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具有一定技能的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实训工作就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以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为例,针对中职学校维修电工技能教学特点,探讨分层分步教学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教学中运用方法,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技能训练;分层分步;实训效果
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 ,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保证职业资格质量,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200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修订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统一了维修电工这个工种行业标准,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为背景和这些地区的产业化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维修电工实习的实际情况,探讨分层分步教学在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等级考实习实训效果,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学生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的班组,根据不同的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解读:技能要求主要为两个方面:
1.能够按图样要求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主、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包括选择电器元件、导线等),以及整台设备的电气排故工作;
2.能够按图样要求焊接晶闸管调速器、功放电路,并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根据技能教学目标要求,下面从学生学业层次差异、知识梯度和实训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进行分层分步教学实践探究。
一、学业差异、递进分层
根据配线和安装要求,学生应达到熟练接线并要求准确无误,对仪表的使用应达到熟练程度,对线路具有一定的排故障能力。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大类:
1.能熟练接线或焊接,通电能一次成功并且对原理熟悉的;
2.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不是很熟悉的。
3.不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熟悉的。
对第一类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置故障相互排查,为电路排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可利用适当时间帮助第二类学生;对第二类学生可重点要求学生复习原理,明确工作过程,可用上交练习,同学互相讲诉工作原理等方法进行训练。对第三类学生可重点训练接线方法,可采用学生师徒结对的形式展开;这样把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进行训练,第一类学生能掌握安裝排故技能、第二类学生能正确安装并熟悉原理,第三类学生能正确安装,使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保护较差水平学生的自信心,训练总体效果好。
二、知识梯度、模块分层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力拖动》学科安装、接线、调试等知识难点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易产生畏难情绪,易丧失学习信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把知识分接线思路、器件检测、接线正确和接线工艺四个层次,分四步进行训练。下面对我们以Y—Δ降压启动为例来叙述其具体做法。
训练过程分四步:第一步,先训练接线思路。我们一改传统整个线路一起训练的模式,对通电成功率和接线工艺分别训练。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画线路布线图,师生共同探讨最佳接线方式,力争每个同学能画出完整的布线图。这个过程可以在教室进行。这种训练符合启迪式教学模式,效果较好。第二步,在学生熟悉元器件的基础上,此时也可结合工量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检测元器件好坏,根据要求调好两个整定值,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同时复习元器件的选用和熟悉了仪表和仪器及元器件的使用,为开始接线打下基础。第三步,强化接线方法和通电成功率。这时可用软线进行连接,不要求工艺,只要求学生接线成功,在规定的时间20到25分钟内要求学生把线接好。对没有正常完成的学生,采用学生互助合作的形式,找问题点,完成通电试车。第四步,在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线并成功的基础上,再按布线图进行工艺训练。这时不要过于强调速度,而是严格按工艺布线图要求接线,以达到规范工艺要求的目的。这样经过几次训练,基础好的学生通电成功率和工艺都能达到考核要求,基础差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接线,工艺基本达到要求,避免传统训练通电成功率和工艺同时要求,完成结果却都达不到理想训练效果的目的。
三、知识重难点、阶段分层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电气故障检修》要求:重点是针对X6132铣床、MGB1420
磨床等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检修,里面的内容难点是内容多,原理熟悉难度大,故障的不确定性;隐性要求:用电安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把知识分成原理分析、现象观察和故障排除三个层次。成绩较好的能正确完成全部内容,成绩较差的能熟练完成前2个内容,能基本掌握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分三步进行练法:以X6132W铣床为例,第一步,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把整个线路图画在纸上,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复习了线路原理并且训练了《测绘》技能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线路要求熟悉铣床的工作过程包括每个器件和每个按钮的作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主电路控制环节,主轴启动控制,冷却泵冷却控制,工作台快速进给包括各个方向进给,圆工作台控制一一熟悉其控制环节,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大胆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通电观察铣床的通电现象,仔细与工作原理对照,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掌握铣床正常工作时的通电现象,为排故时观察故障现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熟悉了《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技能要求内调试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调试能力。第三步,这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1到2个故障,让学生进行排故。这时可给学生一次通电机会,认真观察故障现象,并要求学生把故障现象记录下来,作为排故的依据。在排故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易懂的主电路入手,明确故障现象的大致范围,再分析控制线路。接着是缩小故障范围。具体方法有多种,可用长短接法、短短接法、万用表电阻法,电压法等,在学生对以上各种方法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己设置几个故障,可给动手强的三到四位同学演示一下排故过程,在这些同学熟练掌握排故方法后,可利用其他机床由他们给其他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教师可当堂巡视。这样做教师可节省时间,学生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了解得更详细,容易掌握。在排故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帮助分析故障,使学生明确思路,增强其信心,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分层分步训练,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激励评价、灵活分层。
为使教学有的放矢,在平时训练中,根据考核要求,笔者建立一套完整的接线工艺和通电成功评分体系,把评价标准分成通电、接线工艺、排故和职业素养四个层次,采用考察和考核相接合的办法。第一步,对通电成功率主要采用考察的方法进行,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成功,并确保能安全用电。第二步,对接线工艺主要采用考核评分的办法进行,对每位学生所接线路采用组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第三步,对故障排除也设置了一份考核表格,同时加入职业素养要求,包括安全用电,文明实习和环境清洁等职业要素,使学生技能教学同时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提高了基本技能,还提高了职业素养。
以上是本人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方法的粗浅探讨,采用的训练方法笔者在维修电工等级考技能训练中进行过对比,传统训练方法中级等级考通过率在50%左右,分步教学训练法通过率达95%以上,效果很显著。因此,试作总结,盼能和各位同行交流,进一步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效果,以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经济建设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建源.张志林.维修电工[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技能训练;分层分步;实训效果
