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和乌江特大桥在进行边跨现浇段、合龙段施工方案设计时,通过对边跨现浇、合龙段施工方法的创新和变更,有效地解决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合龙段普遍存在的支架投入巨大、费用昂贵的通病,克服了距离地面高度大的边跨现浇段、合龙段施工技术难题,对国内同类型桥梁施工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为相关的桥梁施工提供新的思路、成熟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此项施工技术的推广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对提升连续刚构桥梁在同等跨度桥型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现浇段;边跨合龙段;施工方案;变更;支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共和乌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高谷镇境内,跨越乌江,是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双向4车道,左幅全长1079.5米,右幅全长1032米,主桥为(113+200+113)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主桥桥高138米,引桥为40米、50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砼T梁。
由于本桥的边、中跨跨径比值为0.565,较一般的同等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比值要大,其合龙顺序也与一般连续刚构桥的“先边跨、后中跨”的合龙顺序不同,其合龙顺序为“先中跨、后边跨”,即:挂蓝悬浇第26#段箱梁完毕后,进行中跨合龙段(28#)施工;中跨合龙后两端进行边跨27#段箱梁施工;27#段施工完毕后,将挂蓝改制成吊架,一端支撑在盖梁上,一端作用在边跨悬臂上,一次性连续浇筑29#段(现浇段)和30#段(合龙段)。
图1 共和乌江特大桥箱梁节段示意图
2.边跨现浇合龙段设计施工方案的变更
2.1 关于现浇合龙段一次性浇筑问题的变更
经过笔者对施工设计图的认真分析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未在现浇合龙段与边跨27#箱梁之间设置合龙劲性骨架,且一次性连续浇筑29#段(现浇段)和30#段(合龙段),存在结构瑕疵,会给具体施工造成较大的危害。理由如下:
连续刚构主桥在中跨合龙后、边跨合龙前,其属于三次超静定预应力砼结构,而超静定预应力砼在各种内外因素(外部因素如:预加力、墩身基础沉降、温度变化;内部因素如砼材料的收缩徐变、配筋形式等)的总和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的挠曲变形或轴向伸缩变形,会在结构多余约束处产生多余的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
2.2 现浇段、边跨合龙段施工方法的再次变更及合龙劲性骨架的增设
(1)在边跨27节段施工完毕后,利用边跨挂蓝再向前悬浇(27+1)段,节段长度4m,同时边跨合龙段向交接墩方向顺移4米,合龙段长度不变,另在中跨配载1/2(27+1)节段重量,边浇注边配重,不另外设置纵向预应力系统;(2)浇注完毕后挂蓝不拆除,直到合龙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方能开始拆除挂蓝;(3)现浇段箱梁长度由7.53m改为3.53m;(4)最后合龙边跨,长度2m;(5)不更改边跨顶、底板纵向预应力系统的设置;(6)为保证合龙施工质量,在边跨合龙段中增设劲性骨架,合龙时先进行劲性骨架锁定,后张拉顶、底板临时合龙束,然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3.施工方案设计
经过两次变更后,边跨现浇段长度已由原来的7.53m变为3.53m,且仅有0.7m悬出盖梁外侧,由于对交接墩偏载较小,边跨现浇段施工时不需在墩身另一侧进行配重,相对而言施工已极为简便。
图2 交接墩盖梁支架平面布置图
3.1 盖梁支架体系
交接墩盖梁长24.1米,宽4.9米,高3米,盖梁后浇段的长宽高为24.2×1.85×1.4米。盖梁分两次进行浇筑,分级高度为1.65m、1.35m,后浇段待边跨合龙后再行施工。盖梁支架仍延用三角支架体系,盖梁施工完毕后,在三角支架上搭设扣件式钢管架进行现浇段施工。支架体系布置如图2所示。两墩身间盖梁由3排6个大三角架支撑,实际按盖梁第一级浇筑高度计算,4个三角架完全可以满足施工需求,使用6个三角架的原因在于现场具备的铺设在三角架上的2【18纵梁刚度不满足要求。
图3 交接墩盖梁支架立面布置图
图3中①处所示的第2道纵梁为H400型钢,其它纵梁为2【18型钢。布设H400型钢的目的在于盖梁施工完毕后,用H400型钢与②处所指的2个三角架配合,作为现浇段支架的下部支撑部分,见图4、图5。
3.2 现浇段支架体系
如图4、图5所示,交接墩盖梁施工完毕后,拆除部分侧模,即可在三角架上铺设横梁、搭设钢管架、铺设底模,进行现浇段施工。图4中现浇段悬出盖梁长度0.7m,而底模下钢管架搭设宽度为1.65m,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合龙段施工做准备。
图4 现浇段支架正立面布置图
图5 现浇段支架侧立面布置图
3.3 合龙段支架体系
边跨合龙段支架体系共分3个部分:⑴ 底板支撑系统,由现浇段侧的钢管架及27+1侧的挂蓝底蓝共同组成。⑵ 内顶板支撑系统,由挂蓝内滑梁及吊架组成。⑶ 翼缘板支撑系统由挂蓝外滑梁及吊架组成。
图6 边跨合龙段支架布置图
如图6中所示边跨合龙段底模支架由现浇段侧钢管支架和27+1节段侧挂蓝底蓝组成。
图7 合龙段底模骨架示意图
