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使用建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优秀语文教研员、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经过长期试教、研磨,按照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编写的教师教学的指导用书。是语文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参考资料,能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怎样才能真正用好这套《教学用书》呢?下面笔者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用书》内容,谈谈如何正确使用这本书。
  一、读懂“编写说明”, 厘清单元内容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3~6年级每册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分别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八个方面,集中进行习作教学,意在有目的、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其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面对新教材新单元的教学,如何教,成了老师们探讨的问题,为了少走弯路,对《教学用书》的认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教科书中要求“介绍一种事物”,学写说明性文章。阅读《教学用书》的“编写说明”,在“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中,对习作单元专门有这样一段话:“要特别重视习作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开展教学。找准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定位,对单元中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说明文习作单元,能不怕写说明文,喜欢写说明文,体会到说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此编写说明明确了本单元总的教学导向,即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习作。由此可见,阅读“编写说明”才能清楚特殊单元的整体要求,同时还可以对整套和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有个整体的了解。
  二、读好“单元说明”,明确语文要素
  通过阅读“单元说明”就会发现,整套教材是以“双线结构”编排的: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显性的线索。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作为主线、明线,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中。
  本单元还安排了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交流平台、单元习作、“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这些板块设置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此时,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本单元的“单元说明”,就能从整体上了解单元编写意图,弄清楚各个板块、各篇课文分别承载的功能和作用。
  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阐述:首先,整体介绍本单元总的学习任务——“学习写说明性文章”;接着,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具体介绍它们在单元各板块的体现,按各板块的内容、功用、目的做了整体分析;最后,对本单元教学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并能在习作中运用。对此不宜要求过高,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说明方法的概念,更不要作为知识点去考查学生”“要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灵活处理各板块的内容”“本单元‘初试身手’的练笔和单元习作,都要在学生观察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要针对学生的练笔及单元习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指导”,等等。
  纵观整本《教学用书》的八个单元,从“单元说明”里,能让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单元课文的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在课后思考题、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习作各板块中的体现和要求。
  三、读懂“教材解析”,明确教学目标
  (一)解决“老课文老教法”的问题
  统编本《教学用书》的“教材解析”通常按照整体介绍、具体分段介绍、插图介绍分段呈现的方式进行表述。结构严谨,内容详细,层次清晰,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对文本实现整体把握,较好地确定语言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
  备课之前,可以找出之前其他版本的《教学用书》作比较阅读。如以《太阳》為例,人教版《教学用书》中提到:“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而统编本教材中的《太阳》要求我们做什么?就需要认真阅读《教学用书》里的“教材解析”部分。《太阳》的“教材解析”中有这样一段话:
  本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地球与太阳相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再反过来回顾“单元说明”中提到的“《松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外形、习性等。……两篇课文的课后题都与习作要求紧密联系,为单元习作做准备。《太阳》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这样的前后勾连,就会发现,学生学习过《太阳》,此次的学习任务显然跟之前不同,它不仅要学习说明方法,还要体会说明方法使用的好处,为本单元“介绍一种事物”打基础。通过这样的解读,教师就能清楚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与其他单元不同,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作太多要求,重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解决“不会用”的问题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有“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总结,以及对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是习作单元中出现的板块,为学生提供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两个板块。他们或是对“交流平台”逐字逐句分析,占用时间较长;或是以普通单元习作的标准进行“初试身手”教学,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
  本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教材解析”对两个板块的内容、插图、目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细读这一部分,能准确领会编者意图。如,“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第1自然段点明说明性文章的作用;第2自然段以具体的例子说明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第3自然段点明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介绍;第4自然段强调说明性文章无论怎样的语言风格,都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初试身手”对两次练笔的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说明:第一次练笔让学生试着运用多种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把它的特征说清楚;第二次练笔让学生借助查找的资料,将散文《白鹭》中描写白鹭外形的内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体会散文和说明性文章风格的不同。这两个练笔的素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运用的平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为单元大习作做好铺垫。
  显然,“交流平台”是不需要进行细致指导的,只需要让学生梳理归纳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明确习作标准,借助“初试身手”进行小练笔,考查是否会用。而且根据“单元说明”,我们可以明白,这两个板块是可以穿插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随时拿来运用的板块。如一位教师灵活地将“交流平台”的部分内容融入到了精读课文《松鼠》的教学中:
  1.(出示课后第二题的第1个句子)在《松鼠》一文中找一找与这句话对应的内容,读一读,谈感受。(生交流)
  2.这两段话在介绍松鼠外形时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交流:发现课后工具书中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课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的,比工具书中的介绍更全面、好玩。还发现课文是抓住每一部分的特点细致描述的;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介绍,更有条理。)
  3.“交流平台”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总结了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
  (出示:同样是介绍松鼠,有的说明文语言表达简洁,平實;有的说明文语言细致生动,活泼有趣。虽然表达不同,但描述都很准确、清楚、有一定的条理。)
  4.继续合作学习课后第二题其他句子。
  ……
  (三)解决“误教误用”的问题
  统编教材的八个习作单元均选取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作为“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在选取材料、表达方法、目标与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且它们与精读课文不同,除了也同样有课后思考题之外,正文的旁边还带有批注,主要便于学生学习习作方法并进行仿写。
  本单元的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就是以批注和课后题的形式,从“介绍事物的多个特点”和“事物的制作过程”两个写作角度介绍事物,给学生具体的习作指导。这两篇例文与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写作角度和方法各有特点。正是因为这样的相似性,又单独以篇章的形式出现,教师在不了解编者意图的情况下,往往按照略读课文来进行教学。如果能阅读“习作例文和习作”中的“教材解析”及“单元说明”里提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部分,就会发现“习作例文”的作用、功能和使用策略。
  四、参考“教学建议”,创造性活用《教学
