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良贷款的大小,不仅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水平、稳定性以及核心竞争力,还可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银行业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基于此本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并对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提供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因素 商业银行 对策建议
一、引言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带来较大冲击,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经济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规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随着世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健性关乎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一旦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将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致命打击,而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正在加速扩大,同时也面临着巨额资金消耗的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巨额不良贷款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二、相关文献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政府机构和银行家都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解决对策进行论证。
(一)国外文献综述
Olaniyan(2000)[1]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指标,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Christopher和Bamidele(2009)[2]的运用五个指标对宏观经济波动加以反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来调整其信贷政策。Bnrros C.P.,Managi S.[3]
等(2012)把不良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效率考察的因素之一,测算了银行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动情况。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间接融资处于核心地位。银行信贷之所以特殊性,体现在银行不仅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还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近些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宏观经济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
王光伟、童元松[4]通过选取2005~2013年季度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分析、多元回归法等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具体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谢冰(2009)[5]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李思慧,颜向农(2007)[6]从宏观角度来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对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岳蓓蓓、郑循刚(2011)[7]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得出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
(一)信用论
“金融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而经济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汇率、利率、价格等经济变量,当其实际值与人们的预期水平不一致时,借款人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当这种损失累计到一定程度,借款人就可能出现违约,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由于银行内部期限错配原因的存在,不良贷款成为了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信用使得借贷双方有了资金的融通与往来,然而信用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其往往是作为国民经济中各部分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网络中连接的形式,因此无论信用状况如何,企业或者银行都会受到影响而陷入信用混乱的局面之中。所以,由于信用具有的依存性,如果出现银行内部贷款资金使用和偿还时间上的分离,就可能引起不良贷款的发生。与此同时,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引发的连锁违约也会导致银行业出现不良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8]。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较好方法。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减少了相应的成本。不良贷款证券化是商业银行降低自身不良贷款率水平的显著方式,商业银行应提高不良贷款证券化进程。
四、我国不良贷款现状及其产生因素分析
不良贷款率是我国监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是非正常贷款或还款环节存在问题的贷款,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自2002年我国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大类: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不良贷款之所以恶性循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银行自身的经营存在很大问题。对贷款项目不负责、对企业偿还能力、贷款运行质量没有仔细探究,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产生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的潜在危机。信用风险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积累,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采取有效的手段应对不良貸款率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从而控制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不良贷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经济周期下的资源错配都会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贷款。但不良贷款的大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警戒线一般定为10%左右,中国的监管标准要求其不超过15%。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在早期,我国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行政干预和向国有企业提供大规模的政策性贷款,而随着经济发展,我们认为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同时受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我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其次,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商业银行需要对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贷款资金和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并对贷款人的贷款去向进行跟踪,但在实际的贷款过程中,个人或企业为获得贷款,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报,而银行并不能对个人或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全的了解,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各个信用体系之间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体系,这就導致商业银行在对个人或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不能充分评估其可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五、政策建议
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特殊的金融行业,其稳定性至关重要,而不良贷款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受经济政策,利率变化,贷款集中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防范建议: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控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应加强管制各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情况,及时合理地处理存量不良资产的进程,关注国家及监管机构发布的经济政策。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不良贷款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督促商业银行风险内控制度改善,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第二、深入推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有前瞻性的风险监管体制,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加强风险预测。完善银行内部激励和竞争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制度,提供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建立足够的风险准备金制度,以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另外,还需要加强信贷资金的审批力度,不能为了保持持续增长的信贷量,一味地扩大贷款量而不注重信贷项目的当前风险和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应完善不良贷款的经营模式,优化内部控制,针对不良贷款建立管理体系以对其进行适度的管控。
