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学应为儿童烙上“民族”印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母语是最具民族性的,母语凝结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怀、民族立场。母语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回归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让儿童积淀民族的语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烙上“民族”印记,形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学养和人格。下面以神话教学为例,阐释我们的思考与践行。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是“人类文明最早的一缕绮艳瑰丽的曙光”。学者谢选骏说,“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由此说来,神话教学更应担当起引领儿童认识,解读、剖析、破译华夏民族文化基因的重任。
  一、讲述聆听,追寻华夏文明的源头
  神话的“话”字明确无误地表明了神话是一种口头文学,是在一代代口耳相传中永生的。翻阅各个版本的教材,每一篇神话文本的练习部分也都有“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的要求。由此看来,讲述聆听是神话故事在儿童心中烙上“民族”印记的语言基础、情感基础、审美基础的主要教学策略。
  1.在讲述中明晰独特的结构
  神话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决定了其必是生动传神、好听易记的,否则无法长久流传。这就意味着故事有着独特的叙事结构,情节是类型化、有规律可循的。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大部分“英雄神话”,其结构一般是:人类面临巨大的困境—神挺身而出拯救人类—神牺牲了。而《开天辟地》等“创世神话”的结构则不同:世界一片混沌—神开天辟地—神的躯体化为世间万物。在神话讲述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发现神话独特的叙事结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清晰地建构起讲述的脉络,更重要的是这种讲述不是在讲“这一个”故事,而是让学生明晰神话“这一类”文体的结构
  特点。
  2.在聆聽中领悟神话的精义
  神话教学,教师应当是主要讲述者之一。洛德认为,就如“我们正在聆听的是‘这一首歌’。每一次的表演都不仅仅只是一次表演,它是一次再创作”。讲述是一种口头艺术。教学中,教师如能把握合适的讲述起点,选择合适的讲述内容,切入合适的教学环节,必能引领学生在聆听中领悟神话最广博、最深邃的精义。如《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原始神话中,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创世之神、母亲之神。“女娲”这个名字很特别,很神奇。《说文解字》中列出:娲,篆文从女,呙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媧”,如今简化成“娲”。基于儿童对这一故事耳熟能详的教学起点,教学中,教师除了用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儿童听出神话神奇的感觉外,还可给学生讲述汉字的起源,找到“娲”字篆文和隶变的字体,结合“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在《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原始记载进行讲述,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娲”这个字是古代劳动人民特地为那富有神奇色彩的女神女娲而造的。
  二、含英咀华,破解集体人格的原型
  所谓“集体人格”,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气质、精神境界、民族意识,它包含了一个民族认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余秋雨先生认为,按照人类文化学的眼光,神话中包含着一种属于集体心理的真实,这种真实就是神话根本性的“原型”价值,它铸就了华夏文明的集体人格。那么,神话教学就可从人性审视的角度含英咀华,着眼于人物形象的揣摩和人物价值追求的体认,走一条人格的诠释之路。如《夸父逐日》主要讲了巨人夸父为寻找永恒的光明而不断逐日,最后道渴而死的故事,赞颂的是一种为了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在课尾,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1)夸父为了追赶心中的太阳,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毫不在乎,你能模仿“感动中国”给获奖人物郎平的颁奖词的写法,写一写你心中的夸父吗?(2)夸父追逐的是太阳,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你觉得还有谁也是“夸父式”的人呢?他追逐的又是什么?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在神话的品读和言语表达中感受到了神话人物夸父的“执着”形象,更能拓宽视野,回望历史长河,与夸父的精神继承和延续者心灵相遇: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递进式的含英咀华中,学生感受到,几千年来,这样一种“夸父”精神浸染着华夏儿女的集体灵魂。
  三、言语实践,传承诗性表达的特质
  伽达默尔说:“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神话的语言与其他文体不同,它朴素简洁、自然明快、形象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神奇的想象,有一种“单纯的诗性美”。因此,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成为言语实践的主体,通过对语言的品析,感受神话的语言形象,把握其“诗性表达”的言语特质,经历一次自内而外的言语实践过程。
  1.读出“悦耳感”
  朱光潜先生说:“声音与意义本不能强分,有时意义在声音上见出还比在习惯的联想上见出更微妙,所以有人认为讲究声音是行文的最重要的功夫。”这里的“声音”指的就是语言的节奏和音韵带来的悦耳感。基于口头传播的特点,神
  话的语言就带有这样一种“悦
  耳感”。
