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活检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一种临床发现晚、恶性程度高和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了改善病人的预后,探索经济、准确、微创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以提高手术的可切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液态活检是在可提取的体液标本中检测多种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液态活检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液态活检相关标志物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优势、局限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病人,女,44岁.3个月前自行触及右乳肿块.2019年7月17日乳腺彩超检查提示:(1)双侧腺体层增厚,腺体层边界不平整,内部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CDFI:腺体内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2)右乳内上方下见2.1 cm×1.2 cm低回声区,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CDFI:病灶内部未见血流信号.
在民航快速发展过程中,飞行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健康问题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需对飞行员的实际健康需求进行细致分析,保证健康管理策略在实施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患者,男,75岁,因“反复吞咽困难半年,呕血2天”于2018年6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反复发作,进食固体及液体食物均可引起,无进行性加重,伴消瘦,偶有反酸、烧心及胸骨后疼痛,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等,未予重视。2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呕血,呈鲜红色,量约10ml,无头昏、心慌。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一般,睡眠、大小便尚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有饮酒史,否认吸烟史;无肿瘤及遗传疾病家族史。入院体格检查:T 36.5℃,P 70次/分,R 19次
目的采用四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健康成年人左心房应变数值,分析其与常规超声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健康成年人68例,应用GE Vivid E95型超声心动图仪获得并留存二维及四维超声心动图图像,并使用EchopacV203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等参数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心房测量值间的关系,建立健康成年人左心房四维应变正常值参考区间。结果68例健康成年人的四维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应变参数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储备期长轴应变:10.90%~40.30%;管道期长轴应变:-27.26%~-4.14%;房缩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烟雾暴露大鼠肺血管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肺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吸入新鲜空气,常规食物喂养。烟雾暴露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均接受8周的烟雾暴露,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在暴露时间内行辛伐他汀鼻饲灌胃。造模结束后取3组大鼠的肺动脉和左主支气管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血管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各组大鼠肺血管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血管壁厚度/血管外径(WT%)。
目的 分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开具的1000张西药处方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归纳总结1000张西药处方中存在的配伍不当情况和患者的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及胰体尾肿瘤的标准术式.此类术式区域解剖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及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围术期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其中胰瘘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0%~30%[1].术后胰瘘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术中胰腺残端的合理处理是避免胰瘘发生的重要一环.近十年,伴随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及器械
目的研究血清D-二聚体(D-D)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对多发肋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测价值.方法多发肋骨骨折病人9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VT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D-D联合VEGF对DVT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年龄≥60岁、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静脉曲张史构成比,血清D-D、VEGF高于未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EHAT)的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9年11月接受CDT治疗的肝移植术后EHAT病人23例.结果本组均接受CDT治疗,放置CDT导管手术操作平均时间(78±24)分钟,溶栓治疗平均时间(87.4±22.8)小时,尿激酶平均用量(344.5±62.3)万U,经CDT治疗,19例肝动脉内血栓完全溶解,CDT治疗有效率为82.6%(19/23).溶栓过程中,腹腔轻微出血(<100 ml)2例,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