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溴芬酸钠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早期疗效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滴眼液(普罗纳克滴眼液)与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抗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2组:普罗纳克组30例和典必殊组30例.普罗纳克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2周;典必殊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周,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内压、中央角膜知觉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Ⅱtest)及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等干眼参数变化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SMILE术后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对术后UCVA、BCVA、角膜中央知觉、干眼参数(BUT、Schirmer'sⅡtest、OSDI)及角膜荧光染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MILE术后1周时,普罗纳克组平均眼内压为(12.51 ±2.45) mmHg,明显低于典必殊组[(15.57±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9,P<0.05).在观察期间,普罗纳克组眼内压保持在一平稳水平,典必殊组停药后眼内压逐渐恢复.结论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达到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可作为SMILE术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其他文献
角膜新生淋巴管多见于感染、炎症、外伤或角膜移植术后.临床上,如何有效的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随着近年来角膜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及重要淋巴管生长因子的相继发现,人们对角膜新生淋巴管的生成机制及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有了深入的研究,此文就新生淋巴管的生成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以及戴镜1年后屈光度、角膜厚度和眼轴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9~15岁的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87例(174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13±0.74)D;37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测量并比较1年后等效球镜度、角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50例配戴框架眼镜,测量并比较1年后等效
患者男,36岁.因"右眼视力障碍2月"于2008年6月14日就诊.既往史:一年前因车祸右眼受伤,未诊治.入院检查:视力右眼:指数/30cm(+2.25DS/+1.25DC×46=0.02),左眼:1.0.
期刊
患者男性,31岁.主因眼红、眼痛视力下降一周于2009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自述自幼(10岁左右)右眼即经常出现虹视,视物模糊,经常发作,但未曾治疗。
期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四大致盲因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人的增多,越来越多人的视力遭到其侵害.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视网膜病变,治疗起来相当棘手,而且.预后不佳.如果临床上能证实糖尿病病人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一些高危因素,并提早进行干预措施,那是非常经济和有效的.近年来,发现的危险因素比较多.此文将从研究较多的几个因素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颞枕叶脑梗死患者的常见视野改变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自2000年至2006年对就诊于眼科门诊的95例经CT检查确诊为颞枕叶脑梗死的患者用Octopus自动视野计进行检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视野改变:同侧偏盲者73例,占76.84%;同侧象限盲者13例,占13.68%;管状视野者5例,占5.26%;同侧偏盲样中心暗点者3例,占3.16%;下半盲者1例,占1.05%.患高血压病者66例,占69
目的 探讨超声、CT及MRI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眼内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差异;分析各种眼内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于上海长征医院和上海武警医院的眼肿瘤病人中的136例成人眼内肿瘤患者超声、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葡萄膜黑色素瘤101例,脉络膜血管瘤11例,葡萄膜转移癌16例,成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3例,其他5例
目的 观察OZil扭动智能超声ip功能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6月在邢台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60例(200只眼)Ⅳ级核硬度白内障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应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程序分为A、B两组.A组78例(100只眼)行OZil扭动智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82例(100只眼)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术中的前房稳定性、超乳时间、针头堵塞以及术后
NOD样受体是一类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胞内受体,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及炎症小体的形成,并可以对其他免疫因子进行调控,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文就NOD样受体家族成员的结构特点、免疫功能及其与眼部疾病的联系进行综述,力图为深入研究眼部感染性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期刊
目的 比较Lenstar与IOL-Master及A超在测量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时的差异,分析三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为Lenstar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在北医三院眼科的白内障术前患者及志愿者计78例123只眼,分别应用Lenstar与IOL-Master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