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 ,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保证职业资格质量,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200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修订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统一了维修电工这个工种行业标准,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为背景和这些地区的产业化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维修电工实习的实际情况,探讨分层分步教学在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等级考实习实训效果,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学生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的班组,根据不同的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解读:技能要求主要为两个方面:
1.能够按图样要求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主、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包括选择电器元件、导线等),以及整台设备的电气排故工作;
2.能够按图样要求焊接晶闸管调速器、功放电路,并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根据技能教学目标要求,下面从学生学业层次差异、知识梯度和实训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进行分层分步教学实践探究。
一、学业差异、递进分层
根据配线和安装要求,学生应达到熟练接线并要求准确无误,对仪表的使用应达到熟练程度,对线路具有一定的排故障能力。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大类:
1.能熟练接线或焊接,通电能一次成功并且对原理熟悉的;
2.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不是很熟悉的。
3.不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熟悉的。
对第一类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置故障相互排查,为电路排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可利用适当时间帮助第二类学生;对第二类学生可重点要求学生复习原理,明确工作过程,可用上交练习,同学互相讲诉工作原理等方法进行训练。对第三类学生可重点训练接线方法,可采用学生师徒结对的形式展开;这样把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进行训练,第一类学生能掌握安裝排故技能、第二类学生能正确安装并熟悉原理,第三类学生能正确安装,使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保护较差水平学生的自信心,训练总体效果好。
二、知识梯度、模块分层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力拖动》学科安装、接线、调试等知识难点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易产生畏难情绪,易丧失学习信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把知识分接线思路、器件检测、接线正确和接线工艺四个层次,分四步进行训练。下面对我们以Y—Δ降压启动为例来叙述其具体做法。
训练过程分四步:第一步,先训练接线思路。我们一改传统整个线路一起训练的模式,对通电成功率和接线工艺分别训练。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画线路布线图,师生共同探讨最佳接线方式,力争每个同学能画出完整的布线图。这个过程可以在教室进行。这种训练符合启迪式教学模式,效果较好。第二步,在学生熟悉元器件的基础上,此时也可结合工量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检测元器件好坏,根据要求调好两个整定值,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同时复习元器件的选用和熟悉了仪表和仪器及元器件的使用,为开始接线打下基础。第三步,强化接线方法和通电成功率。这时可用软线进行连接,不要求工艺,只要求学生接线成功,在规定的时间20到25分钟内要求学生把线接好。对没有正常完成的学生,采用学生互助合作的形式,找问题点,完成通电试车。第四步,在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线并成功的基础上,再按布线图进行工艺训练。这时不要过于强调速度,而是严格按工艺布线图要求接线,以达到规范工艺要求的目的。这样经过几次训练,基础好的学生通电成功率和工艺都能达到考核要求,基础差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接线,工艺基本达到要求,避免传统训练通电成功率和工艺同时要求,完成结果却都达不到理想训练效果的目的。
三、知识重难点、阶段分层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电气故障检修》要求:重点是针对X6132铣床、MGB1420
磨床等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检修,里面的内容难点是内容多,原理熟悉难度大,故障的不确定性;隐性要求:用电安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把知识分成原理分析、现象观察和故障排除三个层次。成绩较好的能正确完成全部内容,成绩较差的能熟练完成前2个内容,能基本掌握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分三步进行练法:以X6132W铣床为例,第一步,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把整个线路图画在纸上,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复习了线路原理并且训练了《测绘》技能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线路要求熟悉铣床的工作过程包括每个器件和每个按钮的作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主电路控制环节,主轴启动控制,冷却泵冷却控制,工作台快速进给包括各个方向进给,圆工作台控制一一熟悉其控制环节,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大胆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通电观察铣床的通电现象,仔细与工作原理对照,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掌握铣床正常工作时的通电现象,为排故时观察故障现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熟悉了《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技能要求内调试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调试能力。第三步,这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1到2个故障,让学生进行排故。这时可给学生一次通电机会,认真观察故障现象,并要求学生把故障现象记录下来,作为排故的依据。在排故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易懂的主电路入手,明确故障现象的大致范围,再分析控制线路。接着是缩小故障范围。具体方法有多种,可用长短接法、短短接法、万用表电阻法,电压法等,在学生对以上各种方法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己设置几个故障,可给动手强的三到四位同学演示一下排故过程,在这些同学熟练掌握排故方法后,可利用其他机床由他们给其他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教师可当堂巡视。这样做教师可节省时间,学生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了解得更详细,容易掌握。在排故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帮助分析故障,使学生明确思路,增强其信心,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分层分步训练,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激励评价、灵活分层。
为使教学有的放矢,在平时训练中,根据考核要求,笔者建立一套完整的接线工艺和通电成功评分体系,把评价标准分成通电、接线工艺、排故和职业素养四个层次,采用考察和考核相接合的办法。第一步,对通电成功率主要采用考察的方法进行,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成功,并确保能安全用电。第二步,对接线工艺主要采用考核评分的办法进行,对每位学生所接线路采用组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第三步,对故障排除也设置了一份考核表格,同时加入职业素养要求,包括安全用电,文明实习和环境清洁等职业要素,使学生技能教学同时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提高了基本技能,还提高了职业素养。
以上是本人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方法的粗浅探讨,采用的训练方法笔者在维修电工等级考技能训练中进行过对比,传统训练方法中级等级考通过率在50%左右,分步教学训练法通过率达95%以上,效果很显著。因此,试作总结,盼能和各位同行交流,进一步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效果,以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经济建设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建源.张志林.维修电工[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