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标引领,明确校长课程领导力方向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键之处在于全面领会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真正把课程建设列入学校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
1. 吃透精神,领会实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改革,其主要突破之一就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学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兴趣需求,发挥个性特长,适应社会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开设了《客家山歌》、《蓝球裁判》等深受学生和社会欢迎的校本课程,33人的山歌兴趣班,每天在文化公园引吭高歌,博得阵阵喝彩,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使者,他们代表全县参加市山歌大赛,多次获得金奖。《蓝球裁判》的18名学生,通过一年的培训实践,基本掌握了篮球的理论知识,成为活跃在蓝球场上的积极分子,深受好评。这两门校本课程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助推学校各项工作的催化剂,点亮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明灯。
2. 整合资源,有的放矢。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要求校长必须了解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提升课程整合力,特别对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做全方位了解。
我校生源多数来自农村,比较朴实,文化课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在全县普通高中多年连续扩招的形势下,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整体下降,优质生源不多,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一些家长进城务工后家庭教育出现缺位现象,留守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参加各类活动的态度,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较差。加之高中学习环境的变化,任务的加重,升学压力大,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出现了学习劲头不足、思想波动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消极厌学情绪。
作为新办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全县有影响力的名师少,但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明显,只要稍加引导,可塑性很强。
作为校长,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需要和身心特点的实际,了解师资优劣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发方面,校长的领导力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与“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性,立足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自觉、主动、积极建构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不是只让学生学习国家课程,教育还允许并支持学生学他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可或缺的。
3. 规范标准,优化课程。
校长对课程的执行要根据学校资源实际,规范课程实施,找准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结合点。具体而言,校长应从两个方面提高其课程执行力:一是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实施不是简单地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和主动创新的过程。因此,要做到思想、师资、时间、空间、经费、评价六个统一的标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满足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指向,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老师的终身幸福奠基为指南,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体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乡土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给予在高中学习重压下、学习基础薄弱的大多数学生以更多的课程选择,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多管齐下,丰富校长课程领导力手段
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校课程开设了限修课程和自主选修的校本课程,做到限修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自主选修以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限修方面,高一、初一的国学经典《弟子规》、高二、初二为经典诗词;自主选修方面,根据学生兴趣个性特长开设了涵盖体育艺术、科技生活、人文社会等35门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品牌,科学规范地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为便于管理,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做足保证,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为校本选修课时间,同学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教室上课,每月小结一次,每期总结一次,元旦、五四还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极大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是优化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培养一支勤钻研、会合作、业务精良、能奉献、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深化教研团队建设。教研组是有效实施课程、保障课程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织。抓实、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和校本课程管理工作,学校要求做到师生共读,每个备课组要有阅读目录,要有一个校级课题立项,成立课题评审小组,以促进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三、注重实践,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个性多元的学生以及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学校与时俱进,提出了“在传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做人文情怀的践行者”的办学理念,秉承“尊道厚德,博学善思”的校训,明确了“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成为健全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朝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常规抓落实,细化管理重规范”,更新教育观念,净化育人环境,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制度管理,优化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结合学校的实际,全方位开设了培养个性特长学生为主的各种校本课程三十多门。
四、和谐校园,深化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学校课程发展的根基,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推动校园和谐发展的旗帜,要求校长领导课改团队从办学实际出发,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市一级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我们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每期积极开设校本课程30多门,涵盖人文类、体艺类、科技类等,把“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作为育人目标,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会做人。知礼识义,谦逊务实,对人讲诚信,有礼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自尊自爱,自强自重。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我把国学经典课程化,德育工作经常化,在高中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弟子规》课。团委会、学生会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开展志愿活动。每年的母亲节要求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坐在妈妈身旁讲几句贴心的话。每期开学第一周,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假期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写成书面材料上交,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受。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做人要“硬打硬”,做事“实打实”,开展无人监考的考试活动,人人自律,个个自觉,效果很好。
