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但很多人对毛利民族存在误解,认为他们是落后的恐怖食人族。本文通过毛利人生活习俗中的碰鼻礼、战舞及文身来了解毛利人神秘而独特的文化。
关键词:毛利民族 碰鼻礼 战舞 文身 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G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82-01
毛利民族是新西兰最古老的居民,也是世界上留有諸多疑云的民族。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民族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甚至有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仍停留在他们是恐怖的“食人族”、是原始的土著部落、缺少先进的现代文明上。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毛利人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4%,他们的历史、语言与传统文化都是新西兰独有的。毛利文化是一种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口头文化,它的独特魅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发掘。
在毛利文化中,毛利人的碰鼻礼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礼仪。战舞也是广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在美术方面,文身是几乎每个毛利人都会体现在脸上以及身上的艺术。下面本文将从碰鼻礼、战舞以及文身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一、碰鼻礼
在观看习近平主席出访新西兰的新闻时,看到当地迎接的官员用最高的礼仪——碰鼻礼迎接他和夫人。日常见面礼仪中,碰鼻礼仪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毛利人的好奇与关注。
毛利人热情好客,十分讲究礼节和礼貌。有一种“家庭式”的欢迎仪式,部落的年轻男女整齐地站在队列旁,安静一段时间后,从队列中走出一位睿智的长者,引吭高歌。歌声停止,年轻的姑娘们便开始表演优美的舞蹈,围在身边的男女齐声伴唱。歌停舞罢,他们每个人走过来同来宾行“碰鼻礼”,互相碰三次,鼻尖对着鼻尖,等所有人完成之后,迎宾礼才算结束。它是毛利人从远古留传下来的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和礼遇规格的高低成正比。毛利人认为人的灵气都聚集在头部,通过鼻尖可以与来宾相通,碰鼻一下是互相通神,碰鼻两下表示在一起呼吸和生存,有相亲和友好的意思。如今,随着毛利人与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他们也开始向世界各族学习不同的文化礼仪。
二、战舞
新西兰战舞,又称毛利战舞或哈卡舞(HAKA),是古时土著毛利人开战前的战舞,多用于大战之前鼓舞军队士气、震慑敌人。到了现代,毛利战舞逐渐演变成为新西兰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走向现代表演艺术的新西兰毛利人的战舞日益全球化,他们将一种俗称为“kapa haka”的、把音乐、节奏、歌曲和肢体语言融合为一体的毛利族舞蹈,创作成为现代的、流行的、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新西兰许多国家运动代表队在比赛前都会集体跳毛利战舞,借以帮助提高球队的斗志,这种战舞受到了新西兰人和各国人民的尊敬与喜爱,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表演艺术形式。
新西兰战舞泛指毛利人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毛利人标志性的文化项目。毛利战舞是包含动作、拍打并配合有叫嚷声的团体舞蹈,表演目的主要包括消遣娱乐、对外来人员的热情欢迎、对特殊成就或荣誉的承认、部落之间相聚的仪式等。现在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新西兰橄榄球队全黑队在比赛前表演的“Ka Mate!”。更奇特的是,在二战的一场激烈的战役中,一支新西兰的部队因为第一轮攻击准备不充分没有跳舞而进攻失败,但是在第二轮攻击的时候跳起了哈卡舞,结果一举击败了敌人,之后一路顺风顺水,一直打到了罗马。毛利战舞的词和动作随着时代在不断创新,如今现代的创作更多用于体育比赛前的鼓舞士气。
三、文身
毛利民族最后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就是文身。毛利民族的文身通常来说有两种:刺青(Ta Moko)和文身(Kirituhi)。刺青是毛利族传统的文身艺术,通常刺在面部,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圣的,另一种是文身,泛指皮肤上的艺术装饰。面部刺青的图案和式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前,毛利人的文身必须由部落内专职刺青的神职人员执行,即使在现在也往往由专门的刺青师来做。
毛利人的文身是一个人生活的记录,显示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变化。需要提及的是,毛利人的文身,无论是在身上还是脸上都是世界上唯一的,每款刺青的设计都是一项知识产权。对于毛利人来说,文身就等于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了他的工作性质、地位、家族史、功劳、业绩等等,象征着地位,也有增加对异性的吸引力的作用。毛利人的文身就仿佛一个人的简历,或者说是身份证。通过每一个毛利人脸上的、身上的文身图案、数目、颜色能够分辨他们的个人信息。因此,在毛利人的文化中,文身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生活的记载、历史的传承。毛利人的文身文化随着其民族一起,一直在新西兰蓬勃、健康地发展,已经变成了毛利人有代表性的视觉艺术。毛利人在文身这门艺术上,不断创新表现的手法。近几年来,刺青这门艺术开始在毛利族人中复兴,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兴趣。
毛利民族的碰鼻礼、战舞和文身已经成为毛利文化的代表, 我们也领略到了毛利民族热情好客、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的民族凝聚力。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不仅要增强对英美这种大国文化的认知,而且也要对像毛利民族这样的少数部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责任编辑:孙瑶
