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IC photo

  5月24日,上海已经连着下了很多天雨,气温下降。人们匆匆出行,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三楼广场设置的灵堂为逝者献上一支菊花,吊唁的队伍很长但很安静。灵堂布置简单,并无遗体,天气阴冷,现场播放着激昂的《国际歌》。
  在堂内挂着遗像的那面墙上,一副醒目的挽联写着: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
  这是吴孟超院士的追思活动现场。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去世,在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肝胆外科领域中多个历史纪录后,在从医78年拯救了超过1.6万名患者的生命后,在手术台前战斗了一生之后,吴老告别了人世,享年99岁。
  一个在仁济医院实习的二年级研究生受课题组委托赶来献上一束鲜花,“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医学生来说,吴老既是心目中的偶像,也是我们要努力追赶的对象。”他说,除了精湛的技艺,吴孟超坚持为病人着想的医者仁心,更令他钦佩和感动。
  一个9岁的孩子由父亲带着来到这里,他出生于吴孟超工作过的长海医院,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又是早产儿,医生们全力以赴,紧急做了两次手术,才把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天,父子两人在吴孟超院士的照片前庄重地鞠躬、献花。
  吴孟超是在36岁时确立他从事一生的事业的,那之前他一度处于人生的迷茫时期。18岁时他为了抗战从马来西亚转辗回到中国,想去延安出力,却因为道路被国民党军队封锁,加之盘缠用尽,不得不留在了昆明。吴孟超于是留在那里求学,并考取同济大学医学院,师从外科学家裘法祖。后来在一次拉家常中,他听到老师说中国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于是用了几十年努力要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那些空白开始被慢慢填补起来:吴孟超和军医张晓华、胡宏楷一起在简陋的条件下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抛弃过去把人类肝脏简单分为左、右两叶的观点,首次提出“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为肝脏手术提供了更明晰的理论指导;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一直到2019年3月15日,吴孟超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为一位66岁男患者做中肝肿瘤切除及胆囊切除术,用时三个半小时——那是他主刀的最后一台手术,当时他已经97岁。
  意志力在他生命中占据了绝对的统领位置,而身体演化为工具,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被打磨成了最适合使用的形状——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微微变形,食指的第一关节和中指的第二关节分别朝两个方向弯折,偏离的空间正好是手术刀和止血钳的位置;右脚的第二根脚趾压在大脚趾上无法分开,则是为了增加抓地力以使他可以站着完成十几个小时的手术。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专注于人类身体腹腔内的肝脏部位。因此,过年反而是难熬的,因为那期间不会安排手术,大年初一的早上,他就去给留在医院的病患、医护一个一个拜年。那段时间他甚至会去手术室旁边的更衣室洗个澡,“权当做过手术了。”
  不断有患者求助于他,那些负担不起医药费的、跪倒在他面前的、在他家门口拿着化验单和报告单的,他看不过去,就给他们加号。每一个病人他都会认真询问病史,要看带来的资料,还要带着病患去做B超,了解肿瘤位置和大小情况,最后做出治疗方案,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他身为外科医生坚持的地方。
  更广为人知的是那些他对待病人的细节:检查前要先把手搓热,检查完要把病人的鞋子摆放到最便于下床的地方。吴孟超节俭、严格,但也耐心、周到。他自己这么做,并且教导后辈这么做。
  有时候,吴孟超也觉得自己的力气越来越不如从前,但身边人劝,他也不肯停歇。
  “刚开始我们还劝他年纪大了要注意休息,后来我们也不说了,说多了他会生气。因为工作就是他最开心的事情,直到前几年,父亲坐着轮椅,还要去他一手筹备的位于嘉定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分院看看,来回车程两个多小时,老人家一点也不觉得累。”吴孟超的女儿吴玲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2006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500万元奖金悉数捐出,“一部分用于加强基础研究,一部分用于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剩下的放入基金会里用于加快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
  在吴孟超的家里,保留着一把生锈的割胶刀,那是他在马来西亚的少年时期帮父母割胶的工具,也被他视为自己最早的操刀训练——橡胶树中间有一条水线,不能破坏,它像人的血管一样,是树的营养线。割的时候下刀要够深,但要适度,不能把水线破坏了,否则就冒一个疙瘩,像长了个肿瘤。
  在吴孟超的故乡福建,人们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也设立了吊唁厅。吴孟超的博士生黄尧讲起老师曾经朗诵的一句話,那是作家张晓风写给医学生的:“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2018年,96岁的吴孟超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医疗团队来到江苏徐州为患者进行手术。图/IC photo
