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嵌顿性混合痔;内括约肌;外切内扎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21-01
嵌顿性混合痔具有发病急骤、局部易坏死、病人痛苦剧烈的特点,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为早期解除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近5年来,笔者采用急诊外切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6天,平均3.6天。患处肿胀累及肛缘半周者11例,1周者21例。伴有便秘者19例,腹泻者3例。
2、治疗方法
术前对伴有便秘者采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灌肠,排空大便。手术取俯卧折刀位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并以滴有肾上腺素的0.5%~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注射,使肛管充分松弛,根据痔核肿胀大小、部位及数目的多少设计手术切口的数量及部位。先在某一痔核的外痔远端作一梭形切口,锐性分离至齿线上0.2~0.5cm处,切口呈放射状。切除肿胀之外痔(包括曲张之静脉丛及已形成的血栓),内痔部分以丝线作“8”字形缝扎或单纯结扎。同法处理其它部位的痔核。彻底清除切口间皮桥下的静脉丛及血栓,使之平整服贴。于截石位5或7点痔核被切除的创面,以小弯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至括约肌间沟,将部分内括约肌挑出,予以切断。以手指伸入肛内,使痔核残端复位,创面以黄连油纱布敷盖,外加塔形纱布加压固定。术后予输液、抗感染,内服清热通便、凉血止血中药汤剂,每日便后以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剂坐浴,更换黄连油纱条。
3、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均一次治愈,其中有4例患者术后肛缘皮肤仍有少许水肿(1例经修剪后平整,其余3例经常规换药后自行消肿,留少许皮赘)。疗程最短10天,最长23天,平均14.8天。结扎痔核最少的2个,最多6个,平均4.3个;肛缘外引流切口最少的3个,最多7个,平均4.9个。术后未见继发性大出血、肛管狭窄及感染。
4、体会
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肛缘水肿是由于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回纳,引起肛门疼痛,刺激括约肌痉挛,痉挛的括约肌收缩压迫了肛门周围血管及淋巴管,使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体液潴留于局部组织间隙所致。痔核一旦发生嵌顿,如不及时复位治疗,则可致局部血栓形成,痔静脉发炎,痔核感染、坏死,甚至发生大出血。如感染扩散,则可形成粘膜下、肛门周围脓肿,甚至脱落带菌的栓子沿静脉上行,发生门静脉菌血症或脓毒血症,也可形成肝脏脓肿。1948年Ga-briel曾报道过绞窄性痔核伴发的致死性门静脉败血症的病例。临床上一旦发生混合痔嵌顿,笔者认为应及时处理,争取早期急诊手术。嵌顿性混合痔早期处理的原则是:松弛肛管,使痔核复位,消除水肿。
根据嵌顿性混合痔早期处理的原则,手术时采用腰俞穴麻醉,以期肛管充分松弛,并以滴有肾上腺素的麻醉药作肛门周围浸润,减少手术出血。作外切内扎时,放射状切口要足够长,以便引流通畅。对肛缘外水肿组织可以适当多切除一些,但对肛管皮肤应尽可能地保留。结扎时,痔核之间要保留一定宽度的皮桥,通常皮桥不窄于0.5cm,内痔结扎时应遵循分段齿形结扎的原则,以免术后引起肛管直肠狭窄。临床上嵌顿性混合痔常累及肛门一周,在做好外切内扎后,肛缘皮肤有时并不能完全平整,可将两切口之间多余的皮肤在肛缘外作横形切除后缝合,效果满意。
混合痔嵌顿的患者大多为青壮年,肛门括约肌丰厚有力。痔核嵌顿水肿,必然引起肛门剧烈疼痛,反射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阻断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加重痔核嵌顿水肿的程度。所以在作痔核外切内扎术的同时,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可缓解括约肌痉挛,进一步松弛肛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另外,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还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预防术后肛管狭窄。在切断内括约肌时应掌握切断的深度,以0.8~1cm为宜,过浅达不到松解效果,过深则可能导致肛门不完全性失禁。
临床上混合痔嵌顿的患者,由于肛门局部疼痛剧烈而畏惧排便,常数日不排便,导致大便干结,粪便嵌塞则加重局部肿胀的程度。所以术前灌肠清除积蓄之粪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术后予通便药内服,通畅大便,对防止术后肛缘水肿有积极意义。
对嵌顿性混合痔进行早期急诊手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手术效果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异。若痔核已坏死,有明显感染者,则不宜立即手术治疗,宜待坏死组织脱落后再作处理,以免引起感染扩散、大出血等不良后果。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21-01
