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IL-13水平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脐带血白介素(IL)-13水平与早期婴儿湿疹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出生的148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脐带血中IL-13的含量,登记新生儿出生的信息及家族过敏史等基本资料.随访42天婴儿并记录患有湿疹的情况,根据婴儿是否患有湿疹将其分为湿疹组87例和无湿疹组61例,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48例婴儿中,有87例患湿疹,患病率为58.8%.湿疹组脐带血IL-13水平明显高于无湿疹组(Z=-2.217,P=0.027).湿疹组婴儿有家族过敏史的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4.452,P=0.035),湿疹组以混合喂养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4.643,P=0.031),湿疹组母亲哺乳期进食海鲜类食物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χ2=8.779,P=0.03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母亲哺乳期有进食海鲜类食物、混合喂养、脐带血IL-13高水平是影响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W aldχ2值分别为11.439、8.526、4.572、5.411,P<0.05).根据脐带血IL-1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可知,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0.624~0.800,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49.2%.结论 脐带血IL-13与婴儿湿疹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影响42天婴儿患有湿疹的重要因素.脐带血IL-13水平对早期婴儿湿疹的发生有一定预测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78例在本院确诊儿童SAA并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的患儿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指导)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症状恢复情况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保健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期
目的 探讨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个性化护理)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采用SAS和SDS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整体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探讨ADOPT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ADOPT模式)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的SCL-90、GSE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SF-36评分及再出血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SCL-90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GSES评分及自我效能感评价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遵医行为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图片术前宣教对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确诊腹股沟斜疝并接受腹腔镜下内环缝扎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利用图片进行术前宣教)各45例,比较两组各个阶段操作的配合程度、各时段血流动力学以及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时、静脉穿刺时以及麻醉诱导期时的主动配合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T1时段HR、MAP变化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在麻醉T2、T3、T4时段HR、MAP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颜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4例颜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各47例,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完成后的疗效,住院情况,干预前、干预完成后的负性心理及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完成后,两组抑SDS、SAS、屈服及回避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应对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创伤骨科医生,我们肩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应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精心治疗肢体伤残者,使他们尽快恢复活动的功能,重新获得生活和劳动的能力,回归社会重返建设岗位.问题是,肢体损伤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病情纷繁复杂,使身居临床一线的医生面临严峻的挑战.有因损伤部位带来的困境,有因特殊的损伤类型存在处理的陷阱,有因损伤特征易被忽视而造成不良后果,更有甚者,虽有多种处理方法而临床却无从选择,不一而足.
期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壬寅虎年到来之际,《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迎来了全新的第33卷,在此向一直以来支持本刊的各位编委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关注本刊的各位读者及作者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期刊
目的 分析我国6市城乡地区3岁以下婴幼儿睡眠时间及其年代发展趋势,为国内婴幼儿睡眠时间提供新的数据支持.方法 2019年7月至11月在我国6市随机选取1234名0~35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对受试婴幼儿看护人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婴幼儿白天睡眠时间和24小时总睡眠时间随月龄增加逐渐减少(χ2值分别为479.03、388.84,P<0.01),从出生到3岁前平均分别减少了6.0小时和5.0小时,且在3个月内减少幅度最为明显;3岁前婴幼儿夜间睡眠时间平均为9.0~9.5
目的 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炎症反应及脑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持续干预3d.观察记录患几临床症状、干预前后炎症反应和脑神经因子水平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连续干预3d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同时炎症因子、脑神经相关因子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全面促进临床症状的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脑损伤指标对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神经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接诊的136例脑室内出血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aEEG检查并计算改良aEEG评分,检测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嘱患儿1岁时回院进行门诊随访,根据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对其发育商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发育商<70分的智力发育障碍组(28例)、发育商≥70分的智力正常组(108例).比较两组患儿改良aEEG评分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