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羡林的高中是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和山东省立济南高中读的,连续6个学期,他都考了山东省第一名。
1930年,19岁的季羡林高中毕业后,因为家贫,想找份工作养家糊口,便去考邮政局。但没有想到的是,成绩一向出类拔萃的他竟名落孙山。他很是不服,于是一心一意准备去考大学,而且决心考一个名牌大学。
1930年夏天,季羡林和他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的80多位同学,联合进京赶考。当时北京还叫北平,大学五花八门,国立的,私立的,教会立的,纷然杂陈。这些大学教育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就大不一样。其中最受垂青的,同今天完全一样,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是齐名的国立大学,是全国所有进京赶考的考生眼中的“龙门”。但这两所大学门坎高得吓人,往往是几十个人才能录取一个,被录取的考生若金榜题名,小鲤鱼也就成了龙。
季羡林是第一次进北京。他从一个省会城市来到这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大都市,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但在考场上,季羡林却一点不露怯,高中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使他不像其他考生那样苦煎苦熬,而是非常潇洒地度过了考试关。当时许多同学都报多所大学,二流的、三流的、不入流的,有的人竟报了七八所大学,可季羡林非常有信心,他只报北大、清华,而不报别的学校。
季羡林记得,清华国文试题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做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只能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好或差的文章。季羡林的幻想能力不错,文字功底扎实,估计作文分数很高。但清华大学的数学入学试题很难,他做得很不顺手。
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特异之处,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则非常奇特,以至季羡林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北大国文试题是:“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当时考生们都手足无措,这哪里是一般的国文试题呢?英文试题更加奇特,除了一般的作文和语法试题外,据说与往年一样,另外加了一段汉译英。这一年的汉译英内容是: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原来是五代李煜《清平乐》词的上半阕,下半阕未入选。这样的半阕词,对一般高中毕业生来说,确实是很难啃的硬骨头,不用说译成英文,就是译成现代汉语,也绝非易事。
而且,英语考试也出乎考生的意料,在公布的考试科目之外,又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加试英语听写。济南高中英语教学从来没做过这样的练习,所以考北大的几个学生被这当头一棒给打懵了,没有几个考生能听得懂。季羡林因为从小学开始就学英文,基础比较牢固,很容易就对付过去了。听写时,老师念了一段寓言,其中有狐狸,有鸡,他大都写对了。但有一个单词suffer(经受,忍耐),由于临阵紧张,听懂了,却没有写对。考完之后,同去的山东老乡都面带无奈之色,录取的希望破灭了。对付不了北大考试的一些考生,最后被为了收报名费和学费的朝阳大学录取。
这次高考,季羡林则撞上了喜神,被北大和清华同时录取,一时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季羡林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他认为清华大学出国留学的机会更多。
进入清华后,季羡林首选的专业居然是数学系。他从小学开始就严重偏科,所以,这次参加清华大学的高考,数学只考了区区4分(满分为100分)。在这里,季羡林又一次表现出绝不服输的犟劲,我不是数学不好吗,我不才考了4分吗,我干脆报名读清华数学系。但数学系没法录取他,因为清华大学有一条硬性规定,要读数学,数学、物理、化学均不得低于60分。他的数学差了整整15倍,所以他读数学系的美好愿望只能放弃。就这样,季羡林于1930年,入读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德语专业。
1930年,19岁的季羡林高中毕业后,因为家贫,想找份工作养家糊口,便去考邮政局。但没有想到的是,成绩一向出类拔萃的他竟名落孙山。他很是不服,于是一心一意准备去考大学,而且决心考一个名牌大学。
1930年夏天,季羡林和他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的80多位同学,联合进京赶考。当时北京还叫北平,大学五花八门,国立的,私立的,教会立的,纷然杂陈。这些大学教育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就大不一样。其中最受垂青的,同今天完全一样,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是齐名的国立大学,是全国所有进京赶考的考生眼中的“龙门”。但这两所大学门坎高得吓人,往往是几十个人才能录取一个,被录取的考生若金榜题名,小鲤鱼也就成了龙。
季羡林是第一次进北京。他从一个省会城市来到这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大都市,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但在考场上,季羡林却一点不露怯,高中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使他不像其他考生那样苦煎苦熬,而是非常潇洒地度过了考试关。当时许多同学都报多所大学,二流的、三流的、不入流的,有的人竟报了七八所大学,可季羡林非常有信心,他只报北大、清华,而不报别的学校。
季羡林记得,清华国文试题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做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只能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好或差的文章。季羡林的幻想能力不错,文字功底扎实,估计作文分数很高。但清华大学的数学入学试题很难,他做得很不顺手。
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特异之处,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则非常奇特,以至季羡林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北大国文试题是:“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当时考生们都手足无措,这哪里是一般的国文试题呢?英文试题更加奇特,除了一般的作文和语法试题外,据说与往年一样,另外加了一段汉译英。这一年的汉译英内容是: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原来是五代李煜《清平乐》词的上半阕,下半阕未入选。这样的半阕词,对一般高中毕业生来说,确实是很难啃的硬骨头,不用说译成英文,就是译成现代汉语,也绝非易事。
而且,英语考试也出乎考生的意料,在公布的考试科目之外,又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加试英语听写。济南高中英语教学从来没做过这样的练习,所以考北大的几个学生被这当头一棒给打懵了,没有几个考生能听得懂。季羡林因为从小学开始就学英文,基础比较牢固,很容易就对付过去了。听写时,老师念了一段寓言,其中有狐狸,有鸡,他大都写对了。但有一个单词suffer(经受,忍耐),由于临阵紧张,听懂了,却没有写对。考完之后,同去的山东老乡都面带无奈之色,录取的希望破灭了。对付不了北大考试的一些考生,最后被为了收报名费和学费的朝阳大学录取。
这次高考,季羡林则撞上了喜神,被北大和清华同时录取,一时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季羡林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他认为清华大学出国留学的机会更多。
进入清华后,季羡林首选的专业居然是数学系。他从小学开始就严重偏科,所以,这次参加清华大学的高考,数学只考了区区4分(满分为100分)。在这里,季羡林又一次表现出绝不服输的犟劲,我不是数学不好吗,我不才考了4分吗,我干脆报名读清华数学系。但数学系没法录取他,因为清华大学有一条硬性规定,要读数学,数学、物理、化学均不得低于60分。他的数学差了整整15倍,所以他读数学系的美好愿望只能放弃。就这样,季羡林于1930年,入读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德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