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新品种‘豫甘5号’的选育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别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纯系‘C28-23’ 为母本、‘C55-17’为父本,育成早熟甘蓝杂交1代新品种‘豫甘5号’。‘豫甘5号’早熟、丰产,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等病害,适应性强。叶球近圆形,生育期65 d左右,紧实度0.67,中心柱长度5.1 cm,不超过球高的1/2,平均667 m2产量3 582.1 kg,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2010年3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应性较广,以华北地区最佳。
  关键词: 甘蓝; 新品种; ‘豫甘5号’; 游离小孢子培养; 杂交1代
  Abstract: ‘Yugan No. 5’ is a new cabbage hybrid cultivar, whose parents are double haploid lines ‘C28-23’ and ‘C55-17’ induced by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good quality, early maturing, wide adaptation, resistance to turnip mosaic virus, black rot and downy mildew. Head compactness degree is 0.67, the center core is 5.1 cm in length less than half of the head height. It takes about 65 days or so from planting to harvesting and has nearly round head with tender, crisp leaves.The mean yield is 3 582.1 kg per 667 m2. It is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in most areas of China, 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
  Key words: Cabbage; New cultivar; ‘Yugan No. 5’;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Hybrid F1
  1 育种目标
  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在花药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再生体系,游离小孢子培养又叫未成熟花粉粒培养,是在单细胞水平上获得双单倍体(DH)纯系的方法。双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一致,可用于遗传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子标记等基础研究。也可用于育种材料的刨新和新品种选育等应用研究[1]。 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快速获得纯系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常规多代自交获得纯系相比, 具有周期短、效率高、纯系稳定等特点[2]。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获得双单倍体已成为植物快速、 高效育种的重要途径[3]。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作为一种主要蔬菜作物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近年来随着国内周年供应需求及出口贸易的增加,甘蓝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出于甘蓝产业发展的需要,甘蓝遗传育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4]。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课题组在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基础上,于 1994年起,进行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 获得大量纯系。为满足市场对优质、丰产、早熟、抗病甘蓝品种的需求,确定选育生育期65 d左右,田间综合抗病性强,风味品质优良的秋甘蓝新品种为育种目标。
  2 选育经过
  2000年对日本早熟品种‘东洋快速YR’(‘C28’)和国内早熟品种‘95’甘蓝(‘C55’)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系列纯系。其中‘C28-23’平圆形,成熟期65 d,外叶深绿色,外叶14片,单球质量1.3 kg,中心柱长5.5 cm,结球紧实,整齐度100%,耐抽薹,较抗病。‘C55-17’为圆球形,开展度50 cm,外叶12片,叶色绿。中心柱长5.8 cm,单球质量1.1 kg。成熟期60 d,结球紧实,抗病。两者均为自交不亲和系,亲缘关系较远。
  2003年春季进行配合力测定,秋季进行田间筛选,共选配5组杂交组合,其中组合早熟,生育期65 d,抗病,折合667 m2产量3 978.5 kg,比对照‘希望’增产15% 2004年2005年秋季品比试验,‘豫甘5号’(‘C28-23’בC55-17’)表现早熟,圆球形,抗病毒病、黑腐病和霜霉病三大病害,综合性状优良。
  ‘豫甘5号’2007—2009年连续3年4次参加了全国第6轮秋甘蓝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早熟组),各年8~10个试点9个品种结果,历年平均667 m2产量3 582.1 kg,比对照‘希望’增产7.1%,比对照‘夏强’增产9.9%,居早熟组第3位。同时繁亲本及良种在各地试种示范推广。2010年3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菜2010018号)。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4年秋季品种比较试验,‘豫甘5号’成熟期63 d,圆球形,病毒病、黑腐病和霜霉病无发生或较轻,667 m2产净菜4 022.3 kg,比对照‘希望’增产23%。2005年秋季品种比较试验,‘豫甘5号’667 m2产净菜3 902.6 kg,比 ‘希望’增产14.6%,综合性状优良(表1)。
  3.1.2 区域试验 2007—2009年全国区域试验产量:2007年区域试验,10个区试点总平均667 m2产量为3 663.2 kg,比早熟对照‘希望’增产6.9%,居第5位;2008年区域试验,8个区试点总平均667 m2产量为3 419.4 kg,比‘希望’增产7.6%,比对照‘夏强’增产5.2%,居第3位;2009年区域试验,9个试点总平均667 m2产量为3 641.3 kg,比‘希望’增产5.7%,比‘夏强’增产1.6%,在早熟组位居第2(表2)。   2007—2009年全国区域试验产值:2007年区域试验,10个区试点总平均667 m2产值2 421.6元,比‘希望’增值0.4%,居第5位。2008年区域试验,8个区试点总平均667 m2产值为2 551.5元,比‘希望’增加6.2%,比‘夏强’增加8.1%,居第3位。2009年区域试验,9个区试点总平均667 m2产值为2 079.1元,比‘希望’增加2.9%,比‘夏强’增加3.2%,居第4位(表2)。
  3.1.3 生产试验 2009年生产试验,8个试验点总平均667 m2产量为3 440.4 kg,比‘希望’增产7.3%,比‘夏强’增产1%,在早熟组位居第3,2009年生产试验,8个试验点平均667 m2产值2 047.3元,比‘希望’产值增加3.7%,比‘夏强’产值减少1.35%,在早熟组位居第6(表3)。