翼缘板支架方案与内顶模支架方案类似,不多做描述。
3.4 模板工程
由于现浇段模板加工期间,交接墩墩身模板及挂蓝模板正在使用,虽说在短时间内可以将其从构件上拆下来进行改制。但由于工期压力较大,几天的耽搁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现浇对底模的设计采用了如下处理方式:在盖梁上的部分,根据“垫石高度+支座高度=40cm”确定下层使用30cm干砂夯实,砂子上浇注10cm素混凝土作为现浇段地板。现浇段以外的部分使用8.5cm模板作为底模,如图8所示:
图8 现浇段底模示意图
模板制作要求如下:
⑴ 混凝土底模必须略大于现浇段底板尺寸,干砂夯实后,在干砂上铺2层彩条布,然后再进行底模混凝土浇筑。
⑵ 干砂铺装前应使用泡沫板将支座四周封严,避免砂子或混凝土进入支座缝隙中。
⑶ 混凝土浇注前应按现浇段底板坡度进行底模浇注高度预设,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收面高度,确保收面平整。
⑷ 混凝土底模制作完毕后,为防止干砂流失,引桥侧及两腹板侧的模板不拆除。但为保证现浇段变形顺畅,主桥侧钢模必须割断,以保证其高度低于底模高度。
⑸ 现浇段施工前在底模上涂抹石蜡等隔离剂,以确保现浇段施工完毕后将底模拆除。
3.5 其它
现浇段、合龙段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按原箱梁施工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箱梁轴线、标高、各截面浇注厚度、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系统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的质量标准,这里不做详细描述。
4.结束语
在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资金压力大的情况下,针对边跨现浇合龙段的结构特点,通过创新的变更及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和不断优化,确保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缓解了工期压力,效果显著。其中现浇段最快以6天完成施工任务,比计划提前1天,合龙段5天完成施工任务,比计划提前2天,为完成预期目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虽历经周折,但最终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对边跨现浇、合龙段施工方法的创新和变更,有效地解决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合龙段普遍存在的支架投入巨大、费用昂贵的通病,克服了离地面高度大的边跨现浇段施工技术难题,对国内同类型桥梁施工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为相关的桥梁施工提供新的思路、成熟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此项施工技术的推廣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对提升连续刚构桥梁在同等跨度桥型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2003).
[关键词] 现浇段;边跨合龙段;施工方案;变更;支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共和乌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高谷镇境内,跨越乌江,是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双向4车道,左幅全长1079.5米,右幅全长1032米,主桥为(113+200+113)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主桥桥高138米,引桥为40米、50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砼T梁。
由于本桥的边、中跨跨径比值为0.565,较一般的同等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比值要大,其合龙顺序也与一般连续刚构桥的“先边跨、后中跨”的合龙顺序不同,其合龙顺序为“先中跨、后边跨”,即:挂蓝悬浇第26#段箱梁完毕后,进行中跨合龙段(28#)施工;中跨合龙后两端进行边跨27#段箱梁施工;27#段施工完毕后,将挂蓝改制成吊架,一端支撑在盖梁上,一端作用在边跨悬臂上,一次性连续浇筑29#段(现浇段)和30#段(合龙段)。
图1 共和乌江特大桥箱梁节段示意图
2.边跨现浇合龙段设计施工方案的变更
2.1 关于现浇合龙段一次性浇筑问题的变更
经过笔者对施工设计图的认真分析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未在现浇合龙段与边跨27#箱梁之间设置合龙劲性骨架,且一次性连续浇筑29#段(现浇段)和30#段(合龙段),存在结构瑕疵,会给具体施工造成较大的危害。理由如下:
连续刚构主桥在中跨合龙后、边跨合龙前,其属于三次超静定预应力砼结构,而超静定预应力砼在各种内外因素(外部因素如:预加力、墩身基础沉降、温度变化;内部因素如砼材料的收缩徐变、配筋形式等)的总和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的挠曲变形或轴向伸缩变形,会在结构多余约束处产生多余的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
2.2 现浇段、边跨合龙段施工方法的再次变更及合龙劲性骨架的增设