嵌顿性混合痔具有发病急骤、局部易坏死、病人痛苦剧烈的特点,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为早期解除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近5年来,笔者采用急诊外切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6天,平均3.6天。患处肿胀累及肛缘半周者11例,1周者21例。伴有便秘者19例,腹泻者3例。
2、治疗方法
术前对伴有便秘者采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灌肠,排空大便。手术取俯卧折刀位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并以滴有肾上腺素的0.5%~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注射,使肛管充分松弛,根据痔核肿胀大小、部位及数目的多少设计手术切口的数量及部位。先在某一痔核的外痔远端作一梭形切口,锐性分离至齿线上0.2~0.5cm处,切口呈放射状。切除肿胀之外痔(包括曲张之静脉丛及已形成的血栓),内痔部分以丝线作“8”字形缝扎或单纯结扎。同法处理其它部位的痔核。彻底清除切口间皮桥下的静脉丛及血栓,使之平整服贴。于截石位5或7点痔核被切除的创面,以小弯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至括约肌间沟,将部分内括约肌挑出,予以切断。以手指伸入肛内,使痔核残端复位,创面以黄连油纱布敷盖,外加塔形纱布加压固定。术后予输液、抗感染,内服清热通便、凉血止血中药汤剂,每日便后以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剂坐浴,更换黄连油纱条。
3、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均一次治愈,其中有4例患者术后肛缘皮肤仍有少许水肿(1例经修剪后平整,其余3例经常规换药后自行消肿,留少许皮赘)。疗程最短10天,最长23天,平均14.8天。结扎痔核最少的2个,最多6个,平均4.3个;肛缘外引流切口最少的3个,最多7个,平均4.9个。术后未见继发性大出血、肛管狭窄及感染。
4、体会
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肛缘水肿是由于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回纳,引起肛门疼痛,刺激括约肌痉挛,痉挛的括约肌收缩压迫了肛门周围血管及淋巴管,使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体液潴留于局部组织间隙所致。痔核一旦发生嵌顿,如不及时复位治疗,则可致局部血栓形成,痔静脉发炎,痔核感染、坏死,甚至发生大出血。如感染扩散,则可形成粘膜下、肛门周围脓肿,甚至脱落带菌的栓子沿静脉上行,发生门静脉菌血症或脓毒血症,也可形成肝脏脓肿。1948年Ga-briel曾报道过绞窄性痔核伴发的致死性门静脉败血症的病例。临床上一旦发生混合痔嵌顿,笔者认为应及时处理,争取早期急诊手术。嵌顿性混合痔早期处理的原则是:松弛肛管,使痔核复位,消除水肿。
根据嵌顿性混合痔早期处理的原则,手术时采用腰俞穴麻醉,以期肛管充分松弛,并以滴有肾上腺素的麻醉药作肛门周围浸润,减少手术出血。作外切内扎时,放射状切口要足够长,以便引流通畅。对肛缘外水肿组织可以适当多切除一些,但对肛管皮肤应尽可能地保留。结扎时,痔核之间要保留一定宽度的皮桥,通常皮桥不窄于0.5cm,内痔结扎时应遵循分段齿形结扎的原则,以免术后引起肛管直肠狭窄。临床上嵌顿性混合痔常累及肛门一周,在做好外切内扎后,肛缘皮肤有时并不能完全平整,可将两切口之间多余的皮肤在肛缘外作横形切除后缝合,效果满意。
混合痔嵌顿的患者大多为青壮年,肛门括约肌丰厚有力。痔核嵌顿水肿,必然引起肛门剧烈疼痛,反射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阻断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加重痔核嵌顿水肿的程度。所以在作痔核外切内扎术的同时,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可缓解括约肌痉挛,进一步松弛肛门,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另外,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还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预防术后肛管狭窄。在切断内括约肌时应掌握切断的深度,以0.8~1cm为宜,过浅达不到松解效果,过深则可能导致肛门不完全性失禁。
临床上混合痔嵌顿的患者,由于肛门局部疼痛剧烈而畏惧排便,常数日不排便,导致大便干结,粪便嵌塞则加重局部肿胀的程度。所以术前灌肠清除积蓄之粪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术后予通便药内服,通畅大便,对防止术后肛缘水肿有积极意义。
对嵌顿性混合痔进行早期急诊手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手术效果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异。若痔核已坏死,有明显感染者,则不宜立即手术治疗,宜待坏死组织脱落后再作处理,以免引起感染扩散、大出血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