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o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备课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一个成功的备课,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论,从情感态度养成、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的积累三个领域出发,抓住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那么,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一、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是一个具有“三性”的“大”学生
  
  所谓具有“三性”的“大”学生,就是指能确立主体性、建立开放性、运用情感性的组织者。
  1、主体性的确立。有些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常从成年人、老师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更忽视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只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如何去接受这些知识。因而,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设想自己只是学生中的一个“大”学生,对所要教学的知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怎样理解、掌握,然后再设计怎样引导。这样,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就能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钻研、自主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教学《背影》时,既可以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父亲的感人细节,也可以自己回忆父亲的感人细节,这样就把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开放性的建立。语文教学是一门最具有开放性和创造力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要突破原来仅局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选材范围,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作纵向或横向拓展。例如:初中二年级的散文单元教学,可适当引入一些现当代的散文名篇阅读,感受时文,让学生关注时代的脉博。还可采用多种形式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如设计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讲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才最具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3、情感性的运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披文人情”,即进入“角色”,然后用浸染情感亮色的文字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听得专注、说得热烈、读得有味、写得流畅。这些问题是很多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忽略的,有的认为这是课堂上的事,如果备课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45分钟运用情感效应,又谈何容易。
  
  二、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是一个熟知“三路”的组织者
  
  “三路”就是指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作者写作的思路。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思路是否清晰、合理,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好坏。这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了解作者思路,懂得课文轻重取舍,领略作者深层意旨,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倾听学生的心声,然后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思路。例如:设计《我的老师》一文,我们发现,它不仅是贯彻“六要素”的范文,而且通过塑造“蔡老师”这一典型形象,揭示出“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这样一个中心。至于所选取的七件事,则是围绕同一主题而精选的。把“三路”融汇贯通后,在备课过程中,就能考虑教学要求、内容及学生实际等要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魅力。
  
  三、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還应是一个胸怀“三度”的设计者
  
  “三度”是指角度、梯度、力度。
  备课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依据,是使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且能提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讲究“三度”:
  1、角度是指一节课切入的设计。针对文章内容,抓住文中最关键处,最能激起学习欲望的方面入手,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课文的角色中去。如:《有的人》一文,可以用问题式切入:“人,应当怎样活着?”通过讨论,适时引出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有目标、学有兴趣。
  2、梯度是针对一节课过程的设计。在备课中,语文教师应先设好知识点,分层次逐步进行,让学生思考不断深入,使问题不断综合,难度不断加大。这种梯度设计,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达到教学目标,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互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学生在不断攀登中,体会到成功地喜悦,最终文章要掌握的要点、难点也就会比较好的得到解决。
  3、力度是指思维训练的设计。这要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更新迁移,学会课内知识,更要重视在运用中对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并能发挥作用。还应由被动思考、单一思考变为主动提问、综合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问鼎中原,逐鹿中原,是秦穆公一生的夙愿,但东进的道路上,却有着一个最大的障碍——晋国,而这个障碍却是秦穆公自己设置的。当初,晋公子重耳流亡到秦国,受到秦穆公的热情招待,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历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穆公看见重耳,在与之交谈和了解了重耳的随从像子犯、赵衰、介子推等人之后,已经料到晋公子重耳是他未来的真正对手,也将成为他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却为何不早早除掉他呢?现在我们
期刊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新课标的主要理念。让现代信息技术走入地理課堂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一种必然。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轻松突破地理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时
期刊
【摘要】本文对吉水县四所高中女学生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认识及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但主观思想与实际行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观原因是懒惰和主体意识缺乏;客观原因是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场地器材少。在锻炼的内容上比较趋向轻松活泼、身体接触少的项目。  【关键词】吉水县 高中女生 体育锻炼 行为状况    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全面推进并向纵深发展,借助课程改革的春风,课堂教学也在探索中改进,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有所裨益。    一、关注“思想”,凸现“现在”    历史教育以思想见境界。历史教育的最终取向是有效服务人生。任鹏杰先生曰:“思想之于人生的关键意义在于追问和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克罗齐也说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是指在语言、文字、图画之外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感觉到的姿势、动作、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概念的总称,也是教师思想观点、教学技术和整个身心能量的一种体现。它具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基本特征,和其他因素贯通在一起,赋予了课堂以艺术、生机和个性,使课堂升华到一个理想的境界。经过本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的传播仅占35%左右,而非语言教学的传播则占65%左右
期刊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特殊学科,常常要将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相结合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如: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报的天气预报,就是这种利用卫星云图、天气变化图来反映时空变化的。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识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地理教学中,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的、
期刊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成功与否,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品德如何,将关系到我们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我们的小学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面向未来”,从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出发,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通过小学品德教育,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好学、爱护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从而逐步树立起爱
期刊
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
期刊
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服装一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当今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升,对服装文化的追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停留在感性阶段去认识服装,而是更加理智地去感知服装赋予人类的内涵。因此,服装文化需不断更新,以满足市场的实际要求。这就要求专业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我在服装工艺教学与实践中开拓
期刊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许多师生爱急功近利,一味依托资料,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能力,结果费力不讨好。其根源何在?从高考阅卷情况分析:很多考生教材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失分较多。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教材大纲,一定要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