  3.2 熟性
  ‘豫甘5号’从定植到商品成熟平均65.2 d,属早熟品种,与‘希望’接近(63 d),比‘夏强’(68.5 d)早3.3 d。2007年区试73.1 d,比‘希望’略晚,与‘夏强’相当(73.6 d);2008年区试61.1 d, 与‘希望’相当(59.1 d),比‘夏强’略早(63.4 d);2009年区试61.3 d, 与‘希望’相当(60.4 d),比‘夏强’略早(68.6 d)。
  3.3 抗病性
  ‘豫甘5号’甘蓝从品比试验到生产示范,多年表现出对病毒病、黑腐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均较强,各试点田间无病害发生或极轻,与对照表现相当。
  4 品种特征特性
  早熟秋甘蓝品种,平均商品成熟期为65.2 d,其开展度较小,叶色绿,蜡粉中等,叶球近圆,中心柱占球高的0.39,叶球紧实度0.67,平均单球质量1.07 kg,开展度48.9 cm×48.2 cm。球高13.2 cm,叶球紧实,质地细嫩,口感略甜,商品性好。‘豫甘5号’在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病毒、黑腐、霜霉等病害发生。
  5 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
  5.1 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省一般6月底7月初播种育苗,定植株行距40 cm×50 cm,667 m2定植3 300株左右。适时收获,防止裂球。
  5.2 适应范围
  适用于全国同类秋甘蓝产区种植,以华北地区最佳。该品种适应性较好的试点省份有:河南、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浙江等。
  参考文献
  [1] 董飞,陈运起,刘世琦,等. 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1(3): 20-24.
  [2] 蒋武生,原玉香,张晓伟,等. 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再生植株[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39(4): 398-401.
  [3] 张晓伟,高睦枪,耿建峰,等.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春甘蓝新品种‘豫生1 号’[J]. 园艺学报,2001,28(6): 577.
  [4] 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等.“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2011(2): 1-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诱导人HL-60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 方法: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模型,作用于HL-60细胞的穿心莲内酯设3125、625、125μg/ml三个受试浓度,实验分为溶媒对照组、穿心莲内酯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四个组。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染色检测穿心莲内酯对细胞色素C(Cy
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病害.明确枯萎病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
摘 要:为了解江苏沿海地区不同钾肥运筹对西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早佳(8424)’为试验品种,钾肥分别作基肥、第1次膨大肥、第2次膨大肥3次施用,设计5个不同配比的钾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肥对西瓜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控制西瓜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大棚西瓜栽培中,如果收获1茬西瓜,钾肥运筹以基肥、膨大肥各半最好;如果收获2茬西瓜,钾肥运筹以基肥20%~30%,第1、第2次膨大肥各30%~
中果型西瓜嫁接多采用南瓜砧木,为了比较筛选优良的南瓜砧木品种,提高中果型西瓜嫁接果实综合品质,以常用‘京欣砧2’为对照,对‘新京欣砧8’、‘新京欣砧9’、‘京欣砧8’和
摘 要: 为了比较在实际西瓜种植户育苗条件下,种子处理对西瓜出苗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分别选取北京顺义和大兴地区的4个育苗温室,对西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评估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温汤浸种和药剂多菌灵、普力克、亮盾浸种均提高了出苗率;同时多菌灵和普力克处理对幼苗鲜质量和整齐度有所提高;只有试验点4未处理的种子发生苗期猝倒(5%),而浸种处理种子没有发病。种子处理能够提高出苗率和幼苗长势,然而催芽或土壤处
摘要:为探求沿海地区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的最适栽培密度,选择在江苏沿海东台西瓜主产区,进行了双大棚西瓜每667m2栽植955株、836株、765株3个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通过不同密度处理对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的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沿海相同棚型结构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种植小果型西瓜,适当提高栽植密度,产量、效益会随之增加,并以每667m2栽植836~955株为宜。小果型西瓜
根据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国家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吐鲁番综合试验站对2016年新疆甜瓜产销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种植品种、面积、生产成本、产量、产值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建立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可视化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CT获取原始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割,结合VTK(Visualization Toolkit)技术进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强化呼吸道管理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10例胸部相关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只进行一般性呼吸训练指导,试验组术前进
针对甜椒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有效生长季节短的不利条件,利用大棚设施,以冬夏2次育苗、3层薄膜覆盖为技术点,总结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棚甜椒周年生产技术,以期为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