第三、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和银行业的监管,完善我国的信用环境,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失信的处罚机制,加强政府对信用体系的监督与管理,打造信用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全面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创造法律环境,进行强制性的约束。企业的信用等级、投融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等问题都将是商业银行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银行在选择发放企业之前,均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谨慎防范风险。这样不仅能从本质上改善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还会减少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量,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保持健康稳定、平稳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银行系统的稳定,可以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政策制定部门应关注资产价格波动
情况,防止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因此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密切关注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指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指标,将会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信贷政策提供指引。另外还需要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研究,要建立能够针对宏观经济波动提前反应的机制,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和国家政策分析。
第五、城市商业银行要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总资产,通过银行相对规模的增加来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自己的资金,提高自身总资产收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的市场约束,避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从而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要加强监管,因为银行可能会由于利润空间的下降寻求更大的风险投资,增加了不良贷款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冲击,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增加。所以,在新的金融环境与监管环境下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不仅给不良贷款的控制以及存量的处置提供了解决思路,而且也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加快金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增强适应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竞争能力,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出适应我国情况的新产品、新工具,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的波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和贷款余额的总额。当同一家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率降低并不一定是该银行不良贷款减少,也有可能是该家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发放量,虽然不良贷款总额没有变化甚至增加,但表现出来的不良贷款率却是降低的。所以商业银行应该真正实现自身不良贷款率的降低。要降低不良贷款的总额,争取发放优质贷款,使商业银行在盈利的水平上保持最小的信贷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Olaniyan,O.The Effects of Instability on A ggregate Investment in Nigerria [J]The Nigerian Journa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2000,42(1):23-26.
[2]Christoper,S.and Bamidele,I.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on the Banking Sector Lending Behavior in Nigeria,Journal of Money [J]. Investment and Banking,2009(7):88-100.
[3]Bnrros C.P.,Managi S,Matousek R.The technical efficiencyof the Japanese banks:Non—radial directional performance meas-with undesirable
[4]王光伟.童元松.WANG Guang-wei.TONG Yuan-song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2013年宏观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
[5]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22-25.
[6]李思慧,颜向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实证分析[J].行分析,2007(08):45-46.
[7]岳蓓蓓,郑循刚.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1):28-31.
[8]安然.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关键词】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因素 商业银行 对策建议
一、引言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带来较大冲击,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经济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规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随着世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健性关乎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一旦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将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致命打击,而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正在加速扩大,同时也面临着巨额资金消耗的风险,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巨额不良贷款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二、相关文献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政府机构和银行家都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解决对策进行论证。
(一)国外文献综述
Olaniyan(2000)[1]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指标,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Christopher和Bamidele(2009)[2]的运用五个指标对宏观经济波动加以反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来调整其信贷政策。Bnrros C.P.,Managi S.[3]
等(2012)把不良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效率考察的因素之一,测算了银行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动情况。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间接融资处于核心地位。银行信贷之所以特殊性,体现在银行不仅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还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近些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宏观经济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
王光伟、童元松[4]通过选取2005~2013年季度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分析、多元回归法等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具体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谢冰(2009)[5]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李思慧,颜向农(2007)[6]从宏观角度来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对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岳蓓蓓、郑循刚(2011)[7]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得出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
(一)信用论
“金融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而经济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汇率、利率、价格等经济变量,当其实际值与人们的预期水平不一致时,借款人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当这种损失累计到一定程度,借款人就可能出现违约,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由于银行内部期限错配原因的存在,不良贷款成为了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信用使得借贷双方有了资金的融通与往来,然而信用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其往往是作为国民经济中各部分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网络中连接的形式,因此无论信用状况如何,企业或者银行都会受到影响而陷入信用混乱的局面之中。所以,由于信用具有的依存性,如果出现银行内部贷款资金使用和偿还时间上的分离,就可能引起不良贷款的发生。与此同时,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引发的连锁违约也会导致银行业出现不良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8]。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较好方法。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减少了相应的成本。不良贷款证券化是商业银行降低自身不良贷款率水平的显著方式,商业银行应提高不良贷款证券化进程。