  很多神话开头第一句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简单朴实的六个字,不但为我们勾勒出华夏民族特有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邈远的故事背景,读来更是朗朗上口。有些神话中的数词用得特别多,如《猴王出世》《开天辟地》的第2自然段都用了十几个“一”字。这么多的“一”字,其实也是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有关联的。《说文》记载,“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在《淮南子·诠言》中也有记载,“一也者,万物之本也”。“一”有第一、万物起始之意。除了意义层面,数字在听觉上也富有一种鲜明的节奏感。对于这样“悦耳”的民族特色语言,朗读是最基本的言语实践方式。“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示范读、指名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酣畅淋漓地读,直至“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2.孕“诗性心灵”
  对仗,是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体现了语言均衡美的特色,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最古老的神话中也多有体现。教学时,可抓住“对仗”,将儿童的思维引向文字背后,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孕育儿童“诗性心灵”。如《猴王出世》中有一组描写石猴的对偶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学时,可把目光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然后引领学生在“语言中走个来回”,通过指导朗读、师生对对子、想象画面、批注赏析等方式反复玩味语言,既得意——感悟猴王顽皮可爱、跳跃活泼的形象,又得言——品读作者是如何通过短句、跳跃的语言和对偶的方式表达猴王形象的。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儿童领略对偶句的魅力,感受和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当然,除了对仗,神话中还常会出现叠词、夸张、联想、排比等手法,这些都是引发儿童体悟神话语言特色的抓手。经典的传世神话,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
  四、溯流而上,感受“文化母体”的博大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真实地记录了各民族在它童年时期最瑰丽的幻想。即使我们面对的是儿童,也应该让他们意识到神话是诸多文化现象的源头,是当之无愧的“文化母體”。
  1.寻找经典文学之源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神话从诞生起就以其丰富的内容、乐观的精神、奇特的想象、斑斓的色彩、浪漫的风格哺育着中国的文学,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营养”。如《红楼梦》第一回中,就呈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在教学《女娲补天》时,我们就可适当拓展延伸,在女娲“炼石补天”这个环节,适时补充拓展上面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母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之大。
  2.触摸传统习俗之根
  传统习俗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有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就是以神话为源头的。神话与民俗密不可分。一方面,许多民俗源自于神话;另一方面,民俗又传承着神话。如客家人至今保存着一个传统节日“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农历正月二十这天,当地人便用红丝线系上煎饼,将其掷于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有些地方在此日还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意为补天,再撒些于地,意为补地。在教学《女娲补天》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讲述这一古老的民俗风情,让他们感受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习俗与神话的密切关联。
  五、比较阅读,养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世界各国的神话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如创世神话、洪水神话等。但是,相同的内容里又闪现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如在西方神话中,诺亚制造大方舟躲避洪水,其依据主要是《圣经》,体现的是一种“神本主义”;中国神话中则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变“堵”为“疏”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人本主义”倾向,体现的是崇拜英雄的情节。不同的故事,反映的则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质。教学中,可适度拓展同主题的东西方神话进行比较阅读,养护学生的民族基因。如我们在教学创世神话《开天辟地》时,就引进了蒙古、日本、冰岛、北欧等地的创世神话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比,学生读出了《开天辟地》这则中国神话中的许多民族元素和民族特色。如盘古倒下后,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这里的江河是被中华民族誉为母亲河的长江、黄河。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和发展的地方,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就是炎黄子孙,就是华夏民族。他的肌肉变成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座山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在课堂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时,教师进而设置悬疑:“世界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类型的神话?”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如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构建一个个神话微课程,进行阅读比较,在比较中给学生铺设一条通向民族文学殿堂的道路。
