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文题目架构课堂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教材的文章题目是作者或者编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有的点明中心,有的统罩全文内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时候从课题就可见端倪。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甚至是架构整节语文课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对于很多课文来说,抓住了文题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内容。下面就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课题对于架构语文课堂的作用。
  
  一质疑课文标题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很多课文的题目,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入对全文的理解和思考;对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而把一些涉及课文中心、值得思考同味的问题作为课堂上的主线来学习,从而“以学定教”。
  比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很多老师都说不好教,说课文没什么意思,而笔者看了文题之后,感觉课题本身可能在语法上有点问题,也可以相应通过质疑,来引导对全篇文章的理解。请看教学片段:
  1导入:同学们,在现代这个飞速发展的物质化的时代,你们最羡慕得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不能满足身边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样反而有时体会不到幸福。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现代学者、散文家周国平先生的关于精神追求的文章。板书课题。
  2了解灵魂, 《辞海》对灵魂的解释: (1)宗教所信居于人的躯体内主宰躯体的精神体; (2)心灵;(3)比喻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3审题思考:老师怎么感觉课题好像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啊,好像要我们给补充一下才可以说得更明确些。你觉得呢?如果能修改,请说说你的依据。
  学生讨论交流后,补充(一):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改々有根据吗?(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呢?)
  明确:课文的第一节就明确提出了这个论点,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先引用名言。把人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提出这个观点(原文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人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言,人的高贵就在于人是有灵魂的。
  题目补充(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高贵) (原文: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教师总结:这样补充观点就更明确了,当然我们也不妨猜测,作者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这样的两个意思。那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作者可能在文章中主要是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灵魂高贵了,他的人才能高贵。那一个人的灵魂的高贵的标准是什么呢?
  下面就引入对文章主题部分的探讨,通过对5个事例的探究,明确人的灵魂高贵之处在于:有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这样一探究就使学生明白了作者本文的主要意思其实就在于他们自己补充的题目:人的高贵是由于灵魂的高贵。笔者在教学这节课时采用这种对题目质疑的方式进行,发现不论是本班的学生,还是送教基础相对差的其他学校的学生,整堂课学生兴趣都很大,从而顺利架构整节课,顺利完成师生互相探讨交流的任务。
  
  二把握关键词语的定义来架构课堂的脉络
  
  标题中的重要词语的作用很大,一个词语能起到牵针引线的作用,常常由对题目中一个词语的透彻理解,就达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因为从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就能倾听出作者的心声,抓住那些看似寻常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循径探源、披文人情,使他们在玩味品析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感悟情感,滋养心灵,当然也能获得成功感。
  笔者在教学季羡林的《幽径悲剧》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时候,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进而结构全课。 首先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悲剧的定义。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通过学案直接打印上相关信息:
  什么是悲剧: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鲁迅论悲剧: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认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悲剧作为一种崇高悲壮的美,必定使人在悲伤中深思警醒,在愤怒中激励斗志,在惊叹中鼓舞信念,在感奋中增添追求真理的勇气,悲惨的结局却能产生震撼激荡的特殊美感。 (悲剧在于通过悲伤痛苦唤起同情与怜悯之情,启人深思,激励斗志,奋发向上,增强信念,勇敢地为争取胜利而斗争。)
  然后全课紧紧围绕上面有关悲剧的三个概念(藤萝美吗?藤萝被毁灭悲惨吗?藤萝被毁后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来建构全课。共设计三个大问题:1作者是如何把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充分表现出来的?2悲剧要渲染被毁的惨状,文章怎样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请抓住关键词句赏析,写上自己的评点。3面对藤萝的毁灭,作者有哪些感受?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感受?
  这样的设计既紧扣课题,整节课又脉络清晰,架构起对文章的全面阅读,学生也真正的认识到了悲剧的含义。学生的兴趣不言而喻是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了,也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住了紫藤萝的毁灭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三更换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加深感悟
  
  教师对有些课文不妨引导学生给课文重新换个题目,来帮助学生通过理解全文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构思的课文题目,我们既可以认为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是贯彻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可以看作是和原题的对照,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原题的巧妙,进而建构全课。
  比如学习《变色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学生可能拟出:一个小丑警官;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变色警官;七十二变警官等等题目。这样拟题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也可以为课文教学服务。
  教师进而提问:刚才同学们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小说的题目呢?
  学生可以结合课下注释进一步了解:蜥蜴皮肤的颜色可以随着四周的物体颜色而改变,奥楚蔑洛夫也是随着环境、事态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见风使舵。
  然后就要求学生用奥楚蔑洛夫的显著特点总括全文——变,看看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时,态度有几次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这个过程既理出了情节,也体会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还比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苏教版九上),让学生先思考,我们写作游记,一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主要采用什么观察方式? (多数游记文章是以视觉为主来进行观察),然后进一步提问,那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可以改成“鼎湖山看泉”?让学生讨论进而理解本文的写作角度。
  让学生围绕文章组材,探究贯穿全文的是“泉”还是“听”,让学生落实听的过程:开始时由泉声而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活泼灵动,作者联想到爱女而爱上山泉;然后到深夜听泉,由听泉生悟,写出山泉所深寓的精神(孕育生机,滋养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然后进一步启发,这种精神的生发,是由视觉感悟来的自然还是听觉感悟来的自然呢?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古体字“听”来总结本文作者写泉水有用眼看,更主要是用耳听,最最主要的是作者用心在听,用心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重视通过标题的理解来架构课堂教学的流程,让学生透过题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互相合作,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对我们的教与学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霍林郭勒宾馆一楼大厅临时休息区,小程斜靠在临窗的沙发上,两眼时不时地向门口张望。偶尔有车从宾馆门外的哲理木大街驶过,爬虫似的听不见一点动静。世界仿佛秋后的草原,烦
许多年前的一天,股神沃伦·巴菲特和儿子霍华德一起来到纽约曼哈顿区一家有名的西餐厅吃饭。他们打算午饭后乘飞机返回公司总部。结账时,收银员递给霍华德一张价值100美元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同学聚会上,大家都感慨着彼此的变化。除了容颜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习惯,甚至气质、性格的改变。  瞧,当年那个拒绝穿裙子的“假小子”如今一身裙装,显得窈窕妩媚,完全没有了中性色彩。还有当年那个总是躲在角落里安静得一言不发的女孩,如今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还有呢,当年那个不修边幅的男孩,如今穿着斯文得体,尽显儒雅。交流一番后,大家得出结论: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自己另一半的影响,“假小子”的老公喜欢她穿裙子的样
有一种东西无法表演,那就是自信。与打肿脸充胖子的包装、夜郎自大的无知不同,自信来自文化上的自立和自重,这是我面对林谷芳先生时的第一感受。 There is a thing that ca
一次,贾平凹当了一个社会上的名誉性官职,免不了激动,还有些飘飘然。他的好友方英文冷眼旁观,贾平凹得官后的微妙变化都被他捕捉在眼中。于是,方英文积极行动起来,他用一封看
美国大片、NBA实况转播、日本动漫画、韩国电视剧和网络游戏……,争夺“眼球”的文化撞击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近20年来,文化产业搭上了经济全球化、传播数字化、网络化的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
本报讯日前,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率政府办公厅、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贵阳市有关领导到开磷控股集团开展“千企改造”工程督促检查,充分肯定开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