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一项制衡权力反对腐败的基础性工程。当前许多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不全面不完善,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适应,经济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本文旨在通过突出建设高校内控规范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经济业务关键岗位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提出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的已建,重视内控规范和风险管控,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风险点 内控体系 风险防控 高校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拨款额度也逐年递增,高校重视内涵式建设的办学理念,整体管理方式有了巨大变化。为有效规范高校教育事业的高效运行,防范各类经济风险,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财会(2016)11号文“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旨在发现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力防范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一、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用好教育经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导致具体业务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而内控规范通过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高校业务进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权力制衡机制融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挖掘倡导专业特色,可促进高校内部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设智慧服务型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二)强化经济风险防控,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高校的生存压力抵不上企业,其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也落后于相关企业。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其风险也遍布于学校每个院、系、行政的各个具体业务工作环节。为堵塞漏洞,消除风险隐患,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唯有建章立制、排查风险点,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才能有效防范各类经济业务风险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风险及防范
(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风险点
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文件,高校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许多高校沿用一些旧的内控管理制度,没能及时梳理和清理已不相适用的规章制度,这与高校快速发展规模不相匹配的,而且一些内控制度的规定也大多偏向于财务经济类。
(二)具体经济业务风险点排查
1、预决算业务风险
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决算管理制度,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失,有可能出现整体预算支出与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不对等、预算编制可行性报告不充分、编制方法不专业、对事项发展预见性和敏锐度不高等问题。
2、收支业务风险
收支业务风险是高校内控的重点经济业务。收入风险主要表现在违规擅自增收收费项目,新增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未经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导致发生收入违规风险;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核算长期挂往来,确认收入不及时不准确,会发生学校收入不完整的风险。
支出风险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报销单据支出审核不够仔细、支出分级授权审核制度不完善、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和是否未能按预算项目支出等风险。
3、资产业务风险
资产业务风险需要关注的是各类资产保管使用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关键岗位的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货币资金有没有被挪用,有没有及时入账被贪污,各种票据的保管专人保管是否严格,银行对账单是否有“双签”制度等等。
4、政府采购业务风险
政府采购业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采购需求审查不严格可能导致学校重复购置,造成闲置浪费;招标采购定的评分参数不科学导致中标标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率;采购结算业务通常是实物采购在前,审批单据在后,若相关职能部门不及时办理入账,则学校利益有可能会受损。
(三)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问责”办法
高校应依据国家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学校管理层面和业务管理层面的各类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用性原则,进行废改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有效防范制度风险,建议高校参考学习相关企业成熟的管理理念,制定内部问责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者不作为乱作为,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水平。
2、具体经济业务的风险防范
(1)建立健全各类具体经济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其工作流程图,如: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绩效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及编制工作流程图、各类收费及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管理办法、各类支出业务管理办法等。
(2)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促进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化,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业务处理过程中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3)定期进行业务风险点排查工作。具体业务职能部门应遵循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排查发现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不遗漏每个业务环节,实施自查工作。若需要实地查验的,要对排查对象进行现场盘点清查,实现风险防控前置。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为高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而保驾护航的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覆盖查找梳理,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排查风险点并完善内控制度,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与风险防控的有机融合。只有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保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Z].教财厅[2016]2号
[2]徐光英.探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对经济业务风险点的识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3]王孝俊,李梦伊,王宝利.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陈群,1969年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财管管理、财税经济研究)
关键词:风险点 内控体系 风险防控 高校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拨款额度也逐年递增,高校重视内涵式建设的办学理念,整体管理方式有了巨大变化。为有效规范高校教育事业的高效运行,防范各类经济风险,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财会(2016)11号文“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旨在发现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力防范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一、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用好教育经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导致具体业务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而内控规范通过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高校业务进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权力制衡机制融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挖掘倡导专业特色,可促进高校内部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设智慧服务型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二)强化经济风险防控,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高校的生存压力抵不上企业,其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也落后于相关企业。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其风险也遍布于学校每个院、系、行政的各个具体业务工作环节。为堵塞漏洞,消除风险隐患,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唯有建章立制、排查风险点,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才能有效防范各类经济业务风险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风险及防范
(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风险点
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文件,高校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许多高校沿用一些旧的内控管理制度,没能及时梳理和清理已不相适用的规章制度,这与高校快速发展规模不相匹配的,而且一些内控制度的规定也大多偏向于财务经济类。
(二)具体经济业务风险点排查
1、预决算业务风险
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决算管理制度,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失,有可能出现整体预算支出与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不对等、预算编制可行性报告不充分、编制方法不专业、对事项发展预见性和敏锐度不高等问题。
2、收支业务风险
收支业务风险是高校内控的重点经济业务。收入风险主要表现在违规擅自增收收费项目,新增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未经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导致发生收入违规风险;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核算长期挂往来,确认收入不及时不准确,会发生学校收入不完整的风险。
支出风险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报销单据支出审核不够仔细、支出分级授权审核制度不完善、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和是否未能按预算项目支出等风险。
3、资产业务风险
资产业务风险需要关注的是各类资产保管使用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关键岗位的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货币资金有没有被挪用,有没有及时入账被贪污,各种票据的保管专人保管是否严格,银行对账单是否有“双签”制度等等。
4、政府采购业务风险
政府采购业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采购需求审查不严格可能导致学校重复购置,造成闲置浪费;招标采购定的评分参数不科学导致中标标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率;采购结算业务通常是实物采购在前,审批单据在后,若相关职能部门不及时办理入账,则学校利益有可能会受损。
(三)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问责”办法
高校应依据国家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学校管理层面和业务管理层面的各类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用性原则,进行废改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有效防范制度风险,建议高校参考学习相关企业成熟的管理理念,制定内部问责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者不作为乱作为,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水平。
2、具体经济业务的风险防范
(1)建立健全各类具体经济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其工作流程图,如: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绩效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及编制工作流程图、各类收费及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管理办法、各类支出业务管理办法等。
(2)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促进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化,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业务处理过程中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3)定期进行业务风险点排查工作。具体业务职能部门应遵循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排查发现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不遗漏每个业务环节,实施自查工作。若需要实地查验的,要对排查对象进行现场盘点清查,实现风险防控前置。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为高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而保驾护航的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覆盖查找梳理,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排查风险点并完善内控制度,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与风险防控的有机融合。只有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保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Z].教财厅[2016]2号
[2]徐光英.探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对经济业务风险点的识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3]王孝俊,李梦伊,王宝利.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陈群,1969年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财管管理、财税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