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磁场的变化与地幔对流、地幔柱的活动、全球热流变化、真极移、气候演化、火山链、大陆玄武岩、海洋磁异常以及生物灭绝等现象的相互关系,可以了解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磁场的变化与地幔对流、地幔柱的活动、全球热流变化、真极移、气候演化、火山链、大陆玄武岩、海洋磁异常以及生物灭绝等现象的相互关系,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及演化史。当然,地球磁场变化与这些现象之间可能会存在着某种滞后效应,这是有待于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问题。地球外核的流体运动产生磁场,同时,核幔之间的耦合影响着外核流体运动与D″层的物理和化学状态。进而影响着地核发电机的状态与能量供给,导致地球磁场的变化。同时从D″层产生的地幔柱影响着地幔对流,地幔对流的改变又影响着板块运动。对这些问题的
其他文献
<正> 引言自日本地震学先驱大森房吉先生1984年首次用大森公式表述余震频度的时间变化以来,整整100年过去了。1957年宇津德治先生对该公式进行了改进,现今,改进后的大森公式
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县发生了5.2级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地震序称为类型及震后早期趋势预测、地震宏观烈度、震灾评估、震前预测、主要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社会反应以及经验
1997年第一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为中等偏低。全球地震较少,强度也较低。亚欧带地震活动相对加强,发生了7次中强以上地震。从1994年6月至今,全球地震活动轮回巳持续了3个年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38次,开始出现减弱的迹象。
本文从21世纪地质学的内涵出发,论核实了改革地质教育体制的必要性,21世纪地质学人才的素质要求,并探讨了改革现行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许多国家都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新世纪的信息技术。中国政府也设计了适合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是世界上内陆地
众所周知,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大地震特别集中,为什么如此呢?人们说断层比较活动。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若再问活动断层带已存在若干万年了,凹凸不平处已被多次错动所破坏,已变成断层泥,介质较弱,为何又能锁住孕震
本文根据日本《每日新闻》的连载报道,从信息共有、对前兆现象的研究、重视活断层的研究、正确对待研究人员的个人预报信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日本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正> 许多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可以居住在面临地震威胁的洛杉矶地区。我的回答通常是我们有一些合理而严格的建筑规范,如果我们的建筑物能够经受得住未来的地震,地震对生命安全
1994年6月18日03时25分,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了 M_w6.7地震,震源深度为6.6 km,这是该地区65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事件。地震震中位于较大的阿尔派恩(Alpine)走滑断层东南约25 km 处,该断层标志着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倾斜会聚的边界(图
1996年1月28日—2月6日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13人首次访问韩国并参加第一届中韩数字地震学研讨会。文章概要介绍了韩国的地震观测、地震目录研究、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监测与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