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0日,武汉市首届小学数学立体说课展示交流活动在江岸区育才小学举行。全市17个区及市直属学校的近500名教师、教研员参加了观摩活动,汉阳区德才小学叶琳老师等11位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作了展示交流,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作了点评。
立体说课作为新兴的教研形态,基于什么理念?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推广运用呢?本刊特邀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依托该市首届小学数学(低段)立体说课展示交流活动为我们作生动、深入的解读。
一、 关于立体说课
(一)什么是立体说课
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说课最早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就是通过对某一堂比较典型的教学课题的具体介绍,使别人理解说课者对教材、对学生的分析解读,看到说课者进行教学设计的技巧,并通过这些方面的表现,让人们看到说课者对自己所遵循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立体说课是在说课的基础上,全面、多角度地展示说课的形式和内容,以达到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课堂教学全貌的目的,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师技能展示形式。简单地说,立体说课就是一般说课的立体化呈现,即:一般说课、活动演示(板书)、视频片段以及课件等要素的综合运用与呈现。
一般来讲,立体说课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及指导思想、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含视频片断)以及评价与反思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此外与一般说课不同的是,教师在立体说课的展示时应当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有时是讲解者,有时是呈现者,有时是表演者,有时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者。总之,对教学过程应该是全方位展示,力求让参会者有一种亲临其境(课堂)的感受。
(二)为什么要立体说课
对于教师,立体说课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把自己在设计实际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东西凸显出来,引起同行和专家的关注和指点,有助于自己的反思和提高。立体说课是教学基本功之一,不受时间、空间、学生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这种形式已成为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有效途径。
(三)怎样立体说课
立体说课,怎样“立体”?如何“说”好?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个性展现要“立体”
“说课”与“说课稿”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说课稿”,照本宣读也未必有好效果。因为“说课稿”是静态的,而“说课”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有听众的,你能否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思想,能否体现你的个性和风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说课的成败。所以,“立体说课”首先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比如下列板书,可谓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如果能自信地当场对部分内容进行手写,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教材要讲得“立体”
全方位、立体化地说“准”教材,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教学活动的归宿。明确教材内容在整个小学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所谓全面,即不仅要有对知识的要求,也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有对智育的要求,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文化渗透的要求。所谓具体,即指在40分钟里能够具体实现的教学任务、达成的教学目标、突出的教学重点和突破的教学难点,以及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等。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标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
3.过程要说得“立体”
“立体说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说”过程要清晰,不仅要说出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还要合理地使用教学“微视频”帮助呈现和说明,只有这样“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说”的与“做”的深度融合,才能说得“立体”,让人听得到位。因此,说课者设计的每一步教学程序都应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原则指导下,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4.层次要凸显“立体”
“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我们要说的一般都是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怎样安排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有没有层次,关键是看重点突不突出,尤其是要控制前面对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等内容的分析时间,把重点放在“说过程”上。
二、主要特点及评析
11名参加展示交流的教师表现都十分出色。他们能结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猜想、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次比赛的亮点很多,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以“赛”为“法”,促进教研新常态
全市17个区及市直属学校均十分重视本次立体说课评比及展示活动,经认真筛选,派出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老师指导选手比赛,主动地投入时间与精力,细心领会评比要求,大胆进行“微创新”,真正做到在“磨课”中锻炼,在“说课”中提高。
评比及展示活动中,全体教师均能够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既有传统教学媒介,如当场板书、钟面等自制教具学具,也有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如PPT、微视频课件、教育云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本质创设了真实和生动的情境。 (3)整时→几时几分。认识几时几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陈老师设计的教学步骤是先让学生观察分针,再推断出时针的具体位置。陈老师借助4时整、引出“4时5分”,通过课件让学生关注到运动的分针。依据4时5分的学习模式,在认读4时30分、4时45分这两个时刻时,陈老师都有意识地让学生先认分针、后推断时针所在之处,并与学生配合完成板书。
3.教学展开上能紧贴学情
(1)优化学习过程,丰富活动体验
激活经验,尊重起点,自主尝试,因需而导,是每位教师说课中竭力体现的教学路径。
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吕来舟老师在《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说课中,先让学生通过一个在纸杯里放乒乓球的游戏活动,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必要的铺垫。
再让学生读图审题,合作交流,深度剖析,经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从而优化学习过程,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体验。在“解答正确吗?”环节的教学中,吕老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检查,她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关于余数的处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通过把计算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用乘法进行检验,向孩子们渗透了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2)优化问题设计,促进深度感悟
汉阳区德才小学叶琳老师在《连加连减》说课中,注重教学过程中问题的优化,以问促学,为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叶老师在教学“连加”时,采取动态方式整体呈现信息(如下图),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式,然后通过连续4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
①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
②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③怎样列式?
