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训练体制改革,建立我省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

来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体育事业同兄弟省市一样,进入了黄金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造就了象周继红、童辉、韩爱平、余建玲等一批具有亚洲和世界水干的优秀选手,也涌现了薛冰、周元香、陈菊英、李青、周荣华等一批体坛新秀。我省运动员在第10届亚运会上为我国争得27块金牌(按国内分解),取得仅决于解放军队的优异成绩。在第6届全运会上,我省运动员努力拼搏夺得金牌15枚、银牌13枚、铜牌20枚,实现金牌总数与团体总分同居全国第7位历史性突破,但是从整体看,我省距真正成为体育强省,还
其他文献
【正】 一关于身体位置自由泳理想的身体位置是肩、髋尽量高,优秀运动员身体位置一般都很高。判别身体姿势正确与否的方法有三:一是看呼吸时同侧肩是否过多上抬,对侧肩是否向
影响地震波强度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2大类,一是爆源特性,二是介质条件。不同的爆源条件对地震波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炸药性能、装药位置、装药状态、起爆方式4个方面探
<正> 体育学院主要是培养体育教师、体育科学研究以及体育管理人才。这些人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非常宝贵的力量。从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及其战略意义来看,就更显现出体育科学的重要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交叉渗透的情况,对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的研究及运动训练等,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而体育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完和掌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专业技术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外,还要挤出许多时间来学习了解、钻研、掌握现在出现的许多新的学科。如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
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指出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快乐体育”思想意识下有效地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理解,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任务,探索性地对中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情景设计、方法运用、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做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中职体育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实施与改革;中职体育
<正> 1982年全国业余体校举重赛,在浙江海宁县举行。比赛中运动员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提高,令人高兴。但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应尽快提高。我们认为,对我国业余体校举重运动员,必须从小以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授课与训练。本文对业余体校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预姿臀位稳定性问题,谈一些看法。预姿臀位技术的稳定性,是整个抓举与挺举动作的前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预姿臀位动作巩固、合理、准确,将决定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今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可忽
摘要:高职教育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又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革。通过对高职入学新生的调查,分析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究其根源,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16-02    我国的高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
<正> 我院院长钟添发同志和翻译蔡卫平同志作为中国体育教育代表团的成员,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八日至五月九日,对美国几所大学进们了正式友好访问,实地考察了美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及运动训练。访问期间,我院和美国州立波尔大学、北京体院和亚历桑那州立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四月二十四日,钟添发院长代表中国武汉体育学院,约翰·华尔盛校长代表美国州立波
本文根据力学原理,从篮圈与球的对比,出手时的允许误差,中篮时左右前后偏差,球的旋转,空气阻力,碰撞等诸因素对进篮影响的120例影片分析,对投篮准确性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正> 1 前言随着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深化,办高水平运动队成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实践已证明,该项措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了高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对深化教育系统各级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更好地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意义;对发挥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职能,提高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也有积极意义。然而,如何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再是认识上的问题,而是实践方法上如何创新、制度上如何完善的问题。因此,怎样真正地提高高校的运动技术水平?采取哪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怎样实现培养德、智、
分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特点,并将课程开发分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学习领域课程建设两部分。提出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一般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三类,并说明了学习情境设计、课业文体设计、教学模式设计等课程建设方面的做法以及课程实施所需条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