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的意义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历经千年而不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它渗透在这个国家每一个公民的血液之中,对人们的价值取向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利用本民族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美妙的语言文字;体悟古时候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感受传统文化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及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从而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促进知情意行的发展,可以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很多方面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语文德育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理,教师通过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并且联系当下生活实际,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联系生活,品味人生百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材上精选的课文就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法宝。《爱莲说》启示学生做人要有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陈太丘与友期行》让大家懂得了与人相处应该讲礼守信;《学弈》告诉学生对待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虚心接受批评,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过零丁洋》告诉学生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具有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诸如此类的优秀作品在中国典籍中浩瀚如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类似内容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美好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教师课外进行拓展的经典传统篇目,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习名家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汲取名家名篇中的养料,受到优质作品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便掌握了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和特点,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经典古诗词、名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成语、谚语、歇后语、民俗节日等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朗诵、感悟、积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篇目,可以让学生品味其含蓄隽永、精炼简约、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这部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成语,鹤立鸡群、渐入佳境、楚楚可怜、黑白分明等皆出于此。此外,《世说新语》的创作方法也为学生作文提供指导,其对人物漫画式夸张描绘的方法以及对风趣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三)建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诗意生活的理念
在当下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不少青少年在心理上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学习焦虑、孤独心理、情绪紊乱、意志力薄弱、抑郁症、心理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成长。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过于脆弱,个性强,比较偏激,经不起挫折和打击。那一个个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使人不寒而栗。生命是珍贵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养料,帮助学生建筑诗意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乐观的心态、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面对的生活中的苦与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启示学生成功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势必要经历磨难、迎接挑战;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告诉学生要乐观豁达,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有所作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启示学生要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生活。苏轼的一生更是值得学生去感受,从中寻找生活的智慧。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历尽坎坷,但他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的磨难,以乐观豁达的精神消解痛苦,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给我们留下了多么宝贵的人生哲学。
(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简单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前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经济领域全球化了,在文化生活的多个领域也在逐步全球化,大量的外国文化冲击着本民族文化,导致部分学生片面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陈旧的、没有活力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从语言文字到书法绘画,从诗词文赋到音乐武术,从传统美德到人文精神,祖先们在各个方面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我们的文化,体會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和弘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结语
传统文化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面对当下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我们更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尽可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亦玲.例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意义[J].华夏教师,2020(10):72-73.
[2]侯亚慧.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意义[J].文教资料,2018(16):74-75.
[3]梁莹.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培训,2016(04):240.
[4]欧阳凤.探究弘扬语文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0):42.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历经千年而不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它渗透在这个国家每一个公民的血液之中,对人们的价值取向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利用本民族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美妙的语言文字;体悟古时候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感受传统文化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及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从而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促进知情意行的发展,可以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很多方面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语文德育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理,教师通过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并且联系当下生活实际,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联系生活,品味人生百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材上精选的课文就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法宝。《爱莲说》启示学生做人要有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陈太丘与友期行》让大家懂得了与人相处应该讲礼守信;《学弈》告诉学生对待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虚心接受批评,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过零丁洋》告诉学生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具有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诸如此类的优秀作品在中国典籍中浩瀚如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类似内容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美好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教师课外进行拓展的经典传统篇目,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习名家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汲取名家名篇中的养料,受到优质作品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便掌握了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和特点,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经典古诗词、名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成语、谚语、歇后语、民俗节日等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朗诵、感悟、积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篇目,可以让学生品味其含蓄隽永、精炼简约、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这部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成语,鹤立鸡群、渐入佳境、楚楚可怜、黑白分明等皆出于此。此外,《世说新语》的创作方法也为学生作文提供指导,其对人物漫画式夸张描绘的方法以及对风趣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三)建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诗意生活的理念
在当下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不少青少年在心理上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学习焦虑、孤独心理、情绪紊乱、意志力薄弱、抑郁症、心理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成长。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过于脆弱,个性强,比较偏激,经不起挫折和打击。那一个个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使人不寒而栗。生命是珍贵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养料,帮助学生建筑诗意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乐观的心态、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面对的生活中的苦与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启示学生成功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势必要经历磨难、迎接挑战;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告诉学生要乐观豁达,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有所作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启示学生要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生活。苏轼的一生更是值得学生去感受,从中寻找生活的智慧。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历尽坎坷,但他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的磨难,以乐观豁达的精神消解痛苦,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给我们留下了多么宝贵的人生哲学。
(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简单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前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经济领域全球化了,在文化生活的多个领域也在逐步全球化,大量的外国文化冲击着本民族文化,导致部分学生片面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陈旧的、没有活力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从语言文字到书法绘画,从诗词文赋到音乐武术,从传统美德到人文精神,祖先们在各个方面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我们的文化,体會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和弘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结语
传统文化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面对当下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我们更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尽可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亦玲.例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意义[J].华夏教师,2020(10):72-73.
[2]侯亚慧.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意义[J].文教资料,2018(16):74-75.
[3]梁莹.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培训,2016(04):240.
[4]欧阳凤.探究弘扬语文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