其他文献
在古印度吠陀时期的一些宗族里,出于对死亡的未知和敬畏,常以熏香木材雕刻各类冥间神祇作为殉葬品,即所谓“冥神偶”。  2015年底,一个英国考古小组从印度古城贝拿勒斯附近的古墓群中发现了一尊罕见的冥神偶,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它的出现竟然引发了一系列离奇惊悚的死亡……  凶 兆  2015年11月,英国考古学教授巴列克·斯丹率领研究小组前往恒河南岸的印度古城贝拿勒斯考察。其间,他们从一个古代墓穴中发现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铅笔”的话,那我知道了,你一定听过以下这个故事:  美国航天部门准备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但他们很快发现,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用圆珠笔、钢笔根本写不出字来。于是,他们用了10年时间,花费了数亿美元,想尽办法要发明一种在太空中也能出墨水的圆珠笔,结果一无所获。最后还是一位小学生提了一个建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太空中用铅笔写字,就没有不出墨水的问题了。  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有时候看上去
和匆忙的人类世界相比,植物的生活显得风平浪静,但这仅仅是事情的表面。害虫贪婪的胃口让植物岌岌可危,它们必须给予反击来保全性命。  事实也是如此,植物并不是毫无招架能力的受害者,它们已经进化出强有力的防御能力——生产特殊的防御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充当“毒药”,也能告知同伴危险即将到来,并向盟友求救。  但是,所有这些防御措施都是有代价的,会消耗植物本来用于生长和修复的能量。为了保存体力,植物必须
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的毁天灭地看似惨烈无比,但放在大时空的视角下,都是小儿科的把戏,与后院蚁穴的水灾属于同一量级。毁灭一颗行星算什么?一次超新星爆发可以毁灭数个太阳系。对于银河系而言,超新星爆发也算不了什么,宇宙的塌缩才是玉石俱焚。与这些人类凭现有技术难以逃脱且发生概率很低的灾变相比,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文明对文明的摧毁——欧洲殖民者在南美洲早就做过类似的事——手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1964年4月24日17时45分左右,朗尼·萨莫拉——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罗的一名警察——正驾车南行,追赶超速车辆。突然,空中传来轰鸣声并伴有一团火焰朝西南方向移动。他意识到这有可能引燃存放在附近的甘油炸药,当即决定不再追赶超速汽车,而是向右行驶至碎石路去察看离该路不远的甘油炸药储存棚。  在缓速行驶途中,萨莫拉看到这团火焰位于前方一座非常陡峭的山顶,呈漏斗形,颜色蓝中带橙,火焰下部被山体遮挡,没有
Tips:  特立尼达的Casa Fischer文化中心里的Paradiso提供前往甘蔗谷的半日游/一日游,这是游览多个景点最方便的方式。  如果只想去Manaca Iznaga,不妨试试乘坐早晨从特立尼达出发的小火车,可通过Paradiso查询时刻、购买车票。  虽然特立尼达和甘蔗谷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但大多数景点只有简单的西班牙语标识,建议请一位向导解说。  小车穿过特立尼达色彩缤纷的老房子朝城
有些人为了减肥想尽办法。澳大利亚墨尔本男子安德鲁·泰勒为了减肥,决定在一年时间里只吃土豆。  泰勒现年36岁,有一个孩子,因为爱吃,减肥前体重151.5千克。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换个角度看待饮食,不让它主导我的生活……事实上,食物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补充能量的东西。”泰勒自创了一套所谓“土豆瘦身法”,用烤、煮、蒸等方法烹饪土豆,还尝试过烤土豆薄饼,有时也会吃红薯调剂,但做饭时决不使用油。他身上随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那样有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读书成风。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生于乱世,目睹了五代因军人专政而引发的社会乱象。于是,在新政建立伊始,宋太祖就下定决心施行“文治”,以文人治国,以文化治国。因此,宋太祖、宋太宗兄弟皆酷爱读书。  宋太宗在位时,李昉等人编纂《太平总类》1000卷。宋太宗大喜,发誓每天读3卷,用一年时间读完。令人惊讶的是,宋太宗确确实实用一年时间读了800多卷,几
看透人心,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是许多人一直梦想能做到的事情。然而,读懂人心实在太难了,如果一个人善于掩藏,脸上带笑背后插刀,即便你擅长察言观色,懂得从其言行举止里明辨分毫,也没法准确地知道他的心理活动。所以,有句俗语叫“最难不过人心”。  不过,靠人力不行,我们可以找机器帮忙。现在,随着读心技术的发展,我们这一梦想真的有可能成真哟。窃听你的思想  201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巧
2005年5月,我专程去采访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几所希望小学,准备为供职的内蒙根河市某报社做一个专题报道。我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首先乘车到达了多拉古玛村。村里有我以前来时认识的鄂伦春同胞温库吐,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再往前就没有像样的路了,只能骑当地特有的驯鹿。  提起驯鹿,可能大多数朋友还比较陌生,它们是大兴安岭特产,一千多年前,还在密林中神出鬼没,后来才被鄂伦春人驯化。它们长相较奇怪,头似马,身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