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已成为目前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广大育龄妇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及身体压力。本文通过对300例出现宫内节育器异位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宫内节育器异位和IUD异位妊娠的病因、表现及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方法:对我院300例宫内节育器部分嵌顿的患者施行经阴道常规取出、B超导视取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经手术取出后,症状全部消失,无1例大出血和穿孔。结论:为了避免IUD异位的发生,应必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术前准确检测子宫相应情况,同时在对有高危因素放置IUD患者,应加倍小心。对于IUD嵌顿于肌层者,可行阴道拭取或宫腔镜取器,对于异位于盆腔的患者,腹腔镜取器,必要时开腹取器。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异位 异位妊娠 诊断预防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14-02
目前我国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避孕方法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易操作、避孕可靠性强、可逆性强等优点,但是IUD异位是放置IUD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现的较严重的并发癥,容易导致带器妊娠、月经异常、腰腹疼痛以及取器失败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心理以及身体的健康。现对我院收治的300例IUD异位患者进行分析研究,以讨论对IUD的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IUD异位患者300例。年龄22~55岁;产次1~3次;孕次0~3次,;哺乳期90例;绝经期84例;育龄期126例。其中无明显症状者65例;IUD异位妊娠者93例,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部疼痛、下腹坠胀者87例;IUD残留25例;放置IUD造成子宫穿孔30例。
1.2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通过B型超声检查、X射线检测、探针检查、宫腔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宫腔镜以及腹腔镜检查显示出IUD于子宫的位置关系,从而了解出现异位、嵌顿的部位、范围和嵌入深度等,同时判断IUD是否断裂残留,还可直接观察IUD在宫腔内的位置和形态,了解盆腔脏器的损伤情况,进而确诊。然后通过B型超声导视、宫腔镜引导、常规阴道取出等方式将IUD取出。
1.3 治疗和处理。
(1)30例外院放置IUD时造成子宫穿孔,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位于左宫壁及宫体前壁浆膜外,取出并修补穿孔。
(2)93例IUD异位妊娠,人流术时取器失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IUD嵌顿于子宫肌壁,在B型超声引导下抽丝取出。其中由于放置IUD引发盆腔炎从而导致妊娠者61例。
(3)65例无明显症状,行超声检查辅助检查,56例发现嵌入不深,经阴道常规取出。另外9例宫腔镜下发现有多处嵌顿于子宫基层,用微型剪刀剪开嵌顿周围肌壁然后取出。
(4)112例外院取器失败,87例腰腹部疼痛伴有阴道出血,通过B超导视取出,其中23例绝经后,出现腰腹坠痛,超声检查发现IUD嵌顿肌层,通过宫腔镜取出;25例金属环断裂残留1.6cm,宫腔镜检查未发现宫内环,通过B型超声检查,考虑为嵌顿于宫颈前壁,切开宫颈前壁后取出。
2 结果
300例患者的异位IUD均成功取出,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均5~6天出院。同时发现在300例IUD异位患者中,有93例IUD异位妊娠患者,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引发盆腔炎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高。
3 讨论
宫内节育器异位时指IUD全部或者部分嵌顿于子宫腔或者异位于肠管、腹腔内、盆腔内、腹膜、膀胱等子宫外。我国广大育龄妇女在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同时,可能因为医生的手术操作不当、未清楚掌握患者子宫大小及位置、选择的IUD与患者本身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IUD异位,这严重危害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心理和生命健康,一定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对待哺乳期子宫和疤痕子宫,应更加注意。
3.1 引起宫内节育器异位原因。由于手术者未了解清楚子宫的位置、大小、深度,使IUD放置不当,造成子宫肌层损伤或者子宫穿孔,使IUD异位。
IUD的大小型号与患者子宫环境不适应。
患者哺乳期放置IUD,由于处在哺乳期,子宫比较小,内膜也很薄,子宫肌层组织非常脆弱,从而引起损伤,使IUD异位。
医院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未进行规范的随访记录。
3.2 IUD异位妊娠的原因。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者比不放置宫内节育器者输卵管炎症的发生率高出3倍左右,从而引发盆腔炎,慢性盆腔炎会造成部分管腔堵塞或者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受精卵的运行进而发生异位妊娠。
3.3 对IUD异位的预防。
医院必须加强对医疗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手术操作医生要保证手法熟练轻柔,以确保IUD的位置准确适中。
在对患者放置IUD前,应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妇科检查,凡有异位妊娠史和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并没有彻底治疗的妇女禁忌放置宫内节育器。
对于处于分娩期、哺乳期的妇女应建议延迟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发生IUD异位。
放置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器械被污染。
放置IUD后,应酌情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防感染。
放置IUD术后,医院应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以保证有问题能及时发现。