  源自于母语内在特质的民族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母语教学,就应为儿童烙上“民族”印记,滋养儿童的民族情怀。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一  “李老师,我是荆州的焦鹏程。现在我在火车站,可是我的东西落在酒店房间了。能不能请您帮我问问前台,看看房间有没有一个ipad?”  翻遍行李箱,又经过同行锦琼的确认,我打通了我的直属领导省教研员李作芳老师的电话。彼时,我刚刚“荣登”教研员的岗位不到两个月,就接到出省听课的通知了。这么难得的机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我一定会带上多种“录像机”,以便有更多的内存录制现场。  “焦老师,你确定自己的ip
个人小传  一切都可以是语文。  1984年刚踏上讲台的我就懵懂地这么想,于是,我和孩子们既在教室里听说读写,又到大自然里看闻摸尝。  2001年,我开始捣鼓“综合性学习”,经常把三尺讲台搬出学校。  2012年,我尝试着“用科技的平台‘玩’语文,用语文的方式‘玩’科技”,连续指导五个大型活动,并获得全国大奖,而我这个山村小学教师,也一次次走进兄弟学校和大学,向现在的和未来的同行呈现孩子们的灿烂和
用“晨读”开启一天美好的时光是一种仪式,会把孩子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固定下来,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孩子创造精神成长的环境,让经典滋养他们的心灵,就是“晨读”的魅力!  一、精选文本,启迪心智  文本是“晨读”的核心。文本选择的指标就是:具有精神内涵。小学阶段的儿童,最喜欢的当属童话,因为儿童天然就是童话。在儿童那里,童话和现实并不被区分。童话就是儿童内在世界的风景。童话里充满着事物背后的秘密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行者一直在探索如何从课程层面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比如上世纪60年代景山实验小学“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改革实验,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实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的“童话引路”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尽管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但是对改善我国语文课程中“读写失衡”的倾向,确立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
所谓“承前启后”,就是根据已知童话故事增加新的情节,把故事往下编,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有趣,形象更加鲜明。在学了《丑小鸭》后,我让学生“接龙”——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会一直住在救命恩人农夫的家里吗?如果不是,她又会去哪里呢?丑小鸭离家后,她的爸爸、妈妈包括原来养她的主人小姑娘会不会忏悔、痛苦呢?如果会,他们会来寻找丑小鸭吗?……学生们“接”出来的“龙”丰富多彩:有人笔下的丑小鸭因为拥有了美丽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一体,在内容上相互联系,方法上相互渗透,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可见,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的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应用这一重要数学思想,让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富数学意义,让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具数学韵味,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抓住自己的特点,用典型事例,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  【教学重点】  学会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或爱好特长。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细节把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件、漫画、奖牌  【教学过程】  一、趣味“自画像”,引出课题  1.课前热身:放歌曲《成都》引入。在香城新都,有一个写作爱好者,听了这首《成都》大受启发,写了一首《新都》,我们来听听。(播放《新都》)  2
课前游戏——古诗对对碰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生:(齐)记得。  师:好,我们一起来对一对吧。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评析:课前交流的“古诗对对碰”,创设了一种送别情境,营造了一种浓浓的送别氛围,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交流效
师从孟特 热切期待  2014年的9月,经学校推荐,我有幸成为“孟纪军教师工作室”的一员。当时的我,内心激动而又忐忑。激动的是久仰孟纪军老师大名,也曾多次观摩过孟特那缜密、高效的课堂,让人钦佩不已。而能够加入“孟纪军教师工作室”,那更是全市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最心驰神往的。但是想到自己只是一位刚刚工作三年的新面孔,面对的都是市骨干的工作室成员,深感压力颇大。大名鼎鼎的孟特会接受初出茅庐的我吗?我忐忑不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科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有着独到的作用。首先,语言学习是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重要工具;其次,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的思维经验和思维材料;第三,听说读写是最常用的思维操练形式,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内容最为丰富,观点最为多样,思想最为活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最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