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经济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65dg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其应用型本科教学现状不甚理想。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将教学体系和方法的选择看成一个标准的经济学选择问题,重点展开对应用型教学目标与教学约束的机理分析,初探《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教学;教学约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81-02
  
  自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不断拓展、分析方法日益精进、结构体系则持续地演变创新,如今已经公认为是一门显学。其以严谨的逻辑抽象思维和客观务实的科学定位,通过洞悉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为政府部门调控市场经济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准则,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但是,从目前《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情况看,学生对学习本课程虽然有较大兴趣,但对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主要是由于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没有因材施教,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合理地假定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是稀缺资源,教师必须在稀缺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此意义上,教学体系和方法的选择可以看成一个标准的经济学选择问题。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框架包括四部分:确定教学目标;满足教学约束;选择教学体系和方法;检验教学体系和方法。本文重点展开对应用型教学目标与教学约束的机理分析,初探《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应用型教学目标与教学约束
  (一)应用型教学目标的理解
  依据教育学中标准的布卢姆(Bloom) 课程目标,结合经济学的学科特色,来明确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目标。布卢姆从认知角度提出学习目标的分类,包括:知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知记”就是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理解”是能够将这些基本概念翻译成自己的语言,清楚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些基本联系做出一些简单的外推;“应用”是学生能够在新的环境中使用已学会的知识;“分析”是学生能够把新问题分解成一些基本模块;如果学生理解了基本模块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他们就会“综合”,从而构造出不同的模型;而有了模型辨别即“评估”能力后,他们就可以做出最终决策了。这是一个一般性的目标系统。具体而言,《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培养掌握市场运行规律,从事经济社会活动和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提供政策建言的经济学人才。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区别于为发展经济理论和创新经济分析工具而工作的研究人员,他们直接利用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工具,并且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工具的创新能够及时学以致用。经济理论研究者则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如数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深入研究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从这个角度出发,培养应用型经济人才的教学目标是应用和分析,而培养理论经济人才的目标是综合和评估。因此,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能熟练应用工具,同时具有工具鉴别能力,熟知各种工具优缺点,知道在何种环境下使用何种工具的学生,即具有经济学家逻辑思维方式的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二)“教”与“学”的相对约束
  1.“教”的约束
  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是教师的授课过程。古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应培养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技能,不断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并丰富知识素养,才能以德感化学生,以知启发学生。而教师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考核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教育考核制度的完善程度也就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今各大专院校基本的教育考核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校方制定的年度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尤其是科研的权重在考核比重中越来越大,教学的权重反而有降低的趋势,即使在以教学为重点的一般院校,教学的权重相对科研也有所下降,这就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偏向科研为主;二是学生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同、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个人与学生的相处能力不同,以及学生年龄、素质、性别、年级等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对各门课实施“一刀切”的考核模式是不客观的,并不能真正测评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也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知识获取质量。除此之外,大专院校教师年轻化的态势比较显著,虽然他们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但是授课内容的体系安排、进度和授课方法却倍显不足,加之教学行为再偏向科研和逢迎学生以达到较高的考核绩效,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2.“学”的约束
  与目标相对应的还有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育学中,配瑞将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二元主义、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和任务相对主义。在二元主义阶段,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此时,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对与错之分,如果教师讲了两种理论,学生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要求教师仅仅讲一个正确的。在多元主义阶段,学生认识到现实世界是不确定的,知识也应该是有很多种。此时他们不再只接受唯一的真理,认为每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自己也可以像教师一样提出观点,因此,有一些学生会认为教师所表述的知识是陈旧的、错误的。但如果此时教师让他们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他们会感到困难。如果学生初步知道了不同的观点需要一个评价标准,并了解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那么他们就进入了相对主义阶段。但他们的抽象能力还不足,还无法很好地处理一些非常复杂的模型和微妙的论据。如果能够对不同论点背后完整的模型做出最终判定,那他们就进入了任务相对主义阶段。学习目标和认知过程是相互对应的,一旦明确了教学过程目标,就有了对应的认知水平。教学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就是要达到相应的认知水平。
  具体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其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该学科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需要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同时,其理论体系又极为严密、精细、完整,前后内容联结紧密,系统性很强。所以,在“教”与“学”的约束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应用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二、应用型教学体系的重构