好习惯。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用,不好的陋习毁人一生。三年后,我不是希望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但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少数的精英,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公民。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卫生、休息、生活、锻炼等习惯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从平常的行为中养成良好习惯。每天早上准时收听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晚上收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每天用普通话阅读一份报纸,扩大自己的阅读量,遇到不懂的词语要及时查字典,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求学生每天写一页正楷字,一学期挑选一张在家长会时向父母汇报;每天早上准时参加早操,下午要尽量挤出时间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每天早读上课前整理好宿舍内务,打扫好公共卫生等。一个人好的养成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素质和命运,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看见校园里的杂草主动除掉,看见地上的垃圾,亲自捡起,看见白天亮着路灯,伸手关掉,看见学生的自行车亲自去整理……这样带动影响了师生的自觉行为。
守规范。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健全合格的公民”,就要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良好素养。学生必须受校规的约束,走入社会才能自觉做守法公民。因此,我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我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早操、早读、午休、晚修、晚休等细处入手,注重学生的仪容仪表,保持会场秩序,注意公共形象,言行举止体现精神风貌。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2000名学生的午餐在地下室进行,2000名学生的供餐方式是自助餐,没有人分饭菜,没有值日人员维持秩序,40分钟用餐过程,没有人跑步,没有人插队,没有人喧哗,没有人打闹。更为可贵的是,所有学生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40分钟用餐结束后,门口的泔桶是空的。
学生的规范意识不是以生俱来的,需要一个教育培养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么做。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有特长。我们本着“学有专长,张扬个性”的培养目标,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本地学校中率先开设了包括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篮球裁判、绘画、电子琴、客家山歌、演讲与口才等35门校本课程,涵盖人文类、体育艺术类、科技生活类等三大类,选修学生达1800多人。为了推动课程的深入开展,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发挥,元旦文艺汇演、春节班际文艺节目大联欢、三月诗歌朗诵会、“五四”歌咏比赛、向经典致敬——“三个一百”活动、十月辩论擂台赛、校运会、新春师生书画展、春联接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街舞社团、中国象棋社团、国画社团、文学创作社团、紫金山文学社等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陶冶了思想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展示了青春魅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各类才艺竞赛活动也捷报频传,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级的有 6人次,省级23人次,市级31人次,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科技特色学校。近三年来,美术班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省市一等奖 9人次,其中吴兴《乡间小调》获“美丽梅州”美术书画作品展一等奖,刘耀先同学的《水粉静物》、王文丽同学的《束缚》获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大赛金奖;卓国锋的《珍惜》、温家玲的《复兴中华》获广东省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邹彬彬参加市级歌唱比赛获得第一名,有130多人考取美术院校。 2013年12月,初三级廖丽婷同学代表梅州市参加广东省“国防梦,青春行”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责任编校 李平安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键之处在于全面领会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真正把课程建设列入学校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
1. 吃透精神,领会实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改革,其主要突破之一就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学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兴趣需求,发挥个性特长,适应社会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开设了《客家山歌》、《蓝球裁判》等深受学生和社会欢迎的校本课程,33人的山歌兴趣班,每天在文化公园引吭高歌,博得阵阵喝彩,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使者,他们代表全县参加市山歌大赛,多次获得金奖。《蓝球裁判》的18名学生,通过一年的培训实践,基本掌握了篮球的理论知识,成为活跃在蓝球场上的积极分子,深受好评。这两门校本课程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助推学校各项工作的催化剂,点亮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明灯。
2. 整合资源,有的放矢。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要求校长必须了解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提升课程整合力,特别对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做全方位了解。
我校生源多数来自农村,比较朴实,文化课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在全县普通高中多年连续扩招的形势下,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整体下降,优质生源不多,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一些家长进城务工后家庭教育出现缺位现象,留守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参加各类活动的态度,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较差。加之高中学习环境的变化,任务的加重,升学压力大,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出现了学习劲头不足、思想波动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消极厌学情绪。
作为新办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全县有影响力的名师少,但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明显,只要稍加引导,可塑性很强。
作为校长,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需要和身心特点的实际,了解师资优劣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发方面,校长的领导力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与“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性,立足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自觉、主动、积极建构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不是只让学生学习国家课程,教育还允许并支持学生学他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可或缺的。
3. 规范标准,优化课程。
校长对课程的执行要根据学校资源实际,规范课程实施,找准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结合点。具体而言,校长应从两个方面提高其课程执行力:一是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实施不是简单地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和主动创新的过程。因此,要做到思想、师资、时间、空间、经费、评价六个统一的标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满足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指向,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老师的终身幸福奠基为指南,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体现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乡土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给予在高中学习重压下、学习基础薄弱的大多数学生以更多的课程选择,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多管齐下,丰富校长课程领导力手段
