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的华堂广厦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r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近年来,文物保护类、经典诵读类节目和书籍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那些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华夏“符号”,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比如建筑、陶瓷、漆器、青铜器……这些国之瑰宝,每一样都能成为我们挖掘语文素材的精神母题。作为青少年,我们既是文明的继承者,更应担负起传承荣耀的使命。本刊即日起推出新栏目“带着课本识华夏”,愿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文里的‘宝藏’”与“宝藏里的‘课文’”。
  ●   课文引述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使之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摘自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   课文里的“宝藏”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这些国宝建造并存于华夏文化圈极其广袤的时空中。但它们中的大部分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小部分坚强地以实体的形式留存至今,还有一些以图志、样式等形式流散于民间或各大博物馆。梁思成先生在讲述中国建筑特征时,提到了一些中国建筑中的国宝,如热河普陀拉(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天坛皇穹宇、北京琉璃牌楼、华表等。他还提到了保存中国建筑资料的两本重要典籍:清朝工部编写的《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朝李诫编纂的《營造法式》。
  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建筑的特点,教材编者根据内容为正文配图,提到4项建筑国宝:
  北京四合院住宅(平面图)
  北京天安门城楼斗拱
  山西解州关帝庙春秋楼象鼻昂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龙吻
  今天就给大家推介其中两项国宝。
  ●   国宝请“举手”
  国宝档案1: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承天门,清代顺治八年(1651)更名为天安门。其形制与现在大体相仿,负责设计建造的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蒯祥。蒯家是建筑世家,蒯祥将自己的所学悉数倾注在包括承天门在内的皇城建筑上,设计合理,施工精准,用料讲究。纯熟的工艺技巧,别具匠心的艺术价值,从卯榫骨架到彩绘装饰,从实用性到审美性,让天安门获得了古今建筑专家的高度评价,蒯祥也被明成祖朱棣誉为“蒯鲁班”。
  南京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明宫城图》,古建筑学家路秉杰教授认为,此图是明成祖迁都北京要求建造的新宫竣工图,画面非常准确。此图除了能让我们一窥包括天安门在内的皇宫早期样貌之外,难得的是图上还保留了蒯祥的画像,像旁题有“工部侍郎蒯祥”字样。
  我们目前看到的天安门城楼实际上是在1969年至1970年间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的,这次重建彻底解决了天安门城楼的百年积弊和种种不安全隐患。重建的天安门城楼通高34.7米,比之前长高了0.83米。装饰绘画上也做了提升,旧貌换新颜。
  国宝档案2:《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由官方编订的建筑类书籍。该书系统总结归纳了我国建筑方面的宝贵经验,体例完备,内容翔实,而且配有大量的图样,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典籍。该书由受命于朝廷的李诫在浙江建筑工匠喻皓所著的《木经》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北宋崇宁二年(1103)由朝廷批准刻成小字本——世称“崇宁本”,颁行全国。
  据目前资料显示,《营造法式》在宋代至少刊行过三次。除“崇宁本”之外,还有平江府(今苏州市)重刻的“绍兴本”和“绍定本”。“崇宁本”和“绍兴本”现均不传,“绍定本”是目前仅存的《营造法式》宋刻本,仅存三卷半。元、明时期没发现重刻记录,《永乐大典》中收录的《营造法式》所据为宋刻本,现仅残存一卷。但宋代《营造法式》的残版在明代中期尚存,现存的“绍定本”就是明代用此版印刷的。
  在明代,《营造法式》宋刻本流传很少,除记载明代内阁曾藏有二部外,汲古阁、绛云楼各藏一刻本,天一阁的藏本是手抄本。清代目前无收藏《营造法式》宋刻本之记载。明代藏书家赵琦美手抄藏本在清初被述古堂收藏,后不见记载,但“述古堂本”抄本流传,清代藏书家张蓉镜据一部传抄“述古堂本”精抄一本,号称善本。清末著名藏书家丁丙、陆心源又各据张蓉镜本影抄。张氏本现藏上海图书馆,丁氏本现藏南京图书馆,陆氏本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1932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发现一部较早的“述古堂本”,学界称为“故宫本”,是现存清代抄本中最有价值的一本。以上就是民国之前《营造法式》刊刻及流传的大体情况。
  ●   宝藏里的“课文”
  梁思成先生和教材编者之所以引述这些建筑国宝,主要是作为例子说明中国建筑的特点,阐明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提示大家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精神,与现代建筑结合。大家通过阅读国宝档案,就会发现这些华堂广厦和相关著作讲述了中国建筑融实用和审美、技术和精神于一体的美轮美奂,见证了华夏文明以及其影响力的源远流长,也凸显了华夏民族虽经历浮沉兴衰但不屈不挠、守正求新的态度。
  这不仅体现在本篇文章里,在更多的文学作品中,在更宏阔的历史中,这些国宝以其特殊的身份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命运。
  看看《营造法式》版本的流传就知道华夏建筑文明传承过程中的艰难与顽强。比如陆氏本《营造法式》在1907年被陆心源之子打包卖给日本静嘉堂,数万卷珍贵典籍就此星散东瀛,留给后人无限的警醒和思考。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几多华夏民族的风风雨雨。仅1900年以来,它就见证过八国联军侵华时北京的风雨飘摇,见证过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终结,见证过军阀主政的城头变幻大王旗,见证过日军占领时的民族血泪和抗争烽烟。当然,它更见证过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之后70余年来的日新月异,还有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典的盛况。
  所以《营造法式》值得一看,看中国建筑粹美工艺,看华夏民族热爱文化、守护文化的坚韧不拔;所以天安门城楼等国宝建筑值得一游,在游赏、景仰中感受华堂广厦之美,感受华夏历史之壮阔,感受华夏复兴之希望!
