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外一首)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一季
  由青到紫的成熟
  享受一场
  酸涩向甜的幸福
  只因背負太多太沉的梦想
  风
  也不知渡你到何处
  那些随随便便跌落的
  一枚枚
  一串串
  竟然成了乡愁的年谱
  粉笔赞歌
  傲骨铮铮
  伫立成擎天的模样
  深情独舞
  写意唐宗宋祖
  狂草大地江河
  杂念
  已烧葬在火中
  泯灭在水中
  浪漫得只保留底色
  纯净得只剩下灵魂
  白与黑的碰撞
  真假对错碎了一地
  擦拭 修正……
  寂寞平湖荡扁舟
  横平竖直心中留
  滚烫的记忆
  被传承得方方正正
  头顶所有的圣明道义
  灰泪不止
  余韵流风
  
其他文献
读小学时,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竟然还是借来的。虽然,古有袁枚《黄生借书说》,但我那时还是天真地希望,某一天自己的卧室有个书柜,书柜里摆满自己买的书。无论小人书,还是武侠小说,又或者是短小精悍的杂志散文。  于是,若干年前,我做了个梦,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报亭。三面靠墙的架子上插满着最新的杂志、小说,面对马路的那一面敞开着。里面摆个小的玻璃柜台,柜台下面是几本我最喜欢的书,柜台上面的一角摆个花瓶,一年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翻找儿时的回忆,最多的就是在东北老家……  那时我还小,正值玩劲儿、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外婆家门前不远处有一条大河,我常到河边玩耍,特别喜欢脱掉鞋,光脚跑到浅水区,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自己的脚背上流过,留下一丝凉意……那是盛夏里独有的爽朗感受,至今想起来还依稀感觉得到那种美妙。  外婆家的院子不大也不小,跟大部分的东北农家院差不多,四四方方,规划着好几个功能区域。房子的左侧是饲养区域,
期刊
晨曦微露,星星也刚从深邃浩渺的天空隐退,没想到今天醒得这么早。重新闭上眼睛一动不动,毕竟早起不是我的习惯。可眼睛是闭着了,浑身的细胞却渐渐活跃,思维也渐渐清晰。生活中的好多事总是事与愿违,没办法,今天得破例早起了。  带上席慕蓉的文集,走上河堤小径。真静,目光在路边的花草上顾盼流转,这些细致而又自足的灵魂正在旺盛的夏季里葱茏着,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气息飘然而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一天也该是早上吧?也
期刊
我小时候上学早,在幼儿园没上大班,直接上了一年级。班里的同学能直接拿起书来读的时候,我还在那里拼拼音呢。学习成绩自然不好,我不敢举手,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连话都不敢说。看见别的同学上课活跃,成绩也好,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羡慕,觉得人家高高在上,可自己,唉……  到了三年级,我们又增添了一个新学科——英语,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老老师,张老师。她中等身材,微胖,衣着朴素,对我们总是面带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再也不为吃穿而犯愁了。偶尔从心底泛起一点往日极端艰苦条件下的浪花,不免总会唏嘘感叹。  初中一年级时,邻居堂哥送给我一双棉鞋,近四十年过去了,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  小时候,物资匮乏。我们家人口多,是全村最穷的一户,能穿上一双新鞋也是奢望的。  印象中,我小时候末穿过一双新鞋,穿得大部分都是哥哥们穿不上淘汰的鞋。到了冬天,脚上穿得仍是破烂的单鞋。实在冷了,就跺
期刊
家母今年八十有余,念念不忘的东西有很多,其中包括那条家蛇。  大约是五十年前,那时农村还是集体劳动,母亲结束了一天的活计,安顿好五个孩子睡觉,才能安安稳稳地坐下来缝缝补补。  乡村的夜晚非常安静,说是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真的不为过。  一日,正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的母亲,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宁静的夜晚却非常清晰。胆小的母亲立刻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不要紧,差点吓破
期刊
原谅渺小  就算燃尽一生  也要提供永昼的光明  別抱怨 风起时  左右摇摆  那是不安的闪烁  在理解中燃烧  落下的  不是伤心的泪  燃尽自己 换取温暖  成灰之前  盼望新的光源  黄豆  被豆萁煮熟的只是极少数  毕竟电和天然气更便捷些  可以生产更多的豆酱和豆豉  也有一些被水浸泡  长成豆芽  还有一些被磨碎、沉淀  做成豆腐  而劳苦一生的父母啊  是甘于奉献的那一种  任凭生活的
期刊
那日下午,泗阳作协组织十余名会员到张家圩小史集“东篱花田”游览采风。向来喜欢“沾花惹草”的我,不忍错过这个机会,看着约好的时间快到了,还在单位的我匆匆结束加班,驾车前往。  到小史集了。车行在二四五省道上,右侧河岸线上一片花的海洋,成片成片,花团锦簇,图案造型各异,与路边清清的小河相映,一幅悠长的深秋田园水墨画呈现眼前。  赶紧停好车,如见初恋情人般三步并作两步到“东篱花田”花型拱门处,摆个Pos
期刊
初冬,皖西南依然残留着秋色的余韵。这一天,我来到了潜山痘姆乡访古陶。  自有人类以来,大地上就遍布着用于制造陶的土壤。只需一个契机,有些土壤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成长为陶,并融入人类生活的细节中。  有一种土壤叫息壤,这是我们的先人对土壤最美妙的称呼,它是一种能自己生长的土壤。它出自帝尧,由鲧窃出,传至鲧之子禹,然后由禹布施四方,而后,成堤、成坝、成圩、成埂,亦成岭、成坡、成原、成田,成大地上人类最原初
期刊
一  上午的阳光正暖,斜斜地透过门玻璃照到沙发上,照到睡觉的母亲身上。在冬天,若实在无事可干或前一晚上睡得不好,就会挑阳光挪沙发,去小睡会儿,像一只爱找暖阳地儿睡觉的老猫。  八十八岁,母亲的确老了。她走不快却小碎步欻欻着急的样子总让你担心,担心不利便的脚不小心被什么绊倒,出个大不好的差错。故每次回去,看到她好好地出现在面前,就有欢悦从心里溢出来。当然“好好的”呢,包括情绪样态。若身体忽然起恙,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