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地区温度与降水的多模式预报对比检验

来源 :河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w1234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温度和降水预报在驻马店地区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为该地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利用该地区31个考核站2020—2021年地面实况资料,对其四季温度以及汛期降水的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度预报EC优于GRAPES,最低温度预报则略高于GRAPES;GRAPE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较实况以偏低特征为主.EC预报冬季高温度预报东部偏高,其他季节偏低;最低温度夏季偏差特征不明显,其他季节偏高.晴雨及小雨TS评分中尺度区域模式优势明显,EC对于中雨、大雨量级预报有一定预报优势;对于暴雨量级降水,EC和MESO预报效果优.
其他文献
定量分析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探寻碳储量驱动因素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InVEST模型与LMDI方法,分析1995-2015年间黄河下游各县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重点关注城镇(人口、土地)快速扩张对碳储量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①黄河下游地区碳储量呈减少趋势,1995-2015年间减少6.4%.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稀疏和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林区,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市辖区和水域富饶的县域.②2000-2015年间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碳储存强度对碳储量的变化具有双向
针对两类沙漠——植被模型,运用数学分析、数值模拟研究模型方程解的相关性质.探讨在降水值呈现周期性变化、大于(或小于)植被在缺水状况下的死亡速率时,所研究的区域呈现植被态或沙漠态的条件及其解的稳定性、渐近守恒性.
2022年3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以下简称《指引》),围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敲定今年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其中,将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中小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
2022年2月28日记者从合肥高新区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量子计算云平台(以下简称量子计算云平台)日前成功部署两大全新国产量子编程软件——isQ-Core、青果(Quingo).这意味着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国内顶尖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
基于Midas GTS,应用强度折减法对基坑边坡降雨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新乡市文旅城某基坑的相关土体数据,将基坑边坡的几何形状和土层条件转化成相应的参数模型,利用CAD构建二维模型并导入Midas,通过改变地下水水位、降雨持时和降雨强度,并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将得到的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进行对比.研究结论显示:降雨下边坡基质吸力最大值逐渐下移,强降雨条件下安全系数先增后减直至失稳,地下水位越高其安全系数越小,稳定性越差.
通过预设潜在滑裂面剪出口位置,对边坡滑动土体进行条分,以剪入口横坐标和各条块纵坐标为变量,以稳定性系数为目标函数,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建立目标函数与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过求驻点的方法求解各条块的坐标值,确定其相应的稳定性系数和滑裂面.根据不同的滑裂面剪出口位置与其相应的稳定性系数,建立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通过求最值的方法确定其最小稳定性系数与最危险滑裂面.通过算例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的结果与取滑裂面为圆弧面的瑞典法和Bishop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对时间复杂度信息的学习和处理是人脑的一大优势,而储备池计算是一种低训练代价、低硬件开销的循环神经网络,在时序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日,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发表了题为Multilayer Reservoir Com?puting Based on Ferroelectric α-In2Se3 for Hierarch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论文,该团队首次采用忆阻器单元构建了深度储备池计算硬件,通过储备池层数的增加实现了时序信息处
2022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冯芒团队与郑州大学、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超冷40Ca+离子所构造的量子模拟试验平台,设计并试验展现了可控的量子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在单原子层面上首次高精度地验证了“远离平衡状态的量子体系的操控速度受制于体系的熵产生率”这一全新的量子热力学特性,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该成果不仅涉及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对优化量子测量、量子态制备和量子信息读取,加快量子计算的速度等量子技术都有重要意义.
框架体系中支撑的布置形式决定着结构各方面的性能,合理的布置支撑在提高结构刚度的同时可以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探究不同的支撑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分别建立了 4层和8层RC框架结构模型,利用SAP2000进行动力特性和Pushover分析,对比研究了多种支撑布置方案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支撑数量的增多,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降低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但会使得基底剪力增加显著;相同数量的支撑情况下,巨型支撑(大X型支撑)效果要优于其他支撑形式;支撑作为第一道防线,能更有效地减少梁柱
根据《空气净化器》(GB/T 18801—2015)中颗粒物净化能效的测定方法,分析净化能效测量时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并借助CLJ-E3016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DDP-100激光尘埃粒子稀释器,通过测量试验对净化能效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详细评定.结果表明,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仪器的示值误差和流量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本次评定结果可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