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瞽女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有一位作家叫下重晓子,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NHK电视台从事播音员工作,60年代时开始执笔自由写作,题材从家族到个人,出版作品超过50部。
  有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节目在采访她,里面她围绕“孤独”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她说,日本人对于孤独这个话题总是有一些不好的印象,比如孤立、孤食(指一日三餐一个人吃的状态)或者孤独死(指高龄者离世时身边没有亲人为其送终)等等。日本人总是很害怕孤独,但其实孤独并不代表寂寞,寂寞是一种感伤,希望借某个人的出现来排解此时一个人的状态。但是孤独却完全不一样,它不是依赖某个人,而是试图跟自己对话,并穿过寂寞,为了更加了解自己而去寻找答案的行为。她说之所以有此体会,是从一个叫小林八儿(Kobayashi Haru,1900-2005)的人身上学到的。
  据记载,从室町时代后期开始,日本开始出现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叫瞽女,意为卖艺的盲女,靠拉三味线挨门挨户乞讨为生。她们并非全国性的大组织。而是像《西游记》一般师匠带着徒弟三五个人形成一个班子游走于全国各地。而小林八儿因为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被视为日本“人间国宝”,也被誉为“最后的瞽女”。
  小林八儿出生于新潟的一个村子里,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来到这个世界仅三个月就因患有白内障而导致双目失明,被医生诊断没有痊愈的希望。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患有哮喘,小林八儿主要靠叔父带大。因为害怕家里有一个盲女传出去不好听,家人便把小林八儿关在一间黑屋子里,不允许她出门,并告诉她不叫她的话不许出声,同时还限制她的饮食,每天只给她很少的食物和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甚至都不明白“眼睛”的意义,也就是说她以为大家生来就是这样,周围一片漆黑,靠听靠闻靠感觉而活。在她的童年里,“玩耍”这个词是与她完全绝缘的。她的哥哥常常打骂她。家人也总对她说些“就是因为你的出生,让哥哥无法娶回媳妇,他的不幸,都是你的错”之类的话。
  在那个时代。有视觉障碍的人只有以针灸、按摩、弹琴或者拉三味线为生。家人考虑把她送去当瞽女。母亲在送走她之前。教她礼仪、针线活和穿衣服、打包行李的方法。如果她做得不好。就不给她吃的,或者拿针扎她的手,还说:“我身体不好,能教你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说不定哪天我就不在了。眼睛看不见的人,一生都要受别人的照顾。你不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只能说‘好’,我教你的你必须现在就记住!”她的母亲后来在她10岁的时候去世。
  最初,小林八儿常憎恨自己的母亲,直到她开始随着师匠学习三味线,弹到自己的整个手都皮开肉绽,她想起母亲教给她的话:有些疼痛忍不了的话不如去投河自尽。她才意识到当年母亲教给她的东西有多么重要:正因为她是我的亲人,她爱我,所以才这么严格地要求我。不然我无法作为一个瞽女在这个世上自立。即使是疼,她也忍住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练习。
  她凭借自己的手艺讨到一口饭吃,却并没有结束不幸的命运。在瞽女的队伍里,因为她最小,没少被欺负,经常背两个人的行李,要负责做饭却吃得最少、最不好。23岁时,她也有了自己的弟子。她特别善待她们,为的是不让她们遭受跟自己一样的命运。
  26岁时,小林八儿收养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婴儿,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养育,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情和未曾体会过的幸福感。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才4岁的养女因为流感引起肺炎,最终在小林八儿的怀里病逝。小林八儿再一次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因为绝望她一年没有唱曲,也吃不下饭,常常一个人落泪。
  后来她继续自己的瞽女生涯到耳顺之年,直到她的故事和唱曲被人发觉,并全部记录下来得以保存。她在老人院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直到105岁,没有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她这一生不管是被欺骗、被虐待,还是落入绝望的深渊,最后她都平和地接受了。从不愤怒,对人友好,即使是对她不好的人,她也从不说他们的坏话。遇到好人,是节日;遇到坏人,是修行。这就是她的信条。
  孤独伴随了小林八儿的一生,从当初关在黑屋子里开始,到行走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路途中,到她遭遇是是非非并从中得到感悟,那么多的磨难,全部当作是修行越过,她一定知道孤独真正的滋味吧,不然哪里来的力量一个人去面对?住在老人院時她曾说:“这样的房间一个人住着,真是极乐。”
