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同伴交往训练中的应用:注意力偏向矫正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提升高功能孤独症(High functioning autism,HFA)儿童同伴交往能力中的作用。

方法

以15例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智商与性别相匹配分为对照组(5例)和两个试验组(试验组1、试验组2,各5例)。试验组1进行虚拟现实注意力偏向训练、虚拟现实同伴交往能力训练、实境同伴交往任务训练;试验组2进行虚拟现实同伴交往训练、实境同伴交往任务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实境同伴交往任务训练。使用注意力偏向矫正表、同伴交往能力观察表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1)注意力偏向矫正后,与试验组2相比,试验组1反应时更短(T1=16.0,T2=39.0,U=1.0,P=0.016),正确率更高(T1=40.0,T2=15.0,U=0.0,P=0.008);(2)试验组1在关注他人(T1=39.5,T2=15.5,U=0.5,P<0.01)和语言运用(T1=38.0,T2=17.0,U=2.0,P<0.05)两维度得分高于试验组2;(3)试验组1在关注他人、语言运用及规则执行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4)试验组2在关注他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注意力偏向矫正的虚拟现实同伴交往训练能有效提升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现实同伴交往中的关注他人、语言运用以及规则执行能力。

其他文献
1997年2月~1998年12月,应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修复手屈指肌腱损伤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16~48岁,平均33.5岁.均为刀、玻璃砍、割伤.共损伤36指,其中拇指6指,食指14指,中指9指,
目的通过面部情绪识别能力测试,探索情绪识别能力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特质一致性理论。方法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对268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及JACFEE面部情绪识别系统(Japanese and Caucasia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JACFEE)测试,分析不同性别、气质类型与面部情绪识别能力相关关系。结果女性[(44.18±5.83
患者男,36岁.因高压电烧伤1小时入院.检查:右手及前臂、右大腿及左下肢烧伤面积20%,Ⅲ度10%;左膝外侧及近、远端皮肤约6%呈皮革样变,以膝关节为中心缺损10 cm×8 cm,部分皮肤
期刊
期刊
“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儿童白内障是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是“视觉2020”的重要部分.儿童白内障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有效摘除白内障,更是希望能
我院于1995年、1996年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2例,术后随访2年,效果满意.2例均为男性,分别为14岁和12岁.其中1例左肱骨骨囊肿刮除术后致骨缺损6 cm×3 cm×3 cm;另1例
目的研究电位滴定法测定消毒剂中苯扎溴铵的含量,探讨电位滴定法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苯扎溴铵含量,同时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作平行比较。结果用电位滴定法含量范围
期刊
我们采用食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电烧伤 8例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 4~ 47岁。拇指背侧 6例 ,掌侧 2例。手术距电烧伤时间为 7~ 45天。术后 1例皮瓣远端 10 mm×5m m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