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英美文学是英美两国人民对他们人生体验的文化变现形式,阅读英美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特点、看待世界的态度、价值评判。《呼啸山庄》就是一个英美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很多英美文学宗教文化的特点,因此,本文就以其为例,分析了英美文学宗教化的特征。 关键词:英美文学;宗教化特征;《呼啸山庄》 作者简介:郑伟红(1985-),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 读完英文原著之后,不赞同很多人给老人桑提亚哥冠上英雄的称谓,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真实、平凡、简单。 老人是个软弱的人。 如果这本书是为了描写一个英雄史诗般的人物,大可不必用这样平凡的事件去表达。事实上,现代很多的网络小说在这方面描写的场面已经足够宏大了:神魔、天地、浩劫,这些
基金项目:宝雞文理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的伦理批判研究》,项目号:YJSCX18ZD02。 摘 要: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的伦理书写主要集中于对经典革命伦理的颠覆,正义伦理视域下对人性异化的思考以及消费主义下社会伦理秩序失范这三个方面,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节点上探析复杂人性,表现出特定历史时期小人物在面对生存困境,个人私欲与经济利益等因素导致的人性异化和伦理秩序的混乱,对社会底
摘 要:《从前有座山》(The Hill and the Rock)是英国图画书作家大卫·麦基的作品。麦基在作品中成功塑造出两个有趣、可爱的角色,用浅显简单的文句,加上清晰生动的插图,精准地演绎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神韵,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以及知足者常乐的一种心态,让读过次数的孩子、成人深受启发。 关键词:图画书;寓言;大卫·麦基;知足常乐 作者简介:李静波,四川省攀枝花学院外国语
摘 要:《荷塘月色》中描绘江南采莲风俗并引述《采莲赋》、《西洲曲》,该部分体现了散文大家的匠心,流露出作者对自由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形散而神不散;自由的盛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1 作为写景名篇,《荷塘月色》的部分被视为写景状物的范本备受重视。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之后,又想起江南采莲风俗并引述《采
摘 要: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南方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以描写南方生活见长,风格独特,尤其擅长短篇小说创作。《绿帘》是她第一部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创作手法多样、主题丰富,其中多篇小说描写了“死亡”的意象。本文以《绿帘》中三篇涉及死亡主题的经典小说为例,探析和总结韦尔蒂笔下“平凡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复杂情感,以及通过死亡这一媒介,作者在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尤多拉.韦尔蒂;死亡意象;人物情感
摘 要:文学领域的“空间转向”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主人公克拉丽莎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通过对社会空间和个人空间下达洛维夫人生活细节的研究,本文揭示了达洛维夫人在不同空间下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形象的联系和交融。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社会空间;个体空间;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屈晓燕(1994.4-),女,河北省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张淑梅(1972.10-),女
摘 要:梅里美笔下的卡门与莫言《红高粱》中的戴凤莲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位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虽是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她们却有许多共同点。本文从原始生命力出发,对卡门和戴凤莲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了解她们身上共通的原始力量,深究其背后的“红高粱”精神与波西米亚精神。 关键词:原始;爱情;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孙频的中篇新作《鲛在水中央》表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与内心挣扎,面对苦难的生存本相,小说中的人物最终在互相宽恕中达成了个人与世界的和解,实现了自我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孙频;鲛在水中央;苦难;救赎 作者简介:陈佳任,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1
摘 要:许三观是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小说中的许三观靠着卖血带领家人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苦难中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他兼具多重身份,是父亲,是丈夫,是“顶梁柱”,更是“英雄”,同时在他身上也看到了阿Q的影子。文章着重对许三观的人物形象做了具体的分析概括,由此可以对许三观的形象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让许三观身上的美好更为闪光。 关键词:父亲;丈夫;顶梁柱;英雄;继任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郭沫若创作中的中西文化融合与重构研究以1919年—1921年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Y2017C04。 摘 要:郭沫若的《女神》自出版以来便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其意义价值不仅表现在诗歌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思想与蓬勃的气势上,还表现在独特“大海”意象的运用。本文拟立足于对《女神》中“大海”意象的解读,以说明郭沫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