四、我国不良贷款现状及其产生因素分析
不良贷款率是我国监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是非正常贷款或还款环节存在问题的贷款,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自2002年我国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大类: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不良贷款之所以恶性循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银行自身的经营存在很大问题。对贷款项目不负责、对企业偿还能力、贷款运行质量没有仔细探究,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产生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的潜在危机。信用风险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积累,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采取有效的手段应对不良貸款率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从而控制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不良贷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经济周期下的资源错配都会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贷款。但不良贷款的大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警戒线一般定为10%左右,中国的监管标准要求其不超过15%。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在早期,我国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行政干预和向国有企业提供大规模的政策性贷款,而随着经济发展,我们认为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同时受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我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其次,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商业银行需要对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贷款资金和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并对贷款人的贷款去向进行跟踪,但在实际的贷款过程中,个人或企业为获得贷款,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报,而银行并不能对个人或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全的了解,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各个信用体系之间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体系,这就導致商业银行在对个人或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不能充分评估其可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五、政策建议
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特殊的金融行业,其稳定性至关重要,而不良贷款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受经济政策,利率变化,贷款集中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防范建议: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控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应加强管制各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情况,及时合理地处理存量不良资产的进程,关注国家及监管机构发布的经济政策。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不良贷款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督促商业银行风险内控制度改善,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第二、深入推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有前瞻性的风险监管体制,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加强风险预测。完善银行内部激励和竞争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制度,提供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建立足够的风险准备金制度,以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另外,还需要加强信贷资金的审批力度,不能为了保持持续增长的信贷量,一味地扩大贷款量而不注重信贷项目的当前风险和潜在风险。商业银行应完善不良贷款的经营模式,优化内部控制,针对不良贷款建立管理体系以对其进行适度的管控。
第三、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和银行业的监管,完善我国的信用环境,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失信的处罚机制,加强政府对信用体系的监督与管理,打造信用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全面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创造法律环境,进行强制性的约束。企业的信用等级、投融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等问题都将是商业银行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银行在选择发放企业之前,均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谨慎防范风险。这样不仅能从本质上改善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还会减少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量,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保持健康稳定、平稳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银行系统的稳定,可以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政策制定部门应关注资产价格波动
情况,防止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因此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密切关注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指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指标,将会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信贷政策提供指引。另外还需要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研究,要建立能够针对宏观经济波动提前反应的机制,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和国家政策分析。
第五、城市商业银行要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总资产,通过银行相对规模的增加来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自己的资金,提高自身总资产收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的市场约束,避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从而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要加强监管,因为银行可能会由于利润空间的下降寻求更大的风险投资,增加了不良贷款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冲击,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增加。所以,在新的金融环境与监管环境下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不仅给不良贷款的控制以及存量的处置提供了解决思路,而且也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加快金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增强适应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竞争能力,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出适应我国情况的新产品、新工具,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的波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和贷款余额的总额。当同一家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率降低并不一定是该银行不良贷款减少,也有可能是该家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发放量,虽然不良贷款总额没有变化甚至增加,但表现出来的不良贷款率却是降低的。所以商业银行应该真正实现自身不良贷款率的降低。要降低不良贷款的总额,争取发放优质贷款,使商业银行在盈利的水平上保持最小的信贷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Olaniyan,O.The Effects of Instability on A ggregate Investment in Nigerria [J]The Nigerian Journa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2000,42(1):23-26.
[2]Christoper,S.and Bamidele,I.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on the Banking Sector Lending Behavior in Nigeria,Journal of Money [J]. Investment and Banking,2009(7):88-100.
[3]Bnrros C.P.,Managi S,Matousek R.The technical efficiencyof the Japanese banks:Non—radial directional performance meas-with undesirable
[4]王光伟.童元松.WANG Guang-wei.TONG Yuan-song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2013年宏观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
[5]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22-25.
[6]李思慧,颜向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实证分析[J].行分析,2007(08):45-46.
[7]岳蓓蓓,郑循刚.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1):28-31.
[8]安然.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