  明确了应用型教学目标和“教”与“学”的约束条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化教学质量,就必须探索应用型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正确定位《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源于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将伴随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以更有效指导市场行为的合理化,所以,其对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和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作为一门经济学基础学科,学习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范围、多层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能从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把握经济问题的本质。因此,在给学生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必须让学生了解尽管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各流派,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或新凯恩斯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还是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或多或少地都会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国家运行的一般规律,体现了资源配置的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同时,西方经济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也应熟练掌握。
  (二)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课程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大量技高艺精的实用型人才,这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当前的课程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生的学习内容大多是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结合得并不是十分紧密,这就需要制订理论轨与应用轨结合的培养计划,并在实践中改进计划。同时,科学的教学计划应该国际化、网络化。经济学教学体系的国际化接轨应该首先从教学计划和教学用书的国际化做起。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全世界顶尖高校的课程设置、授课大纲、讲义、作业和考试题目等,由专业委员会定期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即时将本课程的教学水平保持在前沿水平。
  (三)教材内容的及时跟进
  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编制、选用一套合适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其自身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学生特点,选用适合自身特点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非常重要。首选教材是国内权威经济学领域的课题组编制的最新版本教材;其次是采用西方大专院校普遍使用的实用型教材,并辅以国内权威教材,内容可以相互补充,交叉传授。两种方式选择的经济学教材必须突出应用型特点,并具有一般流行教材都具备的系统性、逻辑严谨性、内容丰富性、前沿研究成果吸收性、思路清晰性等特点。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创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利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浅显易懂的案例和事实,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增加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让他们觉得经济学就在身边。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原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课堂穿插、章节总结、组织等不同方式充实案例资源,尽量选取近期发生的、与中国本土经济贴近的案例,以增加学生分析案例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更注重事实,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知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激发和升华。第二,课堂引导,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一味讲,学生单纯听,满堂灌输,教师讲完了,学生知道了,但未必理解,更未必掌握;而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启发,学生参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广泛、抽象,许多理论现实性、实用性很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第三,课堂讨论、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心得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经常布置一些关于经济学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题,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让他们学以致用,用成熟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此外,还可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中领悟经济活动的真谛,并将所听、所看、所思、所想整理、总结成文,相互交流,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泽.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09,(4).
  [2] 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 .经济研究,2005,(10).
  [3] 李文玲.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问题管窥——知名经济学者访谈录[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4] Clerici-Arias M.The Challenge of Teaching Freshmen[A].In : Eastern Economic Association meetings,Boston,1994.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长效复方十八甲基炔诺酮(LA18MC)对移植肿瘤小鼠的寿命及瘤体重受的影响。给药同时接种肿瘤,移植瘤体的重量及荷瘤小鼠的寿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LA18MC对肿瘤细胞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一支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是学校学生管理措施的执行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学生干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现状出发,深入
首次从理论上推导利用光纤环形腔实现信号复制时输入信号消光比对环形腔输出信号消光比影响的定量关系,并在实验上观察到光信号中连续光基座引起复制信号消光比恶化的现象。
单级隔式PFC变换器是目前在小功率开关电源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级隔离式PF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控制方案。
主要介绍电解铝用220kA、1220V、ZHS型大超大功率整流器的技术参数和结构设计,以求这到高效率、低损耗、小体积、高可靠性等要求。
介绍教学实验用电源的特点,单表法自动检测,新颖的过流及短路保护电路。
介绍了一种新型单相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案。该电源将集成电感变压器应用于主电路,消除了传统电源由于输出滤波电感引起的噪音。控制电路以AT89C52和专用SPWM波产生芯片SA4228为
ST公司近日推出基于STripFET技术的低压N通道MOSFET,适用于计算机底板和电信领域内的高频转换应用。STripFET技术采用优化的版面设计和新颖的制造工艺,可改善选通电极、栅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