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系统工程的形成、演化和未来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提出治黄必须从复杂巨系统的角度考虑才能解决.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治黄系统工程作为黄河流域复杂巨系统的组成部分,考察其形成、演化的过程和规律,有助于应对治黄面临的挑战.近3 000 a治黄史显示,秦汉时期治黄系统工程和黄河流域复杂巨系统同步形成、共同演化,治黄系统工程拥有超越狭义系统工程的四层级结构,是一个充满韧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清代气候变化、水、沙、粮食、人口、生态、治黄和治国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揭示晚清河患严重的深层原因.对比中外当代治河史,发现发达国家治河系统工程演化由科技创新自下而上驱动,治黄系统工程演化由治国理政方针创新自上而下驱动.黄河流域是一个资源约束加大、加速演化、不确定性加大、机制不清的复杂巨系统.未来治黄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黄河流域中所有6个层级的子系统,大力创新治河管理技术,实施跨领域的循证决策、适应性规划与管理,研发可持续工程和智能工程.
其他文献
为了深化对黄河流域水循环、水资源特性的认识并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WAM-2Layer水汽通量统计模型,基于1980-2018年ERA-5再分析数据集,对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水汽来源和蒸散发水汽去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内循环率和蒸散发内循环率的多年均值分别为10.3%和11.8%,水汽再循环对维持流域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源区水汽内循环率远高于流域内其他地区,证实了黄河源区的双重“水塔”效应,即黄河源区既是稳定产流区也是流域降水的重要水汽来源区;黄河
目前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东坝头以下河段,堤根低洼,横比降均值为纵比降的8倍左右,黄河下游一旦发生较大洪水,漫滩水流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沟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堤沟河流速和水深较大,易造成重大的河势变化,形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的可能性增大,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都将严重威胁下游堤防的安全,甚至造成黄河大堤的冲决.为此,开展“二级悬河”形势严重河段堤沟河的治理模型试验,与堤沟河现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堤沟河治理后堤根流速减小,横比降减小,可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减轻对大堤的威胁
为进一步提高纳米铝粉的应用性能以及能量水平,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l@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对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电子能谱成像分析(TEM-MAPPING)、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与组成;采用氧弹法测试了样品的燃烧热,对Al@PTFE复合材料在空气气氛下的燃烧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放热过程.结果表明,Al@PTFE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采用六氟
利用安塞站1951-2016年的降水资料对延安市安塞区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特征进行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分析,其中趋势性分析采用EEMD分析法,突变性分析采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周期性分析采用Morlet分析法,以此对安塞区1951-2016年降水进行了时序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降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汛期降水量存在微弱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在1952年和1992年发生突变,并在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而汛期降水量在1986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别存在4个和3个主周
气象、水文、工程等海量数据信息和文档资料是防凌减灾分析决策的基础.以多源异构数据仓库建设为目标,针对防凌减灾各项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提出黄河凌情数据仓库架构体系.依据防凌工作主题设计数据仓库多维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ETL工具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建立黄河多源异构凌情数据仓库,并集成在黄河防凌智慧平台.通过数据仓库可以为防凌业务提供大量分析型数据信息,提高黄河防凌减灾综合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了得到高反应活性的铝热剂体系,以四氢铝锂和三氯化铝为原料合成了氢化铝(AlH3),利用其高活性进一步与纳米氧化铁(Fe2O3)制备了多个化学计量比(φ)的氢化铝/氧化铁(AlH3/Fe2O3)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样品的热性能.结果表明,AlH3样品中少量为α-AlH3,大部分为无定形AlH3;AlH3/Fe2O3复合材料中AlH3与Fe2O3复合较好,Fe2O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十四面体氧化铁,然后自组装制备出十四面体氧化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tFe2O3/rGO);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tFe2O3/r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 tFe2O3和tFe2O3/rGO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热分解行为的影响,分析了 tFe2O3/rGO复合材料对CL-20的热分解催化效果及其对CL-20的热分解动力学和热安全性的影响.结
洪涝灾害对黄河流域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以黄河流域76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CRITIC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76个城市的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2018年黄河流域社会脆弱性的敏感性持续下降、暴露度小幅上升、适应能力大幅提升,整体上社会脆弱性表现为持续下降;②社会脆弱性分布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③省会城市的暴露度较高,但敏感性低、社会适应能力高,因此其社会脆弱性低于周边地市;④黄河流域
库岸边坡失稳与破坏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边坡失稳与破坏的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开展4种不同含砂量的下蜀黏土均质边坡失稳滑塌破坏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侵蚀对边坡失稳滑塌破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 4种不同含砂量的下蜀黏土试样水下崩解试验.结果表明:边坡自身土体成分构成对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作用下,纯下蜀土均质边坡稳定性最好,边坡土体含砂量越大,边坡抵抗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的能力越弱,边坡失稳滑塌破坏的时间越短;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随边坡土体
为改善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的形貌/尺寸,扩大其在高能钝感配方设计、制备及装药中的实用性,采用机械球磨法批量化制备了粒径在100nm以内的LLM-105颗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纳米激光粒度仪观测了纳米LLM-105的形貌和粒径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其分子结构和晶型;采用热重-差示量热扫描仪(TG-DSC)研究了其热性能的变化;最后对其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纳米L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