其他文献
先做一个诗句“选美”游戏。请大家圈选出下面一诗一词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村 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踏莎行  宋 姜夔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注】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
期刊
Q2:答题的时候,老师常说的“中心语”是什么?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结构和语义的核心,其语法功能与整个偏正短语的语法功能基本一致,故称“中心语”。通俗地说,中心语就是一部分话(偏正式的)中最重要的成分。如“戴帽子的男子”,最重要的成分是“男子”。“快乐地玩耍”,最重要的成分是“玩耍”。  成分残缺是每年高考语病题考查的热点,其中缺宾语中心语又是重点考查对象。缺宾语往往有诸多迷惑,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命
期刊
打开卷轴,上面是一个临海小镇,小镇的正中心矗立着一个雕塑——锈迹斑斑的锚:诉说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  小鎮的路不知是多少年前修筑的,已经有了些许的裂痕,在那两边,是暗沉沉的房屋,透着陈年的意味。赶着早市的人们步履匆匆地踏着这生了缝的路,前方一张张泛着腥臭味的渔网铺在岸边上,有勤劳的大妈在修补着渔网。码头上的柱子满是海水拍打出的痕迹,平整的石柱变得坑坑洼洼,上面布满了寄生螺的白壳,诉说着那过去的过
期刊
Q1:古诗读不懂,该怎么办?  古诗读不懂,可能是缺乏古诗阅读策略,也可能是缺乏相应知识储备,这两者都会导致在阅读过程中,主题理解和情感判断不够精深、准确。  古诗读不懂,一个直接原因是语言障碍。古诗由文言写成,尽管有些语言比较简白,但大多数古诗的理解都需要答题者对文言有一定的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捷径,方法就是勤查《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集腋成裘;留意古诗的
期刊
世界首个拥有肌肉骨骼机器人诞生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个名为“Ecci”的机器人,它不仅是全世界首个拥有肌肉和骨骼(采用特殊设计的塑料制成)系统的机器人,还拥有一个能够自我修正的大脑,也就是说,它学会了“反省”,而这一直是人类的专利。  Ecci使用一系列电动马达来驱动身体各个关节运动,而充当大脑的计算机则能够在自己所犯错误中进行学习。如果某一运动导致它摔了一跤,或者掉落手里的东西,“大
期刊
浙江省泰顺中学 庄平悌(特级教师)  导言: 就像202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一样,重视学生语言与思维品质的展现,尤其重视客观、冷静、辩证、理性的思维,以及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表述,是近些年高考作文的基本导向。因此,如何根据作文要求进行审题与立意,使之既不落窠臼,又新颖别致而令人折服;如何展现睿智的语言和深邃的思维;又如何突出写作者独特的品质与个性而独领风骚,这些都是我们今后作文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期刊
宝应二年(763),历经磨难的唐王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亂。远在蜀地的杜甫喜极而泣,“青春作伴好还乡”,启程归乡。可杜老先生的归乡之旅并不顺畅,他因年迈多病折返成都,投靠好友严武。不久严武因病去世,杜甫失去依靠,开始漂泊流浪。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白帝城外登高望远,睹物伤怀,写下了这首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胡应麟《诗薮》)的《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一片秋季肃杀之景;远处传来猿啸,
期刊
王 玉  青年作家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闲居无聊出门闲逛,遇上了都中旧识冷子兴。两个人契合的原因是贾雨村认为冷子兴“有作为大本领”,冷子兴则想借贾雨村“斯文之名”,仿佛都功利心十足,像是一场商人交易。冷子兴跟贾雨村说起了贾府的家族情况,从宁国公和荣国公说起,历经代字辈(贾代化等)、文字辈(贾敬等)、玉字辈(贾宝玉等)、草字辈(贾蓉等),还
期刊
我觉得世间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女孩子,各种各样的女孩子。诸如黛玉般弱柳扶风,又若宝钗般明媚昳丽,再如熙凤般张扬恣意。姹紫嫣红,才使世界的色彩又鲜活几分。  我读《红楼梦》时,有种酸涩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此刻在我眼前的或娇或嗔、或喜或怒的人儿,总有让人潸然泪下的宿命。我会在看到黛玉进贾府时皱起眉头,思量着,假如她从未造访过金陵,从未造访过荣宁二府,从未造访过潇湘馆,只留在姑苏做如海先生的掌上
期刊
【习题呈现】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次瞥见那样的眼神:或许是在我们成功的时候,或许是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或许是在双方激烈冲突之后,又或许是在大家寻求和解之时……  你可曾品味过“那眼神”?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以“那眼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出现真实的姓名。  【审题立意】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写出生活的真实体验。命题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