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摩登缩影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意义上的海派旗袍的设计源头,应与上世纪20年代西方流行的直筒连衣裙等服饰有关。在设计上,其早期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民国建立后发明的“文明新装”,尤其是倒大袖的设计元素,其一改传统中国女性着装衣、裳分离的设计,形成了上下连体的样式。
  这种当时的新式服装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裙装,与传统中国女性服饰的上衣下裙两截式样也不相同,而与当时旗人所着的袍褂、中国传统的男式长衫有一定的近似性,故而在中文“旗袍”、英文“cheongsam”的命名中分别借用了其名称。诞生于上海的旗袍,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各种旗袍的原型。
  前不久,“海上明月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行,展览首批展出荣氏家族旗袍精品30件,后续还将陆续更换展品,该批藏品为上海老旗袍珍品馆捐赠给上海大学博物馆。
  海上湖人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上世纪初期创办荣氏企业,包括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等三个企业系统及其附属企业。其面粉日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纱锭数、布机数约占五分之一,均居于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他们兄弟同心,从江苏无锡到上海创业,30年里挣下了颇丰的家产,更是打破了洋货洋行的垄断。
  荣氏家族的女眷,也成为了100年前的“潮人”,引领着当时中国时装的流行风尚。无论是中国传统还是欧美流行的面料,绸、缎、绢、纺、绉、绒、花缎、毛呢、割绒,皆能成为她们的衣料;各种工艺装饰,印花、修金、笔绘、彩绣、亮珠、闪片、绢花、缎带,都能点缀她们的衣装。她们大胆地将自己的流行主张通过裁缝之手完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
  然而,格调不止在于外表。她们还是中国最早一批拥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富于艺术修养,在第一时间获取西方的时尚讯息,并将中国意蕴与其完美融合。
  这些旗袍的主人,包括荣宗敬的小女、犹太巨商哈同的儿媳荣卓如,荣宗敬的女婿王云程的继室、中山陵建筑师姚锡舟的女儿姚翠棣,荣宗敬的长孙女、“计算机先驱”朱传榘的夫人荣智珍,荣宗敬的外孙媳、纺织专家吴昆生的女儿吴盈钿,以及荣德生的长女、爱国民族资本家李国伟的夫人荣慕蕴,荣德生的三儿媳、“南野老人为”华艺三和“锡绣”创始人李佩黻的女儿华若云,荣德生的七女儿、“养蜂大王”华绎之的儿媳荣辑芙,荣德生的五儿媳、“火柴大王”刘吉生的女儿刘莲芳。
  面料繁多
  这组荣氏家族旗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派旗袍设计和制作的代表。这组旗袍在款式设计上整体延续了过去海派旗袍的风格,但也有不少创新之处。从对这些旗袍的款式、面料与制作工艺的初步分析来看,旗袍面料的选择上有中国传统的丝绸提花绸、縐,有晚近开发的织金乔其纱、提花加印花缎等创新品种,还有来自欧洲甚至东亚的蕾丝、盘带绣、毛呢,以及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紧扣件等。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丝绸行业新品种设计极受重视的兴盛时期,同时外来进口原料和来样生产状况也成为一种常态,由此扩展了人们选用面料的范围。这些荣氏家族旗袍珍品除了传统面辅料(麻、丝、棉、毛),还有更多的基于聚酯纤维、改性纤维的面料,被大胆地应用于主辅材料;甚至将厚重的家纺材料作为旗袍的主要面料,这在当时的上海以及整个中国都是很少见的。有些制作加工工艺,既保持量身定做的“高定”传统,体现海派旗袍的时装化,又借助了现代机械制造业和新式工艺的发展成果。
  尤其特别的是,这些来自名门家族的服饰还具有特殊的人文价值,不仅呈现了荣氏家族女性们的消费意识、审美品位、时尚情结,以及多姿多彩、弥足珍贵的摩登缩影。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位观者从历史的视域与海派文化背景中,品读旗袍发展的部分历史脉络以及旗袍与社会、文化、科技的关系。
  文化纽带
  海派旗袍逐渐成为世界华人相互认同的服饰符号,无论是后来传播到了香港,还是远渡到了欧美,旗袍所象征的文化融合精神,以及独立和知性的人文气质一并承载,既是女性对于自我独特女性美学的欣赏和自信的表达,而且彰显出浓厚的东西方文化融合意识,成为被西方认可的东方气韵。
  即便有一些名媛遥居海外,但旗袍仍是维系她们与中国文化记忆的纽带。她们在各种社交场合身穿旗袍,终其一生热爱旗袍艺术,这种对于中国身份和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让她们曾经穿过的旗袍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注:作者系上海大学博物馆研究馆员、“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策展人。)
其他文献
一枚精品商号墨印银元,不仅仅赏心悦目,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信息,是令墨印银元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宝贝。它来自哪个地方、哪一行业,又是出自何年何月?可以说,墨印虽小,却承载着百年前的历史文化,分量十足。渊源深厚  金华历史悠久,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析出遂昌、金华、兰溪、龙游县部分地置汤溪县,由此金华府下辖8县,故有“八婺”之称。  这枚金华院前广昌商号墨印
