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烟散尽于历史的天空,世人方知,活着原来就是为了相聚,为了骨肉不再分离。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可以忘记,爱恨可以放下,无论怎样的沧桑与悲凉,都会在春天到来时终结。
一次返乡途中,台湾湖北黄梅籍抗战老兵梅国庆听到扬声器里传来歌声:“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九妹九妹透红的花蕾。九妹九妹可爱的妹妹,九妹九妹心中的九妹……”年逾七旬的他蓦然一惊,慢慢回忆起前尘往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
50年前,梅国庆与九妹——前妻张九英相识。张九英在家族兄妹中排行第九,小名九妹。张家富甲一方,张九英受过良好教育,比梅国庆小三岁。彼时,梅国庆在国民党部队从事军需工作。
新婚不久,梅国庆准备带妻子和弟弟梅国治去台湾。迁徙过程颠沛流离,梅氏两兄弟从浙江舟山坐船抵达大陈岛,张九英却在途中失散。从此,天各一方。
那段日子无比煎熬,张九英感觉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终日以泪洗面。一次回娘家,有人给张九英牵线做媒,被她当场拒绝。父亲哄骗她说梅国庆被逮捕,已执行枪决,并煞有其事地从外面找了个目击证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张九英备受煎熬,不敢更不愿相信。她心目中的丈夫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烟酒不沾,少年投笔请长缨,腹有诗书气自华,完全不同于那种獐头鼠目、狗苟蝇营不入流的兵痞。
八年抗战时期,日军铁蹄踏遍荆楚大地。梅国庆仿制日军的“良民证”,以假乱真,使当地老百姓和新四军逃离日军魔爪。后因证件数量剧增,惊动日军驻地长官,被通缉追捕。梅国庆只能忍痛离家,开始了军旅生涯,担任国民党军八十八军军需,给驻地新四军和游击队提供武器弹药等后勤支持。梅国庆于人民有功,怎么会被枪决?
然而,风云变幻,世事无常,张九英想到此常隐隐作痛。冥冥之中,她似乎知道另一半去了台湾。她心如止水,顶住世俗的压力,不接受别人向她介绍别的对象。
解放后,张九英到父亲创办的棉纺厂工作,该厂先后改为公私合营和国营。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她举目无亲,倍感生活艰辛。
张九英等了梅国庆多年,后来遇上忠厚善良的汪先生,组成了家庭。遗憾的是他们婚后没有生育,只得抱养了一个男孩。上个世纪80年代,张九英办理了退休手续,过着平静的生活。
梅国庆入台后,考入联勤军需训练班一期、政治作战召训班二期,历任联勤司令部军需、国防部监察官。步入中年的梅国庆,获得职业军人的最高荣誉。1966年10月,他在担任联勤总部政战部中校监察官期间,经所在单位推荐为“第四届政战楷模”,是当年授予的“政战楷模”的两名中校之一。上校退役后,自营书店。
1959年,梅国庆与来自广东韶关的陈静芳结为连理,婚后育有两儿两女。
君子之交淡如水
1985年初夏,梅国庆在美国东西海岸旅行期间,致信老家亲友,获悉张九英健在,定居在与老家一江之隔的九江,丈夫汪先生因病瘫痪在床。梅国庆委托美国同学邮寄1000美元,请亲友转交张九英。
1987年底,台湾方面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次年端午节,离家39年的梅国庆,回到黄梅县蔡山镇梅学堂村祭祖。大哥告诉他,困难时期,张九英把节省下来的口粮接济他们的父亲。
梅国庆托人转告张九英,如果方便,想去她家看看,聊聊家常。很快,张九英夫妇回复,欢迎梅国庆来家做客。
梅国庆与张九英夫妇见面后,首先鞠躬感谢她的丈夫,照顾了九妹。梅国庆心怀内疚和亏欠,表示从今以后,他们就是他的妹妹、妹夫。
梅国庆把全家福照片拿出来给张九英夫妇看。张九英嘴角微微颤抖,眼泪簌簌而下。梅国庆安慰她:我们永远是兄妹,是一家人,我的孩子也是你们的孩子。汪先生向梅国庆道谢,说三年前的1000美元犹如及时雨和雪中炭。
2008年,汪先生逝世,临终前提笔给梅国庆写了一封信:梅先生,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您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比血更浓的是人间真情。您的爱心善举,使我的身体恢复健康,生命延长了20年。
