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事处分权视角看民事再审程序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事人的处分权是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之一,不但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要切实保障,更要在民事再审中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所以说处分权不是绝对的。因此,凡是当事人以享有处分权为名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以获取非法利益的,必须给予监督和制约。本文从民事处分权的视角将再审程序一分为二,论述它在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必要的制约。
  关键词:处分权;当事人;再审程序
  民事再审程序(以下简称再审程序),是指对于已经作出确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它既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经的审判程序,又不同于民事诉讼法中的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就其性质而言,再审程序是纠正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一种补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审级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审判程序[1].再审程序在设置上既要考虑维护终局判决的稳定性、权威性,又要考虑通过纠错来实现法的正义。我国《民事诉讼法》已明确赋予当事人对生效的错误裁判申请再审的权利,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却难以实现。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法律对申请再审的规定过于简单,使申请再审没有形成规范意义上的诉;二是法定再审事由模糊不清。因此在我国再审制度中应确立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当事人的民事处分权。
  一、民事再审程序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与制约
  (一)民事再审程序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当事人一方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该条的规定就是体现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
  2.规定再审的法定事由。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13项法定原因,如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规定。
  3.明确了特殊情形应延长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两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该条修改后明确了在两年以后如果发现现行规定的特殊事项,可不受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的这个期间的限制,只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些特定事项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即可。
  (二)民事再审程序对民事处分权的制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所以说处分权不是绝对的。因此,凡是当事人以享有处分权为名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以获取非法利益的,必须给予监督和制约。实践中一般将处分权的范围理解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受到明显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检察院抗诉和法院依职权再审的,当事人无权撤回再审申请。因为无论是检察院抗诉再审还是法院依职权再审,都不是基于当事人的处分权引起的再审,而是基于法院或检察院的职权引起的再审。依职权再审是司法机关主动纠正裁判错误,贯彻有错必纠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的处分权被司法机关的职权所掩盖,当事人此时享有的诉讼权利是再审程序参与权和再审诉讼实体权利处分权。当事人只在再审程序中对实体问题有处分权,对再审程序没有程序处分权,不能选择以撤回再审申请的方式结案。
  2.当事人除了受到诉讼程序审理范围的限制外,还要受到请求权本身的性质所制约。人身关系一旦解除,就不能通过再审恢复,因为这样就限制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例如在离婚案件中,离婚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只能对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申请再审,不能对婚姻关系进行再审。
  二、再审程序中保障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重新建构
  (一)取消法院的再审启动权
  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法院可主动启动再审,这种规定在实践中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这不符合诉审分离原则。目前审判方式改革的趋势是淡化法官职权主义色彩,即弱化法院干预诉讼的职权,强调裁判者的中立性,突出诉讼结构的平等对抗原则。法院主动启动再审,明显与法院作为居中裁判的地位相悖,造成“自诉自审”的尴尬局面;其次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不当干预。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其作为程序主体地位的要求。申请再审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途径,是否放弃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主要是由当事人自己判断发动再审程序是否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来决定。法院对诉讼程序的启动只有坚持不告不理原则,才能维持其公正和中立的社会形象。
  (二)限制检察院提起民事抗诉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检察院可以对法院生效裁判提起抗诉。民事抗诉制度的设计从出发点来讲无疑是好的,是为了实现正义而设计。但检察监督权的行使不能毫无制约,否则会助长另一种权力的滥用。检察机关以国家公权力对已生效的裁判进行抗诉,无疑是在代表国家支持一方当事人,反对另一方当事人,破坏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使当事人在寻求公权力救济时的力量对比失衡,与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抗诉权的目的和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抗诉追求和维护司法公正的初衷相悖。
  实践表明,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大多源于当事人的申请,很少由检察院自行发现而抗诉的。在没有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检察院的抗诉与当事人的意思可能不一致,这样就违背了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依法有权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规定。所以应该限制检察院仅对生效裁判结果危及到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当事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且其法定代理人怠于履行职责,致使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等可提起抗诉,以免造成对当事人诉权的损害和对法院审判权的不当干预。
  (三)弥补再审事由的缺陷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否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将发现的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大陆法系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因为通过对新证据进行再审重新确定案件事实,无疑符合客观真实与实体正义的基本要求,但无限制地承认新证据并作为再审事由,势必给生效裁判的既判力造成重大冲击。
  对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可否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既不能只要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就可以再审;也不能凡是以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都不得再审。前者明显不利于维护判决的权威性,也有违诉讼经济的原则,容易导致当事人缠讼;后者则忽视了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些状况,例如重要证据为他人占有或对方占有而无法获得等客观情况。
  大陆法系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在种类或适用条件上均附加了相当严格的限制,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将新证据限定为特定的书证或证书。同大陆法系国家有所不同,美国对作为再审事由的新证据则强调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即在原审中当事人未提交证据是否已尽注意。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应有借鉴,应当对新证据的范围加以限制,以显现再审程序的严肃性,避免启动再审程序过于随意。
  三 、结束语
  在诉讼制度中当事人处分权的作用使当事人具备了与法院审判权相抗衡的可能性。只有贯彻当事人处分原则,才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民事纠纷得到公正解决,体现民事诉讼的正义性。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应尊重民事处分权,在贯彻落实民事处分权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必要的制约,将其行使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总体上看,再审程序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处分权,但保护的力度和强度有待加强和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执行再审程序。
  参考文献:
  [1]常怡。民事诉讼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8.