关键词:毛利民族 碰鼻礼 战舞 文身 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G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82-01
毛利民族是新西兰最古老的居民,也是世界上留有諸多疑云的民族。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民族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甚至有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仍停留在他们是恐怖的“食人族”、是原始的土著部落、缺少先进的现代文明上。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毛利人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4%,他们的历史、语言与传统文化都是新西兰独有的。毛利文化是一种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口头文化,它的独特魅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发掘。
在毛利文化中,毛利人的碰鼻礼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礼仪。战舞也是广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在美术方面,文身是几乎每个毛利人都会体现在脸上以及身上的艺术。下面本文将从碰鼻礼、战舞以及文身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一、碰鼻礼
在观看习近平主席出访新西兰的新闻时,看到当地迎接的官员用最高的礼仪——碰鼻礼迎接他和夫人。日常见面礼仪中,碰鼻礼仪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毛利人的好奇与关注。
毛利人热情好客,十分讲究礼节和礼貌。有一种“家庭式”的欢迎仪式,部落的年轻男女整齐地站在队列旁,安静一段时间后,从队列中走出一位睿智的长者,引吭高歌。歌声停止,年轻的姑娘们便开始表演优美的舞蹈,围在身边的男女齐声伴唱。歌停舞罢,他们每个人走过来同来宾行“碰鼻礼”,互相碰三次,鼻尖对着鼻尖,等所有人完成之后,迎宾礼才算结束。它是毛利人从远古留传下来的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和礼遇规格的高低成正比。毛利人认为人的灵气都聚集在头部,通过鼻尖可以与来宾相通,碰鼻一下是互相通神,碰鼻两下表示在一起呼吸和生存,有相亲和友好的意思。如今,随着毛利人与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他们也开始向世界各族学习不同的文化礼仪。
二、战舞
新西兰战舞,又称毛利战舞或哈卡舞(HAKA),是古时土著毛利人开战前的战舞,多用于大战之前鼓舞军队士气、震慑敌人。到了现代,毛利战舞逐渐演变成为新西兰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走向现代表演艺术的新西兰毛利人的战舞日益全球化,他们将一种俗称为“kapa haka”的、把音乐、节奏、歌曲和肢体语言融合为一体的毛利族舞蹈,创作成为现代的、流行的、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新西兰许多国家运动代表队在比赛前都会集体跳毛利战舞,借以帮助提高球队的斗志,这种战舞受到了新西兰人和各国人民的尊敬与喜爱,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表演艺术形式。
新西兰战舞泛指毛利人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毛利人标志性的文化项目。毛利战舞是包含动作、拍打并配合有叫嚷声的团体舞蹈,表演目的主要包括消遣娱乐、对外来人员的热情欢迎、对特殊成就或荣誉的承认、部落之间相聚的仪式等。现在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新西兰橄榄球队全黑队在比赛前表演的“Ka Mate!”。更奇特的是,在二战的一场激烈的战役中,一支新西兰的部队因为第一轮攻击准备不充分没有跳舞而进攻失败,但是在第二轮攻击的时候跳起了哈卡舞,结果一举击败了敌人,之后一路顺风顺水,一直打到了罗马。毛利战舞的词和动作随着时代在不断创新,如今现代的创作更多用于体育比赛前的鼓舞士气。
三、文身
毛利民族最后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就是文身。毛利民族的文身通常来说有两种:刺青(Ta Moko)和文身(Kirituhi)。刺青是毛利族传统的文身艺术,通常刺在面部,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圣的,另一种是文身,泛指皮肤上的艺术装饰。面部刺青的图案和式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前,毛利人的文身必须由部落内专职刺青的神职人员执行,即使在现在也往往由专门的刺青师来做。
毛利人的文身是一个人生活的记录,显示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变化。需要提及的是,毛利人的文身,无论是在身上还是脸上都是世界上唯一的,每款刺青的设计都是一项知识产权。对于毛利人来说,文身就等于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了他的工作性质、地位、家族史、功劳、业绩等等,象征着地位,也有增加对异性的吸引力的作用。毛利人的文身就仿佛一个人的简历,或者说是身份证。通过每一个毛利人脸上的、身上的文身图案、数目、颜色能够分辨他们的个人信息。因此,在毛利人的文化中,文身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生活的记载、历史的传承。毛利人的文身文化随着其民族一起,一直在新西兰蓬勃、健康地发展,已经变成了毛利人有代表性的视觉艺术。毛利人在文身这门艺术上,不断创新表现的手法。近几年来,刺青这门艺术开始在毛利族人中复兴,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兴趣。
毛利民族的碰鼻礼、战舞和文身已经成为毛利文化的代表, 我们也领略到了毛利民族热情好客、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的民族凝聚力。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不仅要增强对英美这种大国文化的认知,而且也要对像毛利民族这样的少数部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