为把遗憾续回来
硝烟散尽于历史的天空,世人方知,活着原来就是为了相聚,为了骨肉不再分离。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可以忘记,爱恨可以放下,无论怎样的沧桑与悲凉,都会在春天到来时终结。
自从两岸三通后,梅国庆基本每年回乡一次。至2016年,他已返乡24次。每次,一定去张九英家做客。
梅国庆能清晰背诵当年在金门服役时创作的一首七律《念九英》:
又记浔江初识时,翠堤湖畔兩情痴。
夕阳西下嫌归早,玉手轻携欲步迟。
谁晓结褵方及月,竟然合镜久无期。
神州未复征人老,不尽离怀托梦思。
梅国庆和张九英见面,不回忆当年的离愁别绪。在台湾40年来写给她的诗词和一百多封书信,也不便交付给她。有些事只能永远深藏心底,有些话永远不要提起。
张九英与汪先生组成家庭,日子虽然平淡,但朴实安祥。梅国庆从台湾给张九英的礼物,她推说有退休工资,不用花钱破费。张九英要还梅国庆当年给汪先生治病的1000美元,被梅国庆拒绝。
梅国庆一生节俭,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犹闻饥冻声。30年前,他回黄梅农村老家,看到一些亲友和同学生活艰难,慷慨解囊接济他们。一次回乡,倾其所有让经济困难的亲友孩子读书,连回台湾的路费都没有留,最后是家里给他汇款才解决了问题。
家乡亲友众多,梅国庆给大哥汇款,让他给各位亲友派发。大哥务农为业,收入有限,免不了少发和漏发。于是他把汇款改寄张九英,让她代为发放。
张九英熟悉梅家的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按照梅国庆信件交代,逐家转交,事无巨细,干净清楚。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2015年,张九英在睡梦中溘然长逝,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次年清明,梅国庆回乡,在张九英夫妇墓前鞠躬、徘徊。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当晚,梅国庆彻夜难眠,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九妹,您年龄比我小,但不幸先我而去。您的学历比我高,却从事一份普通工作。青年时代餐风露宿,不幸失去生育能力。您对我父亲的关怀,弥补儿子不在父亲身边的遗憾。您对我老家亲人竭尽己力给予帮助和照顾,英名不负。我们结婚不到1年,您等我多年才成家,40年后我们才得以重逢,如今我们却阴阳两隔。九妹,您安息吧。您永远是我的亲人,来生我们还要做兄妹。”
刘浪摘自《博爱》
一次返乡途中,台湾湖北黄梅籍抗战老兵梅国庆听到扬声器里传来歌声:“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九妹九妹透红的花蕾。九妹九妹可爱的妹妹,九妹九妹心中的九妹……”年逾七旬的他蓦然一惊,慢慢回忆起前尘往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
50年前,梅国庆与九妹——前妻张九英相识。张九英在家族兄妹中排行第九,小名九妹。张家富甲一方,张九英受过良好教育,比梅国庆小三岁。彼时,梅国庆在国民党部队从事军需工作。
新婚不久,梅国庆准备带妻子和弟弟梅国治去台湾。迁徙过程颠沛流离,梅氏两兄弟从浙江舟山坐船抵达大陈岛,张九英却在途中失散。从此,天各一方。
那段日子无比煎熬,张九英感觉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终日以泪洗面。一次回娘家,有人给张九英牵线做媒,被她当场拒绝。父亲哄骗她说梅国庆被逮捕,已执行枪决,并煞有其事地从外面找了个目击证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张九英备受煎熬,不敢更不愿相信。她心目中的丈夫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烟酒不沾,少年投笔请长缨,腹有诗书气自华,完全不同于那种獐头鼠目、狗苟蝇营不入流的兵痞。
八年抗战时期,日军铁蹄踏遍荆楚大地。梅国庆仿制日军的“良民证”,以假乱真,使当地老百姓和新四军逃离日军魔爪。后因证件数量剧增,惊动日军驻地长官,被通缉追捕。梅国庆只能忍痛离家,开始了军旅生涯,担任国民党军八十八军军需,给驻地新四军和游击队提供武器弹药等后勤支持。梅国庆于人民有功,怎么会被枪决?