  用书》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教学用书》要面向全国的教师,编写时势必要有普及性、适切性,撰写者大多会关照到各个区域、各个层次的教师水平,力求让每一位使用它的教师读懂会用。因此,大部分内容的安排都是按照常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单元说明”后的“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是让教师整体了解该单元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向,各册《教学用书》绝大部分单元都是设置了常规教学思路。本册稍有不同,其在呈现时有所创新。如第三单元,选文都是民间故事,较为适合进行整体教学,因此,《教学用书》中便设计了“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一)”和“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二)”,提供了常规教学和单元整体教学两种方案。这样的设计就为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的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创新打开了思路。
  “教学建议”结合教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朗读指导、课文理解、课后练习和实践活动等内容,提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建议。《教学用书》在“教学建议”中关注到了对学生学情的分析,预设了多种可能,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多处提到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要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等,为教师指出了多种路径。如,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学生的习作可能会出现‘不能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特点说清’的问题。教师可以……如果学生介绍制作过程不够有条理,可以……习作完成后,可以建议学生进行分享展示……”
  “教学设计举例”更是为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模仿和使用的例子,对初次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师或教学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有着较强的借鉴作用。如《慈母情深》一课提供了A版和B版两种教学设计。A版设计是常规教学模式,B版则是以灵活、开放的活动设计方式,通过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要端正态度,根据学情,创造性活用“教学建议”内容。以下片段呈现了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第二课时习作点评环节:
  1.(展示学生的习作)这位同学写了恐龙,大家来评价一下。(生评价)
  2.大家一致认为这篇习作没能将恐龙的特点介绍清楚,该怎么修改呢?(生交流)
  3.回顾《太阳》这篇文章,是怎么把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特点介绍清楚的?(生交流)
  4.阅读习作例文《鲸》,想一想作者又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特点的?(学生结合习作例文中的三处批注分别交流《鲸》第1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7自然段。)
  5.这篇习作又该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来介绍呢?
  (生交流:
  如果为了突出恐龙的体形庞大,可以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和大象作比较。
  如果介绍恐龙体形有大有小,可以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果写恐龙种类很多,可以用上举例子或者和《鲸》一样用上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6.小结:加上这些说明方法,就能将恐龙的特征介绍清楚。写其他事物的同学也按照这样的方法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可以看出,教师借助《教学用书》习作例文与习作的“教学建议”,加入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了设计,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而且,教师还充分理解了编者意图,在习作点评时,与课文内容、习作例文进行了有机关联,实现了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理念,在活用中渐渐走向创新。
  总之,统编本《教学用书》内容更为详尽,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的必备资料和重要参考。读懂它,用好它,才能助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材编者的意图。
  (作者单位:河南济源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其他文献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目前“如何写好作文”已经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曾被形容为一场攻坚战;于学生而言,作文曾被形容为“难于上青天”。写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学生从生活的积累中选择和组织与主题要求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修改完善。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所以,就需要教师牵着学生稚嫩的小手帮助他们叩开写作之门,再引导他们愉快地
我常想,语文教师有自己的专业边界吗?这似乎是个伪命题——语文教师的专业边界应划在语文课程上。其实不然,道理很简单: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语文总是与生活相等的,从这视角看,语文教师的专业应当走向“无边界”,即走向学生的生活——也许这正是语文教育的边界。   我们对学生的生活了解吗?不能说不了解,但蒙台梭利却说: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世界却不了解他、不接纳他。因而,她写下了《童年的秘密》,至今都在影响着我
教学目标:  1.借助例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写梗概的表达样式。  2.尝试给《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并对没有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最近,有一位同学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一封求助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江湖救急!江湖救急!最近班上要举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推荐会,我想把最喜欢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推荐给大家。哪位大神能教我怎么
摘 要: 以工科办学为主的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工科办学的定位、管理、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科的实践教学的办学定位、实践模式、管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了趋同化的影响,一方面推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工科标准推行的实践教学环节,限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应给予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如何利用勾词串联的方法学习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其他童话故事,并且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探索创编童话故事做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爱读、爱讲、爱写反复结构的童话故
我们倡导在语文课堂中引领“儿童诗意表达”,就是要通过营造“语场”环境,把握“语旨”特质,梳理“语式”类别,来唤醒儿童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培植,让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能拥有自己的言语个性和浪漫情怀,尽情地放飞想象和幻想,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在言语的发展、创造中成为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  一、营造“语场”环境,呵护儿童自然表达 
摘 要: 志愿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 高校志愿服务”背景下,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应课程化构建志愿服务管理、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专业品牌、多元化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新发展趋势,具体创新路径有:营造开放包容的志愿服务环境,构建网络志愿服务专题信息模块,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激励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 ” 志愿服务 创新  一
摘 要: 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为读者和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形象——阿巴公,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成为吝啬人物的代表。作者之所以能将他刻画得如此深入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将极端化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将偶然性因素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关系的设置中。  关键词: 《悭吝人》 极端性 偶然性 主人公性格 人物设置  《悭吝人》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
想象类习作,最能体现学生言语的“创造力”。统编本教材中想象类习作共有12篇,与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所占篇幅比重增大。以往教材,想象类习作主要分布在中年级,到了高年级寥寥无几,而统编本教材却一反常态,在高年级安排了5篇,走出了以往“动物童话”格局,明确提出了“虚构故事”,重视习作主体“我”的融入,引入科幻、历险等要素,从“编童话”走向“故事创作”,使得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感”。显而易见,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强、吭”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学习通过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按照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感悟“男子汉”的天真、可爱、独立、沉着以及成长,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男子汉”  1.板书课题,提示学生在本子上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2.在你心中,“男子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