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数学阅读一直被大家忽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需要鉴赏的。它对理性与完美的追求,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艺术观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文学作品,其实学习数学我们同样需要阅读。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读书”已经被上学“听讲”所代替,教师往往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从长远来看,一个人不可以终身依靠老师,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生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生学会阅读。学习数学阅读是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发挥主动权、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最好途径。这里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要学会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阅读是一种十分精细的阅读,与阅读文学作品及一般性的文字是不一样的,要一字一字的读,不能一目十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相关知识再现的过程,要边读边想,并且还要联想各种解题方法,这些都是数学阅读的特点。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以及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和超越,老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例如:讲解中专课本中“逻辑联结词”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这些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命题、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和命题的判断这四部分来讲解、讨论和总结,让他们自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老师只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数学的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促进数学语言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要学会阅读课外数学书籍
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一是来自自身的爱好,一是来自他人的影响。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加入一些对数学名人的简介或对一些数学趣味问题的探讨,将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讲圆周率3.1415926……时,老师可以引入祖冲之父子的简介及贡献,我想这远远要比老师单纯的讲圆周率是怎么规定的更具有吸引力,当学生都被吸引过来了,你再讲它的相关内容,那应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书籍,例如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数学名题与趣题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但是读书的乐趣、对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阅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2.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3.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鼓励学生不仅要课内阅读,还要课外阅读,学会选择参考读物。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汲取课外丰富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求异品质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数学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对知识的积极探究。
一、要学会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阅读是一种十分精细的阅读,与阅读文学作品及一般性的文字是不一样的,要一字一字的读,不能一目十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相关知识再现的过程,要边读边想,并且还要联想各种解题方法,这些都是数学阅读的特点。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以及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和超越,老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例如:讲解中专课本中“逻辑联结词”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这些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命题、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和命题的判断这四部分来讲解、讨论和总结,让他们自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老师只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数学的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促进数学语言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要学会阅读课外数学书籍
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一是来自自身的爱好,一是来自他人的影响。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加入一些对数学名人的简介或对一些数学趣味问题的探讨,将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讲圆周率3.1415926……时,老师可以引入祖冲之父子的简介及贡献,我想这远远要比老师单纯的讲圆周率是怎么规定的更具有吸引力,当学生都被吸引过来了,你再讲它的相关内容,那应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书籍,例如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数学名题与趣题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但是读书的乐趣、对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阅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2.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3.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鼓励学生不仅要课内阅读,还要课外阅读,学会选择参考读物。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汲取课外丰富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求异品质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数学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对知识的积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