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校课程开设了限修课程和自主选修的校本课程,做到限修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自主选修以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限修方面,高一、初一的国学经典《弟子规》、高二、初二为经典诗词;自主选修方面,根据学生兴趣个性特长开设了涵盖体育艺术、科技生活、人文社会等35门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品牌,科学规范地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为便于管理,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做足保证,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为校本选修课时间,同学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教室上课,每月小结一次,每期总结一次,元旦、五四还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极大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是优化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培养一支勤钻研、会合作、业务精良、能奉献、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深化教研团队建设。教研组是有效实施课程、保障课程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织。抓实、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和校本课程管理工作,学校要求做到师生共读,每个备课组要有阅读目录,要有一个校级课题立项,成立课题评审小组,以促进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三、注重实践,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个性多元的学生以及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学校与时俱进,提出了“在传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做人文情怀的践行者”的办学理念,秉承“尊道厚德,博学善思”的校训,明确了“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成为健全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朝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常规抓落实,细化管理重规范”,更新教育观念,净化育人环境,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制度管理,优化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结合学校的实际,全方位开设了培养个性特长学生为主的各种校本课程三十多门。
四、和谐校园,深化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学校课程发展的根基,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推动校园和谐发展的旗帜,要求校长领导课改团队从办学实际出发,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市一级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我们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每期积极开设校本课程30多门,涵盖人文类、体艺类、科技类等,把“会做人,好习惯,守规范,有特长”作为育人目标,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会做人。知礼识义,谦逊务实,对人讲诚信,有礼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自尊自爱,自强自重。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我把国学经典课程化,德育工作经常化,在高中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弟子规》课。团委会、学生会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开展志愿活动。每年的母亲节要求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坐在妈妈身旁讲几句贴心的话。每期开学第一周,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假期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写成书面材料上交,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受。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做人要“硬打硬”,做事“实打实”,开展无人监考的考试活动,人人自律,个个自觉,效果很好。
好习惯。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用,不好的陋习毁人一生。三年后,我不是希望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但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少数的精英,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公民。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卫生、休息、生活、锻炼等习惯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从平常的行为中养成良好习惯。每天早上准时收听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晚上收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每天用普通话阅读一份报纸,扩大自己的阅读量,遇到不懂的词语要及时查字典,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求学生每天写一页正楷字,一学期挑选一张在家长会时向父母汇报;每天早上准时参加早操,下午要尽量挤出时间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每天早读上课前整理好宿舍内务,打扫好公共卫生等。一个人好的养成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素质和命运,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看见校园里的杂草主动除掉,看见地上的垃圾,亲自捡起,看见白天亮着路灯,伸手关掉,看见学生的自行车亲自去整理……这样带动影响了师生的自觉行为。
守规范。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健全合格的公民”,就要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良好素养。学生必须受校规的约束,走入社会才能自觉做守法公民。因此,我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我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早操、早读、午休、晚修、晚休等细处入手,注重学生的仪容仪表,保持会场秩序,注意公共形象,言行举止体现精神风貌。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2000名学生的午餐在地下室进行,2000名学生的供餐方式是自助餐,没有人分饭菜,没有值日人员维持秩序,40分钟用餐过程,没有人跑步,没有人插队,没有人喧哗,没有人打闹。更为可贵的是,所有学生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40分钟用餐结束后,门口的泔桶是空的。
学生的规范意识不是以生俱来的,需要一个教育培养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么做。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有特长。我们本着“学有专长,张扬个性”的培养目标,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本地学校中率先开设了包括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篮球裁判、绘画、电子琴、客家山歌、演讲与口才等35门校本课程,涵盖人文类、体育艺术类、科技生活类等三大类,选修学生达1800多人。为了推动课程的深入开展,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发挥,元旦文艺汇演、春节班际文艺节目大联欢、三月诗歌朗诵会、“五四”歌咏比赛、向经典致敬——“三个一百”活动、十月辩论擂台赛、校运会、新春师生书画展、春联接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街舞社团、中国象棋社团、国画社团、文学创作社团、紫金山文学社等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陶冶了思想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展示了青春魅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各类才艺竞赛活动也捷报频传,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级的有 6人次,省级23人次,市级31人次,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科技特色学校。近三年来,美术班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省市一等奖 9人次,其中吴兴《乡间小调》获“美丽梅州”美术书画作品展一等奖,刘耀先同学的《水粉静物》、王文丽同学的《束缚》获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大赛金奖;卓国锋的《珍惜》、温家玲的《复兴中华》获广东省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邹彬彬参加市级歌唱比赛获得第一名,有130多人考取美术院校。 2013年12月,初三级廖丽婷同学代表梅州市参加广东省“国防梦,青春行”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责任编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