期刊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颗被各种钱币包裹的蓝色星球。  古往今来,无数枚钱币应运而生,它们覆盖、包裹、环绕着这颗星球,同时,许多中外名人都与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有的是收藏家,有的是泉学家,有的是泉币商,有的是货币制度改革者。牛顿  提起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至1727年),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是鼎鼎大名的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写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巨著,
期刊
旧时,当铺又称“典当铺…‘质当铺”“质押店”等,其主要业务是收取质押物品、发放高利贷款等。当铺在收取物品时,要付给物主人收据或票据,即所谓“当票”。当票则是抵当者在抵押或赎取物品时的惟一凭证。  当票上一般印有很多文字,如当铺名称、地址、当物名称、数量、质量、典当金额以及抵押期限、抵押利率和成交日期等。这些内容是我们研究当时、当地典当业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在历经时代变迁、政权更迭等诸多历史因素后,
期刊
钱币界的“奥斯卡”来了!日前,第38届世界硬币大奖单项奖获奖名单公布,中国书法艺术(隶书)8克金质纪念币获得“最佳金币”殊荣。这也是继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5盎司金币荣获2006年“最佳金币”之后,再一次摘得该奖项,该币也成为我国第11枚获得世界硬币大奖的纪念币。  本届大奖赛没有因为疫情而耽搁,而更多改为线上评选模式。每年该项大奖都备受关注,有些仅入围未获奖就洛阳纸贵,有些因话题十足而令人津津乐
期刊
书画作品的高度商品化,与人们想提升居室品位有关。而晚明时期,家具更是点缀居室环境的重要一环,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研究款式、尺度与空间位置的关系了。想像一下,那时的家具“设计师”应该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吧。  由于元末时张士诚曾割据苏州,与朱元璋对抗了三年,致使朱元璋建明之后迁怒于苏州,对吴人施行了一系列苛重政策,如籍没富室豪民的田产、增加田赋税收,乃至科考不录取苏州士子等。而此后发生的政治风暴更促使苏州士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疫情的羁绊下,在人人保持社交距离的今天,朋友之间的真挚与温情便显得弥足珍贵。  “知己有恩”是齐白石晚年的一方常用印,他在边款上述其渊源:“欧阳永叔谓张子野有朋友之恩,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北宋欧阳修曾为故友张先作《张子野墓志铭》,文中说他与张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齐白石这方印章正取义于此。该印刻于1933年,此时的齐白石已经完成“衰年变
期刊
晚明的杭州,在城市景区西湖边置一栋别墅成为一部分文人的理想,甚至有人不惜为此花费巨资。并且文人理想的宅院还要“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这种生活理念和方式恐怕也只有在晚明才有吧。  晚明是一个在文化上包容并蓄、异彩纷呈的时代,从道德风节到学术思想,从天文历算到地理旅游,从戏曲小说到诗书画印,无不显示出文化观念的发展与变化。在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商贾阶层的壮大,使得社会结构发生悄然
期刊
位于法国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着一部明代万历年间刻印的《湖山胜概》。这是一部由晚明杭州人陈昌锡印制的宣传杭州风景的书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杭州吴山的十大景致,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窥望晚明西湖旅行风潮的窗口。  《杭州府志》中国的“西湖图”  清 马如龙修、杨鼐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刻本  浙江图书馆藏  那个时代的文人为了享受西湖美景,甚至连大好仕途都可以抛却。可见中国文人心中挥之不
期刊
经过两年半的伏案工作,当《论语》玉册组雕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庞然却用“继续往前走”来为这件巨制做了总结。  2019年5月,这组尚未完工的《论语》玉册曾在北京举行的“玉映心河了无痕——吕亚芳先生玉雕收藏品回顾展”上亮相,当时就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当时就预言道:“如果看到成品,应该会是非常震撼的。”  庄严、肃穆、博大、宏伟,是这组巨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而在这
期刊
200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发掘明朝梁庄王朱瞻垍墓。墓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金器、银器、玉器、瓷器等多达5300余件,随葬品之奢华令人叹为观止。  梁庄王名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瞻垍14岁时被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他前往封地湖广安陆州(即今湖北钟祥市)就藩。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梁王病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