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习惯和运动治疗。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生活习惯改善、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只有在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治疗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有良效。有些患者对此不甚了解,认为用药之后就百事大吉,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血压控制,有损于身体健康。
误区二 只知道服药,不复查血压。
只知道取药,不复查血压,此乃高血压病治疗的大忌。经常检测血压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其结果也可以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有些高血压患者服用某些药物,长时间甚至数月不检测一次血压,凭自己的感觉加减药物,实际上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形同未治,其结果贻误治疗,贻误病情。
误区三 不恰当联合用药,急于降压而大量服药。
同类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机制基本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其结果是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是降压效果。临床上常见到,尼福达与尼群地平或尼莫地平合用,有的病人既服洛丁新同时又服开博通,有的既服复方利血平片又服北京降压0号等,均属不恰当联合用药。另外,有些高血压患者为了把血压尽快降下来,往往擅自多药联合,超剂量服药,这样不仅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而且由于血压降得太快太低,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非常危险。
误区四 血压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药。
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药物控制症状缓解或消失,血压降至正常以后,误认为病已治好,擅自停用降压药物。其实,高血压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绝大多数需终生服药。即使通过药物治疗血压降至正常以后,仍需用药物进行维持,仍需进行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否则会造成高血压卷土重来,这样血压上下波动太大,既造成药物控制难度,也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误区五 凭自我感觉服用药物,并频繁换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估计血压控制的好坏。有些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即使有的病人血压高达250/120mmHg左右,仍无明显感觉,并且没有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有些高血压患者凭自己的感觉,有症状时就服药,无症状时就停药。这样做太不明智,也太危险,更容易引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效能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有些高血压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压控制不理想,既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或者看到一些高血压病患者用某种药物效果好,就急于换药。其实,有些降压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果,频繁换药对血压控制并无好处。正规治疗应该是,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种类适时进行调整,使其血压既能得到有效控制,又使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误区六 过分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在治疗时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怕服药损害脑、肝、肾等器官,而惧怕用药物治疗。总以为是药三分毒,长期服药对身体无益。但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不能顾此失彼,因噎废食。
患者要认识到,药物控制是高血压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不是过量或不规范用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受到障碍,加之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更加重肝肾负担,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时要格外慎重。
误区七 服药方法不当。
高血压患者24小时内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常用降压药物也有长效、短效之分,服药时间也有时效之别。但是,有些高血压患者,服药不注意峰、谷规律,不按药物半衰期长短,不注意服药时间,致使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达不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最佳的服药方法是根据降压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按照血压波动规律服药。如晨峰血压较高的患者,最好一起床就服药,并且找到第二高峰规律,在第二高峰前1~2个小时服药。至于晚上服药,应该提倡在晚饭前后服药,不要在睡前服药,以免加重谷值,引起不良反应。对于长效药物,因能起到24小时相对平稳降压作用,结合血压情况、工作性质和经济条件可推荐使用。
误区八 盲目服药、人云亦云,只顾服药,忽视定期检测。
高血压病随着年龄、体重、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高血压病的防治应个体化治疗。但是,有的高血压病患者见别人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有的见什么药贵就用什么药,有的因经济条件限制,见什么药价格低就用什么药。人云亦云,盲目服药,完全不根据自己的病情规范用药。所以,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因病施治才是高血压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虽然坚持服药治疗,但却忽视定期检测,特别是对那些患有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症的病人,更应该注意定期做生化检验。另外,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对体内脂类及糖代谢会有一定影响,长期大量服药易产生代谢异常。所以,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在坚持服药、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也要到医院定期进行相关检验,以便随时掌握病情,适时调整药物,及时进行治疗。
误区九 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有些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再服药。殊不知这种“短期行为”实际上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它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要知道,服药——停药——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升高——降低——升高,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地波动,将会使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届时,悔之晚亦。
血压持续升高时,除非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会自动恢复。所以,原则上应长期或终身治疗。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经治疗恢复正常达半年以上,可试行停药观察。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恢复正常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停用其中的一种药物或减少药物的剂量,但应定期随访,如果血压回升或升得更高时,则应恢复原用药剂量或调整其他药物,并坚持长期用药。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坚持“三心”,既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有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把服药作为一种任务,认为服药之后就万事大吉。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长期服用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疗效,产生一定耐药性,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同时,有不少患者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另外,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病情、年龄、个体差异、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种药物是不可取的。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
