道典型题目作为参照。其题目、答案如下: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这7道题都是考核学生对文学语言的赏析能力,题目设置中都有“赏析”二字,但题目考查的范围、要求和提示不尽相同。从范围上看:2007年和2010年,是段落,其余是句子,大多数为一句话,2012年是几句话。从要求上来看:2011年和2013年没有要求;其他大多数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008年要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2010年要求从“写景时切入的角度和语言的运用”。从提示上看:2007年明确提出了赏析方向——“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2009年提出“景物描写”;2010年直接用到了赏析性词语“独特”;2011年提出“人物语言”;2012年直接告诉了反复的手法,让“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2013年没有提示。总体来说,题目表述方式有一定差异,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答案也呈现出不稳定性。有的比较概括,如2013年的这个答案,只说运用了某种手法,收到“营造氛围”、“烘托”、“鲜明生动”等效果;2009年则具体描绘了所用修辞手法的对象的具体效果——“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而2008年不仅说出了手法,还有“生动形象”、“给人深刻印象”、“给人以整齐的美感”等效果,还具体介绍怎样运用的(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2007年、2011年、2012年,在表达效果中还谈到了作者(或读者)的情感(或感受),比较具体。
  2.得分点的稳定性。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七年来的题目和答案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但得分点相对确定。赏析语言一类的题的答案,从大的方面说无非两个层面,一是采用了哪种手法,一是收到了何种效果。一般来说,分值高的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角度较多,如2007年题目设置时就要求从两段分别举例加以赏析,2008年有三个答题角度,2010年题目设置时就要求了两个角度;一个是答案较为详细,如2012年对反复修辞表达效果的赏析,答案还写到了作者感情。
  那么答案较为详细的,得分点具体是哪些方面呢?第一个层面即采用了何种手法,包括两个小方面:一是明确指出采用了何种手法,二是具体说明在何处或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2008年和2012年答案里有这个步骤)。第二个层面即收到了何种效果,也包括两个小方面:一是该手法在内容上或艺术上的具体效果,二是该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或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尽量让其考虑周全,表述周全,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心里也就清清楚楚了。
  可见,只要认真地作细致的分析,高考题目和答案也不是“雾里看花”,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在复习时也就很容易找到出路了。
  二、分析“答案为什么是这样”,找出依据,反思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分析“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途径有两条,一个是理论分析,一个是实践分析。理论分析最好的办法是参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要求以及《考试大纲》中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考试要求来分析。实践分析最好的办法是结合学生的作答,与答案作比较分析。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1.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分析“答案为什么是这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有这样的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等级中的要求更为明确,表述为“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所谓“表达艺术”侧重指语言的表现形式,即采用了某种手法;所谓“精彩”,是收到了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的效果。那么,这样看来,这个要求本身就暗示了这个题目的答案的两个构成:采用了何种手法,收到了何种效果。
  具体来说,从上面的7道题来看,这类手法可以是运用了某种修辞,如上面7题答案中的“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可以是写景的某种技巧,如上面答案中的“抓住典型景物”、从“命名方式切入”等;也可以是这些语言的外部形式,如上面答案中的多用“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等。这类效果可以是巧妙地写出对象某方面的特点,如上面答案中的“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风的轻柔”、“鸟笼的精美”等;可以是语言本身收到的效果,如上面答案中的“生动形象”、“给人以整齐的美感”、“言辞清丽,格调典雅”等;可以是表现作者或说话人某种情感,如上面答案中的“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等。
  这些看似没有规律、充满“变数”的答案,实际上都归入“手法”和“效果”两类,都是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对文学类作品鉴赏的要求的,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   2.从学生答题和答案的比较中分析“答案为什么是这样”。
  下面是摘自我的学生在高三复习练习时的几种典型的不准确回答及其错误原因分析: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是能准确判断这类题的两个组成部分的。他们所以写出上面这些不准确的答案,主要是审题不仔细和文本理解分析能力不理想,具体表现在:(1)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如2012年四川卷中的“结合文章内容”,以及2008年安徽卷中“从语言表达的角度”。(2)手法概括不全,效果分析不全。(3)分析效果时不能联系语境或文章主旨来分析。