④这个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又如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徐映老师在连加教学中,通过下列精心设问,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连加的算法。
(猜想) 首先通过“你认为5 2 1等于几?”引发学生猜想。
(探究) “为什么等于8?”学生开始自主探究……
(推理)“你为什么这样算呢?”学生先展开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结合情境图说出了算理。
(验证)“你的猜想正确吗?”教学时徐老师问:“你是怎么验证的呢?”(视频展示)……
又如武汉市育才开发区分校肖娉婷老师在《找规律解决问题》说课时讲到: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知道了什么”环节,我们一般会这样提问:全班读题→你找到哪些信息→求什么,但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读题、审题,肖老师精心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a.小红遇到了什么麻烦?(全班读题)
b.结合图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手链呢?(你找到哪些信息?)
c.我能不能随便拿两颗珠子就放上去呢?(求什么?)
通过对比,发现这样精心设问,变生硬发问为生动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易于学生理解题意,激发学生思考。
4.模式策略上体现新特色
本次立体说课评比展示活动不但体现了各区在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中的成就,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域数学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上的独特风采。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晏晓敏老师就给我们呈现了所在学校“三段五环”信息课堂模式(如下图)。
他们践行“生本”理念,以学定教,实施“依生而动的演示法,随生而动的体验法,为生而动的探究法”的“三动”策略,就体现出了富有特色的“硚口范”,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同。
(四)以“评”为“导”,激活课堂发展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激活课堂的发展力。
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张旸老师在《认识时间》的说课中,注重课堂的多元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做文章。对此,张老师做到了以下三点:
①诊断性评价适时合情;
②过程性评价及时跟进;
③增值性评价相伴而行。
多元、恰当的评价,为张老师的课堂呈现增色不少!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为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组织的首次小学数学“立体说课”评比及展示活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留给我们一些遗憾。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制定订有待规范。体现在少数说课教学目标的制订比较空泛,有的仍停留在原课标的“三个维度”上,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混为一谈,有的描述目标达成水平的词语不准确,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教师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清所致。
2.说课节奏有待把控。个别教师对“说课”与“上课”的界限弄不清,面面俱到,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显得比较零散、缺乏提炼、缺乏理论高度,导致说课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超时严重。
3.微视频的恰当使用有待斟酌。少数插入的视频片断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甚至只是为了用音像代替教师说课的语言,缺乏现场感,不能引起听者的深入思考。总之,视频应该凸显课堂教学中最具价值的新颖亮点或失败之处,能引发教者和听者对某一问题的思索,探讨相应的对策。
4.知识的科学性有待保证。数学教学必须确保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不能含糊的。本次评比展示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够严谨的问题:①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提供的数学“原型”不科学,可能导致学生认识上的模糊。②某些结论经不起推敲,可能会对学生知识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③个别教师的语言表达欠准确,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上产生歧义,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
立体说课作为新兴的教研形态,基于什么理念?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推广运用呢?本刊特邀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依托该市首届小学数学(低段)立体说课展示交流活动为我们作生动、深入的解读。
一、 关于立体说课
(一)什么是立体说课
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说课最早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就是通过对某一堂比较典型的教学课题的具体介绍,使别人理解说课者对教材、对学生的分析解读,看到说课者进行教学设计的技巧,并通过这些方面的表现,让人们看到说课者对自己所遵循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立体说课是在说课的基础上,全面、多角度地展示说课的形式和内容,以达到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课堂教学全貌的目的,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师技能展示形式。简单地说,立体说课就是一般说课的立体化呈现,即:一般说课、活动演示(板书)、视频片段以及课件等要素的综合运用与呈现。
一般来讲,立体说课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及指导思想、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含视频片断)以及评价与反思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此外与一般说课不同的是,教师在立体说课的展示时应当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有时是讲解者,有时是呈现者,有时是表演者,有时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者。总之,对教学过程应该是全方位展示,力求让参会者有一种亲临其境(课堂)的感受。
(二)为什么要立体说课
对于教师,立体说课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把自己在设计实际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东西凸显出来,引起同行和专家的关注和指点,有助于自己的反思和提高。立体说课是教学基本功之一,不受时间、空间、学生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这种形式已成为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有效途径。