  [2]王亚新。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3.
  [3]张卫平。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J].中国法学,2003,(1)。
  [4]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邵明。民事诉讼法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犯罪嫌疑人聂某与某高速公路项目A1标区项目经理部(经理陆某)签订了桥梁砼现浇劳务协议书。协议约定聂某负责A1标一工区桥梁砼现浇的施工,陆某按工程设计、进度提供钢筋和水泥建材,建材办理交接后由聂某自行保管。5月,陆某将工程所需第一批56吨钢筋运至聂某施工现场,并交聂某保管和使用。因工程延期,导致聂某无法按期施工,因而无法给付民工工资,遂于6月的一天晚上,安排民工盗取部分钢筋(约16吨
期刊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检察机关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最为密切,新刑诉法修改的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侦查措施和审判程序等,都与检察机关息息相关。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本次刑诉法的修改,加强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是刑诉法修改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始终。包括证据、辩护、强制措施、审判、执行、侦查及创设四个特别程序等,无不体现了强化
期刊
一、刑讯逼供关联制度分析  (一)口供中心主义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虽然口供已不像以前一样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但口供证据所具有的特殊性仍被广泛认同,口供继续在诉讼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我国当前搞的仍是口供中心主义,即指“依口供能够定案(定罪)和无口供不能定案(定罪)”[1],这种看法虽与我国法律明文规定背道而驰且遭到部分学者反驳[2],但口供中心主义确实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一个潜规则——虽然
期刊
我区作为天津市外来人口较为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数量高达40余万人,远超过本区常住人口,其中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涉罪外来未成年人仍属于未成人主体范畴,按照法律规定应以特殊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他们大多缺乏有效监护条件,难以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较高的羁押率和较长的羁押时间,往往造成交叉感染,导致重新犯罪,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难题,我院在合
期刊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是信访老户的缠访,群体性上访,其中以信访老户的缠访更为严重。信访老户长期反复的信访行为,占用了领导和信访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干扰了检察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上访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认真剖析信访老户形成的原因,研究化解信访老户的办法和途径,对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信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是我国刑事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步入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其对于司法实践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公诉工作的要求更为严格。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此环境下,如何应对压力和挑战,迫在眉睫。本文就从基层公诉工作的特点来简要阐述应对的机制和措施。  一、公诉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设置,加重了公诉任务。新刑诉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在对
期刊
一、法警工作在检察院的地位和作用  检察机关中的的司法警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是由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所在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部门管理的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司法力量,他既要为检察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又要完成自身的队伍建设。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基本要求。  二、当前检察机关司法警
期刊
为深化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成果,推动我院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诉讼监督工作,根据市院在全地区开展职务犯罪案件判处缓刑、免刑情况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经过分析、总结,现将本院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职务犯罪判处缓刑、免刑案件的基本情况  以区检察院为例,2007年度职务犯罪判决10件11人,其中判处缓刑9件9人,件数及人数均占全部职务犯罪案件判决的90%;判处免予刑事处分1件1人,件数及人数均占
期刊
摘要:绑架犯罪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绑架犯罪因其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的巨大危害性和整体冲击性,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笔者对绑架罪的客观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归纳。  关键词:绑架罪;客体特征;客观方面  绑架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通常是以讹诈为目的绑架人质的行为,不仅危及人质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损失及恶劣的政治影响,还在社会中制造难以消除的恐怖气氛,它利用受害人亲
期刊
摘要:检察实践中基层党支部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急需创新方法和举措,激发活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分析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五方面的应对举措,以期有利于完善基层支部工作,促进检察工作健康科学发展。  关键词:检察机关;基层党支部;工作方法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作为党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