  让学生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作比较,可以让其看到这样几点:(1)题目中规定了答题的范围和角度的限制性的句语,同时也是导向性的语句,有时之所以“这样答”,是因为“这样问”。(2)精彩语句所用手法可能不止一种,而收到的效果也可能不止一种,命题人制定答案时往往考虑周全。(3)一个语句的精彩(主要是效果)很多时候是要置于一定的环境中分析,答案会考虑上下文或全文主旨的。
  分析学生的回答,通过比较,学生更容易明白“答案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分析也可以看到教学的缺失,大而化之的讲解,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看来,提高教学实效性永远的一个命题就是分析学情,针对性指导点拨。
  三、分析“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答案”,建立“模板”,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赏析语句,首先当然是理解句意,其次是对该句所运用的手法的判断,第三步分析该句运用此种手法后的表达效果。归纳起来思考回答这类试题需要走四步,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建立这样的分析框架,可以开展有效的复习指导:
  第一步:确定语句描述对象。即要明确要赏析的句子或段落写的对象。
  第二步:描述对象的特点。作者通过采用各种手法,写出了对象哪方面(或哪些)特点。品味语言之美,离不开描绘对象特征,不明确对象特征,就会使鉴赏失之空泛。
  第三步:确定采用的手法。这里需要作个分类,有哪些手法,分为哪几类。我后面将在表格列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这些手法。
  第四步:分析表达效果。“效果”是个抽象概念的名词,对于语言的表达来说,有哪些效果,可以分成哪几个层面。
  下面是前面7道高考题中的句(段落)的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总结一下:(1)确定语句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特征是很重要的,除2008年安徽卷外(该题明确要求“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其余赏析都与对象特点有直接的关联,即语句赏析的落脚点在于写出对象特点方面的特点。如2011年安徽卷中,这个赏析的前提就是要明确老大夫的话的对象是“鸟笼”,对象特征是“精美”,然后思考他的话在说出这个特征方面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夸张和比拟),然后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表达赞赏之意)。(2)所用手法有三个方面,最常见的是修辞手法,其次是语言外部形式方面的特点(古诗、四字词语、骈散对称的形式),最后是在写对象特点时的方式(抓住典型景物、命名切入)。(3)表达效果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写出对象特征方面(上表中所有标为A的词句),一般答案表述为“写出××(对象)的××(对象特征)”;二是怎样写出的或者说“写的怎样”(表中标为B);三是在表达作者情感或文章中心方面的(表中标为C)。这样的分析就为学生现代文的复习提供了一种“模板”,使之在做同类题时有规则可循。
  对学生来说,做现代文阅读题其实是有两个过程的:一是正确理解文本的意思,二是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准确表达”,都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为学生现代文复习提供一个个可以“推而广之”的分析模板。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芜杂多变的高考复习试题前畏惧或抱怨,所谓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才不会是空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紫外线(UV)消毒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其消毒效果受到细菌光复活的制约。从5个方面,包括UV消毒条件、光复活条件、细菌自身差异、污水理化性质以及是否联合化学消
上海静安佛塔为新建构筑物,其建造依宋式建筑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形式实施。佛塔的4层~8层室内供奉大型佛像,因受施工场地、结构布局、佛像体型以及对佛塔的形象进度要求等条件
HGZ模板系环保(H)功效(G)增强(Z)型模板之简称,脱胎于电作用自脱模成型技术。详细介绍了HGZ模板在施工应用中的成型功效,并指出该模板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低碳环保、绿色文明建筑施工
你站在红尘的另一边  我却合上双眼  再也看不见  松开手掌  任由掌中的绳子滑落  在微黄的古灯下  青丝缓缓散落  让我忆起了  我们初次相遇时  你的模样  用一支簪子轻挽着  那乌黑的发丝  腰间的玉佩  随着你轻盈的步伐  摇曳着  一身雪白的素衣  宛如冬日里的白梅  而今  你着一身血红的绸缎衣  在百花争艳的季节  绽放了你最美的青春  钟声响起  一声、两声、三声  敲击着我脑海
冥思,许久都不曾回醒……步履在莽莽苍苍的大地,面对这赤裸的文化,心中有种莫名的悸动。拈起一脚脚尾页,方才知这《文化苦旅》的厚重。却又如酒般荡醉,麻痹你的经络。于是。我将文
20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这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与PiCCO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循环功能的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在0h,6h,12h,24h,同时用PiCCO和超声分别测量SV、CO值,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入室后对20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经中心静脉30min快速输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以快速补液前后△SV变化为
河畔对岸的对岸是我的故乡只是在河流中央已建成一堵高墙沧桑河畔对岸的对岸是我的庄园只是无情的风霜为她添上几分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大底盘双塔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对混凝土超长结构不设缝的结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结构施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