其他文献
校门外的墙边倚着一件宽大的风衣。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头发斑白,瘦削的身形隐在风衣中,蜡色的脸上有一双锋利的眼睛,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胆怯心虚但又犀利的光芒。  那天是临放假的前一天,家长陆续进校接寄宿的学生,到处都是长卷的被褥,硕大的行李箱,沉重的书包。陆续出入的人员开始稀疏,男子不时向校门口张望着,像是等待着什么。  我心中疑惑,这个人不进校接孩子,怎么在这里等着?孩子是走读生吗?既然等人为什么在
期刊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究竟是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形状正好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毛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纯粹的付出、灌输,为了填补为人父母的责任,传递着600余万年的血缘历史。孩子在没有成为父母之前永远都在索取爱
期刊
云朵飘浮的速度平均可以达到每小时36公里,犹如行驶在天上的小汽车,形成一条长长的绵软的河流,流淌过湛蓝的天空,偶尔遮蔽住太阳的光芒,从间隙中漏下万斛金剑,再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温柔地贴服在脸上,形成一块块小小的光斑。少女的脸展露在这些光斑下,可以看见细小的金色绒毛。  贺老师正在讲台上踱步,深情朗诵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期刊
双子杀手  导演:李安  编剧:戴维·贝尼奥夫/比利·雷/达伦·莱姆克  主演:威尔·史密斯/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克里夫·欧文/本尼迪克特·王  片长:117分钟  距离李安的上一部长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有四年时间,当时120帧技术并未得到普及,去年李安携新作《双子杀手》再次以120帧的革新技术为卖点跟大众见面。  《双子杀手》的剧情并不复杂,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特工亨利在感到疲倦想
期刊
之前两期,兰姐带着你们读了朱光潜先生的书,会不会有种听老先生讲课的感觉?正襟危坐,不敢造次,有些话看得半懂不懂的。诚然,老先生思路很清晰,格局很高远,但读久了同类的书,就像是连上了两节课,是不是会特别期待响起“下课铃”,溜一趟小卖部,买两包辣条缓缓?这次兰姐要给你们推荐的是一本名著圈里的“辣条”,足以刷新你们品尝名著的味蕾,它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一个典型的
期刊
颜陌:歡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传递”。我特地查了一下,传递其实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概念表述为:神经纤维的兴奋通过突触或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于以后的神经元或肌肉等效应器,称为传递,以与兴奋在神经或肌肉纤维中的传导过程相区别。传递通常是单方向的。这么说来,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信息。胡锐,你作为一名资深房地产策划,对传递是怎么理解的呢?  胡锐: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
期刊
正是在一座气体补给站,我第一次听说了促使我进行调查并导致我最终发现的那些谣言。很简单,事情始于我们区公告员的一番话。按照传统,在每年头一天的中午,公告员要朗诵一段很久以前为这样的年度仪式而创作的诗文,这个过程需要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公告员提到,他最近一次朗诵的时候,钟楼在他结束之前就敲响了整点报时的钟声,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另一人说这是一个巧合,因为他刚刚从附近的一个区回来,那里的公告
期刊
白话文的自然跳脱、清新随性是今人得以直抒胸臆的关键。今声聚焦现当代美文与时文阅读,今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振聋发聩,声声入耳。活在当下,既严肃又幸福。  ★★★  广场上熙来攘往,多半是学生。二十多岁的男人,瘦削的脸上有棱有角,二+多岁的女人,散着头发,摆着细瘦的腰肢。他们有的骑着车横冲直撞,有的背着书包,素着脚,边笑边走。  再过二十年,你们也会和我一样,皮肤逐渐千掉,眼角拉下来使本来圆溜溜的眼睛慢慢
期刊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昔有《曾文正公全集》,今有《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家书》流传广,影响大。  原文  求阙斋记  曾国藩  国藩读
期刊
完美的交響乐,如同细细编织的锦缎,离不开互动与配合、倾听与挥洒。学生写作与名师点评的穿插是创造和鉴赏的结合,最和谐的交响乐由此缓缓流淌而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