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T细胞在急慢性痛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急、慢性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比值,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TGF-β、IL-1β浓度,采用F检验、Kruskal-Walls H检验、q检验以及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它们在痛风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

结果

①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为(1.22±0.27)%、急性痛风组为(1.51±0.43)%、慢性痛风组为(0.47±0.2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9,P<0.05),急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慢性痛风组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升高,慢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健康对照组血浆TGF-β浓度为(170±12)ng/L、急性痛风组为(214±77)ng/L、慢性痛风组为(179±21)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0,P<0.05)。急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慢性痛风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慢性痛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健康对照组血清IL-1β浓度为(4.8±1.3)ng/L、急性痛风组为(10.1±8.5)ng/L、慢性痛风组为(11.5±12.6)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5)。急性痛风、慢性痛风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5;Z=2.29,P<0.05),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P>0.05)。④痛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病程、6个月内发病次数均呈负相关(病程:r=-0.381,P<0.05;发病次数:r=-0.518,P<0.01),与血浆TGF-β、IL-1β浓度均无相关。

结论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痛风中升高,参与了痛风炎症缓解;在慢性痛风中降低,可能与痛风迁延不愈有关。调节性T细胞在急、慢性痛风转换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损害不同系统或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的一类疾病。然而,目前诊断和治疗上通常主要依靠临床经验,而不是基于免疫学机制。尽管基础免疫学对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但有关免疫学诊断标准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仍然缺乏。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免疫研究,阐明免疫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建立诊断和治疗的标准,或者明确不良反应。为推动我国临床免疫学的发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在儿童SLE外周血清水平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33例SLE患儿外周静脉血标本和1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MBG1表达情况;反转录(RT)-PCR技术检测PBMCs HMGB1-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CD14/TLR-4表达情况。2组间HMGBI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
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生物制剂的应用是治疗RA的重大突破和进展,近年国内首个转基因工程产生的每月一次全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戈利木单抗的问世,满足了医患的临床需求,也有效推进RA的治疗进展。本文就戈利木单抗的药理特性、治疗RA的临床评价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提高对CT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中出现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认识。本文对1例SLE,长期免疫抑制治疗中新发视物模糊,误诊为神经精神狼疮的病例进行总结。患者49岁女性,诊断SLE 14年,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半年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侧视物模糊,视野检查提示象限盲,头核磁共振发现以双侧顶枕叶为主的异常信号,腰椎穿刺常规病原学检查阴性。按照神经精神狼疮给予冲击量糖皮质激素后病情仍持续恶化
目的了解RA患者中微RNA(miRNA)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初诊RA患者38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初诊RA患者基线期、38名健康对照组及治疗后3个月RA患者PBMCs中miRNA表达量。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
目的通过对55例脂膜炎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2011年12月至2018年10月诊断为脂膜炎的住院患者病历,对其人口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55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1∶2.23),年龄18~82岁,平均(53±15)岁,共收集52例结节性脂膜炎(包括肠系膜
报道1例SS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为62岁女性,先后2次出现自发性或轻微碰撞后的大腿部血肿。经行自身抗体等检查诊断SS,凝血常规示APTT明显延长。进一步查凝血因子Ⅷ活性显著下降,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诊断为AHA。经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出血的患者,尤其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者,需要考虑到AHA的可能。对于CTD继发AHA的治疗,激素联合
目的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具有缓解和恶化的过程,病死率和发病率都很高,SLE患者死亡双峰,第一个归因于疾病活动和感染,第二个归因于心血管疾病(CVD)。血脂异常和CVD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SLE患者血脂控制不佳。本文着重阐述了以下几方面:①炎症和免疫机制对血脂的影响;② SLE中抗体对血脂的影响;③细胞因子对血脂的影响;④狼疮性肾病对血脂的影响;⑤ S
目的分析铁蛋白、糖类抗原(CA)125、CA153、LDH、白蛋白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pSS-IP)的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2017年pSS患者527例,依据肺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铁蛋白、CA125、CA153、LDH、白蛋白在各组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pSS-IP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及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急性发作复发缓解型MS患者(RRMS)组20例及对照组20名,分析Th17和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IL-17和IL-23水平,比较2组Th17、调节性T细胞、IL-17和IL-23表达水平;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RMS组Th17、调节性T细胞、IL-17和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