然而,风云变幻,世事无常,张九英想到此常隐隐作痛。冥冥之中,她似乎知道另一半去了台湾。她心如止水,顶住世俗的压力,不接受别人向她介绍别的对象。
解放后,张九英到父亲创办的棉纺厂工作,该厂先后改为公私合营和国营。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她举目无亲,倍感生活艰辛。
张九英等了梅国庆多年,后来遇上忠厚善良的汪先生,组成了家庭。遗憾的是他们婚后没有生育,只得抱养了一个男孩。上个世纪80年代,张九英办理了退休手续,过着平静的生活。
梅国庆入台后,考入联勤军需训练班一期、政治作战召训班二期,历任联勤司令部军需、国防部监察官。步入中年的梅国庆,获得职业军人的最高荣誉。1966年10月,他在担任联勤总部政战部中校监察官期间,经所在单位推荐为“第四届政战楷模”,是当年授予的“政战楷模”的两名中校之一。上校退役后,自营书店。
1959年,梅国庆与来自广东韶关的陈静芳结为连理,婚后育有两儿两女。
君子之交淡如水
1985年初夏,梅国庆在美国东西海岸旅行期间,致信老家亲友,获悉张九英健在,定居在与老家一江之隔的九江,丈夫汪先生因病瘫痪在床。梅国庆委托美国同学邮寄1000美元,请亲友转交张九英。
1987年底,台湾方面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次年端午节,离家39年的梅国庆,回到黄梅县蔡山镇梅学堂村祭祖。大哥告诉他,困难时期,张九英把节省下来的口粮接济他们的父亲。
梅国庆托人转告张九英,如果方便,想去她家看看,聊聊家常。很快,张九英夫妇回复,欢迎梅国庆来家做客。
梅国庆与张九英夫妇见面后,首先鞠躬感谢她的丈夫,照顾了九妹。梅国庆心怀内疚和亏欠,表示从今以后,他们就是他的妹妹、妹夫。
梅国庆把全家福照片拿出来给张九英夫妇看。张九英嘴角微微颤抖,眼泪簌簌而下。梅国庆安慰她:我们永远是兄妹,是一家人,我的孩子也是你们的孩子。汪先生向梅国庆道谢,说三年前的1000美元犹如及时雨和雪中炭。
2008年,汪先生逝世,临终前提笔给梅国庆写了一封信:梅先生,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您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比血更浓的是人间真情。您的爱心善举,使我的身体恢复健康,生命延长了20年。
为把遗憾续回来
硝烟散尽于历史的天空,世人方知,活着原来就是为了相聚,为了骨肉不再分离。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可以忘记,爱恨可以放下,无论怎样的沧桑与悲凉,都会在春天到来时终结。
自从两岸三通后,梅国庆基本每年回乡一次。至2016年,他已返乡24次。每次,一定去张九英家做客。
梅国庆能清晰背诵当年在金门服役时创作的一首七律《念九英》:
又记浔江初识时,翠堤湖畔兩情痴。
夕阳西下嫌归早,玉手轻携欲步迟。
谁晓结褵方及月,竟然合镜久无期。
神州未复征人老,不尽离怀托梦思。
梅国庆和张九英见面,不回忆当年的离愁别绪。在台湾40年来写给她的诗词和一百多封书信,也不便交付给她。有些事只能永远深藏心底,有些话永远不要提起。
张九英与汪先生组成家庭,日子虽然平淡,但朴实安祥。梅国庆从台湾给张九英的礼物,她推说有退休工资,不用花钱破费。张九英要还梅国庆当年给汪先生治病的1000美元,被梅国庆拒绝。
梅国庆一生节俭,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犹闻饥冻声。30年前,他回黄梅农村老家,看到一些亲友和同学生活艰难,慷慨解囊接济他们。一次回乡,倾其所有让经济困难的亲友孩子读书,连回台湾的路费都没有留,最后是家里给他汇款才解决了问题。
家乡亲友众多,梅国庆给大哥汇款,让他给各位亲友派发。大哥务农为业,收入有限,免不了少发和漏发。于是他把汇款改寄张九英,让她代为发放。
张九英熟悉梅家的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按照梅国庆信件交代,逐家转交,事无巨细,干净清楚。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2015年,张九英在睡梦中溘然长逝,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次年清明,梅国庆回乡,在张九英夫妇墓前鞠躬、徘徊。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当晚,梅国庆彻夜难眠,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九妹,您年龄比我小,但不幸先我而去。您的学历比我高,却从事一份普通工作。青年时代餐风露宿,不幸失去生育能力。您对我父亲的关怀,弥补儿子不在父亲身边的遗憾。您对我老家亲人竭尽己力给予帮助和照顾,英名不负。我们结婚不到1年,您等我多年才成家,40年后我们才得以重逢,如今我们却阴阳两隔。九妹,您安息吧。您永远是我的亲人,来生我们还要做兄妹。”
刘浪摘自《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