有些高血压患者,习惯把降压药物放在临睡前服用,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当人入睡后,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10%~20%,称为血压昼夜节律,亦称峰谷规律。而且以熟睡后最为明显。倘若患者临睡前服降压药,两个小时以后正是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使患者发生意外。这种情况,老年高血压患者表现尤甚,必须加以避免。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生活习惯改善、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只有在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治疗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有良效。有些患者对此不甚了解,认为用药之后就百事大吉,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血压控制,有损于身体健康。
误区二 只知道服药,不复查血压。
只知道取药,不复查血压,此乃高血压病治疗的大忌。经常检测血压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其结果也可以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有些高血压患者服用某些药物,长时间甚至数月不检测一次血压,凭自己的感觉加减药物,实际上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形同未治,其结果贻误治疗,贻误病情。
误区三 不恰当联合用药,急于降压而大量服药。
同类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机制基本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其结果是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是降压效果。临床上常见到,尼福达与尼群地平或尼莫地平合用,有的病人既服洛丁新同时又服开博通,有的既服复方利血平片又服北京降压0号等,均属不恰当联合用药。另外,有些高血压患者为了把血压尽快降下来,往往擅自多药联合,超剂量服药,这样不仅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而且由于血压降得太快太低,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非常危险。
误区四 血压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药。
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药物控制症状缓解或消失,血压降至正常以后,误认为病已治好,擅自停用降压药物。其实,高血压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绝大多数需终生服药。即使通过药物治疗血压降至正常以后,仍需用药物进行维持,仍需进行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否则会造成高血压卷土重来,这样血压上下波动太大,既造成药物控制难度,也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误区五 凭自我感觉服用药物,并频繁换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估计血压控制的好坏。有些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即使有的病人血压高达250/120mmHg左右,仍无明显感觉,并且没有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有些高血压患者凭自己的感觉,有症状时就服药,无症状时就停药。这样做太不明智,也太危险,更容易引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效能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有些高血压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压控制不理想,既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或者看到一些高血压病患者用某种药物效果好,就急于换药。其实,有些降压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果,频繁换药对血压控制并无好处。正规治疗应该是,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种类适时进行调整,使其血压既能得到有效控制,又使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误区六 过分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在治疗时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怕服药损害脑、肝、肾等器官,而惧怕用药物治疗。总以为是药三分毒,长期服药对身体无益。但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不能顾此失彼,因噎废食。
患者要认识到,药物控制是高血压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不是过量或不规范用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受到障碍,加之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更加重肝肾负担,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时要格外慎重。
误区七 服药方法不当。
高血压患者24小时内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常用降压药物也有长效、短效之分,服药时间也有时效之别。但是,有些高血压患者,服药不注意峰、谷规律,不按药物半衰期长短,不注意服药时间,致使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达不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最佳的服药方法是根据降压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按照血压波动规律服药。如晨峰血压较高的患者,最好一起床就服药,并且找到第二高峰规律,在第二高峰前1~2个小时服药。至于晚上服药,应该提倡在晚饭前后服药,不要在睡前服药,以免加重谷值,引起不良反应。对于长效药物,因能起到24小时相对平稳降压作用,结合血压情况、工作性质和经济条件可推荐使用。
误区八 盲目服药、人云亦云,只顾服药,忽视定期检测。
高血压病随着年龄、体重、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高血压病的防治应个体化治疗。但是,有的高血压病患者见别人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有的见什么药贵就用什么药,有的因经济条件限制,见什么药价格低就用什么药。人云亦云,盲目服药,完全不根据自己的病情规范用药。所以,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因病施治才是高血压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虽然坚持服药治疗,但却忽视定期检测,特别是对那些患有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症的病人,更应该注意定期做生化检验。另外,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对体内脂类及糖代谢会有一定影响,长期大量服药易产生代谢异常。所以,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在坚持服药、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也要到医院定期进行相关检验,以便随时掌握病情,适时调整药物,及时进行治疗。
误区九 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有些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再服药。殊不知这种“短期行为”实际上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它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要知道,服药——停药——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升高——降低——升高,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地波动,将会使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届时,悔之晚亦。
血压持续升高时,除非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会自动恢复。所以,原则上应长期或终身治疗。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经治疗恢复正常达半年以上,可试行停药观察。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恢复正常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停用其中的一种药物或减少药物的剂量,但应定期随访,如果血压回升或升得更高时,则应恢复原用药剂量或调整其他药物,并坚持长期用药。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坚持“三心”,既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有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把服药作为一种任务,认为服药之后就万事大吉。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长期服用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疗效,产生一定耐药性,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同时,有不少患者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另外,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病情、年龄、个体差异、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种药物是不可取的。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
有些高血压患者,习惯把降压药物放在临睡前服用,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当人入睡后,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10%~20%,称为血压昼夜节律,亦称峰谷规律。而且以熟睡后最为明显。倘若患者临睡前服降压药,两个小时以后正是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使患者发生意外。这种情况,老年高血压患者表现尤甚,必须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