(1)在边跨27节段施工完毕后,利用边跨挂蓝再向前悬浇(27+1)段,节段长度4m,同时边跨合龙段向交接墩方向顺移4米,合龙段长度不变,另在中跨配载1/2(27+1)节段重量,边浇注边配重,不另外设置纵向预应力系统;(2)浇注完毕后挂蓝不拆除,直到合龙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方能开始拆除挂蓝;(3)现浇段箱梁长度由7.53m改为3.53m;(4)最后合龙边跨,长度2m;(5)不更改边跨顶、底板纵向预应力系统的设置;(6)为保证合龙施工质量,在边跨合龙段中增设劲性骨架,合龙时先进行劲性骨架锁定,后张拉顶、底板临时合龙束,然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3.施工方案设计
经过两次变更后,边跨现浇段长度已由原来的7.53m变为3.53m,且仅有0.7m悬出盖梁外侧,由于对交接墩偏载较小,边跨现浇段施工时不需在墩身另一侧进行配重,相对而言施工已极为简便。
图2 交接墩盖梁支架平面布置图
3.1 盖梁支架体系
交接墩盖梁长24.1米,宽4.9米,高3米,盖梁后浇段的长宽高为24.2×1.85×1.4米。盖梁分两次进行浇筑,分级高度为1.65m、1.35m,后浇段待边跨合龙后再行施工。盖梁支架仍延用三角支架体系,盖梁施工完毕后,在三角支架上搭设扣件式钢管架进行现浇段施工。支架体系布置如图2所示。两墩身间盖梁由3排6个大三角架支撑,实际按盖梁第一级浇筑高度计算,4个三角架完全可以满足施工需求,使用6个三角架的原因在于现场具备的铺设在三角架上的2【18纵梁刚度不满足要求。
图3 交接墩盖梁支架立面布置图
图3中①处所示的第2道纵梁为H400型钢,其它纵梁为2【18型钢。布设H400型钢的目的在于盖梁施工完毕后,用H400型钢与②处所指的2个三角架配合,作为现浇段支架的下部支撑部分,见图4、图5。
3.2 现浇段支架体系
如图4、图5所示,交接墩盖梁施工完毕后,拆除部分侧模,即可在三角架上铺设横梁、搭设钢管架、铺设底模,进行现浇段施工。图4中现浇段悬出盖梁长度0.7m,而底模下钢管架搭设宽度为1.65m,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合龙段施工做准备。
图4 现浇段支架正立面布置图
图5 现浇段支架侧立面布置图
3.3 合龙段支架体系
边跨合龙段支架体系共分3个部分:⑴ 底板支撑系统,由现浇段侧的钢管架及27+1侧的挂蓝底蓝共同组成。⑵ 内顶板支撑系统,由挂蓝内滑梁及吊架组成。⑶ 翼缘板支撑系统由挂蓝外滑梁及吊架组成。
图6 边跨合龙段支架布置图
如图6中所示边跨合龙段底模支架由现浇段侧钢管支架和27+1节段侧挂蓝底蓝组成。
图7 合龙段底模骨架示意图
翼缘板支架方案与内顶模支架方案类似,不多做描述。
3.4 模板工程
由于现浇段模板加工期间,交接墩墩身模板及挂蓝模板正在使用,虽说在短时间内可以将其从构件上拆下来进行改制。但由于工期压力较大,几天的耽搁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现浇对底模的设计采用了如下处理方式:在盖梁上的部分,根据“垫石高度+支座高度=40cm”确定下层使用30cm干砂夯实,砂子上浇注10cm素混凝土作为现浇段地板。现浇段以外的部分使用8.5cm模板作为底模,如图8所示:
图8 现浇段底模示意图
模板制作要求如下:
⑴ 混凝土底模必须略大于现浇段底板尺寸,干砂夯实后,在干砂上铺2层彩条布,然后再进行底模混凝土浇筑。
⑵ 干砂铺装前应使用泡沫板将支座四周封严,避免砂子或混凝土进入支座缝隙中。
⑶ 混凝土浇注前应按现浇段底板坡度进行底模浇注高度预设,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收面高度,确保收面平整。
⑷ 混凝土底模制作完毕后,为防止干砂流失,引桥侧及两腹板侧的模板不拆除。但为保证现浇段变形顺畅,主桥侧钢模必须割断,以保证其高度低于底模高度。
⑸ 现浇段施工前在底模上涂抹石蜡等隔离剂,以确保现浇段施工完毕后将底模拆除。
3.5 其它
现浇段、合龙段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按原箱梁施工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箱梁轴线、标高、各截面浇注厚度、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系统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的质量标准,这里不做详细描述。
4.结束语
在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资金压力大的情况下,针对边跨现浇合龙段的结构特点,通过创新的变更及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和不断优化,确保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缓解了工期压力,效果显著。其中现浇段最快以6天完成施工任务,比计划提前1天,合龙段5天完成施工任务,比计划提前2天,为完成预期目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虽历经周折,但最终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对边跨现浇、合龙段施工方法的创新和变更,有效地解决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合龙段普遍存在的支架投入巨大、费用昂贵的通病,克服了离地面高度大的边跨现浇段施工技术难题,对国内同类型桥梁施工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为相关的桥梁施工提供新的思路、成熟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此项施工技术的推廣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对提升连续刚构桥梁在同等跨度桥型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