通过上述预防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宫内节育器异位症的发生。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随着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的延长,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此建议患者遵照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进行放置和取出,此外进入绝经期的妇女需要即时取出宫内节育器,以防止宫内节育器异位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宫内节育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高建芬,蒋秀芳.宫内节育器异位2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7)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异位 异位妊娠 诊断预防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14-02
目前我国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避孕方法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易操作、避孕可靠性强、可逆性强等优点,但是IUD异位是放置IUD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现的较严重的并发癥,容易导致带器妊娠、月经异常、腰腹疼痛以及取器失败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心理以及身体的健康。现对我院收治的300例IUD异位患者进行分析研究,以讨论对IUD的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IUD异位患者300例。年龄22~55岁;产次1~3次;孕次0~3次,;哺乳期90例;绝经期84例;育龄期126例。其中无明显症状者65例;IUD异位妊娠者93例,阴道不规则出血、腰腹部疼痛、下腹坠胀者87例;IUD残留25例;放置IUD造成子宫穿孔30例。
1.2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通过B型超声检查、X射线检测、探针检查、宫腔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宫腔镜以及腹腔镜检查显示出IUD于子宫的位置关系,从而了解出现异位、嵌顿的部位、范围和嵌入深度等,同时判断IUD是否断裂残留,还可直接观察IUD在宫腔内的位置和形态,了解盆腔脏器的损伤情况,进而确诊。然后通过B型超声导视、宫腔镜引导、常规阴道取出等方式将IUD取出。
1.3 治疗和处理。
(1)30例外院放置IUD时造成子宫穿孔,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位于左宫壁及宫体前壁浆膜外,取出并修补穿孔。
(2)93例IUD异位妊娠,人流术时取器失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IUD嵌顿于子宫肌壁,在B型超声引导下抽丝取出。其中由于放置IUD引发盆腔炎从而导致妊娠者61例。
(3)65例无明显症状,行超声检查辅助检查,56例发现嵌入不深,经阴道常规取出。另外9例宫腔镜下发现有多处嵌顿于子宫基层,用微型剪刀剪开嵌顿周围肌壁然后取出。
(4)112例外院取器失败,87例腰腹部疼痛伴有阴道出血,通过B超导视取出,其中23例绝经后,出现腰腹坠痛,超声检查发现IUD嵌顿肌层,通过宫腔镜取出;25例金属环断裂残留1.6cm,宫腔镜检查未发现宫内环,通过B型超声检查,考虑为嵌顿于宫颈前壁,切开宫颈前壁后取出。
2 结果
300例患者的异位IUD均成功取出,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均5~6天出院。同时发现在300例IUD异位患者中,有93例IUD异位妊娠患者,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引发盆腔炎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高。
3 讨论
宫内节育器异位时指IUD全部或者部分嵌顿于子宫腔或者异位于肠管、腹腔内、盆腔内、腹膜、膀胱等子宫外。我国广大育龄妇女在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同时,可能因为医生的手术操作不当、未清楚掌握患者子宫大小及位置、选择的IUD与患者本身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IUD异位,这严重危害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心理和生命健康,一定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对待哺乳期子宫和疤痕子宫,应更加注意。
3.1 引起宫内节育器异位原因。由于手术者未了解清楚子宫的位置、大小、深度,使IUD放置不当,造成子宫肌层损伤或者子宫穿孔,使IUD异位。
IUD的大小型号与患者子宫环境不适应。
患者哺乳期放置IUD,由于处在哺乳期,子宫比较小,内膜也很薄,子宫肌层组织非常脆弱,从而引起损伤,使IUD异位。
医院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未进行规范的随访记录。
3.2 IUD异位妊娠的原因。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者比不放置宫内节育器者输卵管炎症的发生率高出3倍左右,从而引发盆腔炎,慢性盆腔炎会造成部分管腔堵塞或者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受精卵的运行进而发生异位妊娠。
3.3 对IUD异位的预防。
医院必须加强对医疗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手术操作医生要保证手法熟练轻柔,以确保IUD的位置准确适中。
在对患者放置IUD前,应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妇科检查,凡有异位妊娠史和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并没有彻底治疗的妇女禁忌放置宫内节育器。
对于处于分娩期、哺乳期的妇女应建议延迟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发生IUD异位。
放置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器械被污染。
放置IUD后,应酌情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防感染。
放置IUD术后,医院应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以保证有问题能及时发现。
通过上述预防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宫内节育器异位症的发生。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随着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的延长,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此建议患者遵照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进行放置和取出,此外进入绝经期的妇女需要即时取出宫内节育器,以防止宫内节育器异位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宫内节育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高建芬,蒋秀芳.宫内节育器异位2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