(三)怎样立体说课
立体说课,怎样“立体”?如何“说”好?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个性展现要“立体”
“说课”与“说课稿”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说课稿”,照本宣读也未必有好效果。因为“说课稿”是静态的,而“说课”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有听众的,你能否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思想,能否体现你的个性和风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说课的成败。所以,“立体说课”首先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比如下列板书,可谓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如果能自信地当场对部分内容进行手写,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教材要讲得“立体”
全方位、立体化地说“准”教材,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教学活动的归宿。明确教材内容在整个小学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所谓全面,即不仅要有对知识的要求,也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有对智育的要求,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文化渗透的要求。所谓具体,即指在40分钟里能够具体实现的教学任务、达成的教学目标、突出的教学重点和突破的教学难点,以及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等。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标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
3.过程要说得“立体”
“立体说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说”过程要清晰,不仅要说出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还要合理地使用教学“微视频”帮助呈现和说明,只有这样“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说”的与“做”的深度融合,才能说得“立体”,让人听得到位。因此,说课者设计的每一步教学程序都应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原则指导下,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4.层次要凸显“立体”
“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我们要说的一般都是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怎样安排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有没有层次,关键是看重点突不突出,尤其是要控制前面对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等内容的分析时间,把重点放在“说过程”上。
二、主要特点及评析
11名参加展示交流的教师表现都十分出色。他们能结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猜想、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次比赛的亮点很多,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以“赛”为“法”,促进教研新常态
全市17个区及市直属学校均十分重视本次立体说课评比及展示活动,经认真筛选,派出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老师指导选手比赛,主动地投入时间与精力,细心领会评比要求,大胆进行“微创新”,真正做到在“磨课”中锻炼,在“说课”中提高。
评比及展示活动中,全体教师均能够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既有传统教学媒介,如当场板书、钟面等自制教具学具,也有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如PPT、微视频课件、教育云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本质创设了真实和生动的情境。 (3)整时→几时几分。认识几时几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陈老师设计的教学步骤是先让学生观察分针,再推断出时针的具体位置。陈老师借助4时整、引出“4时5分”,通过课件让学生关注到运动的分针。依据4时5分的学习模式,在认读4时30分、4时45分这两个时刻时,陈老师都有意识地让学生先认分针、后推断时针所在之处,并与学生配合完成板书。
3.教学展开上能紧贴学情
(1)优化学习过程,丰富活动体验
激活经验,尊重起点,自主尝试,因需而导,是每位教师说课中竭力体现的教学路径。
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吕来舟老师在《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说课中,先让学生通过一个在纸杯里放乒乓球的游戏活动,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必要的铺垫。
再让学生读图审题,合作交流,深度剖析,经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从而优化学习过程,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体验。在“解答正确吗?”环节的教学中,吕老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检查,她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关于余数的处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通过把计算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用乘法进行检验,向孩子们渗透了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2)优化问题设计,促进深度感悟
汉阳区德才小学叶琳老师在《连加连减》说课中,注重教学过程中问题的优化,以问促学,为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叶老师在教学“连加”时,采取动态方式整体呈现信息(如下图),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式,然后通过连续4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
①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
②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③怎样列式?
④这个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又如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徐映老师在连加教学中,通过下列精心设问,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连加的算法。
(猜想) 首先通过“你认为5 2 1等于几?”引发学生猜想。
(探究) “为什么等于8?”学生开始自主探究……
(推理)“你为什么这样算呢?”学生先展开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结合情境图说出了算理。
(验证)“你的猜想正确吗?”教学时徐老师问:“你是怎么验证的呢?”(视频展示)……
又如武汉市育才开发区分校肖娉婷老师在《找规律解决问题》说课时讲到: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知道了什么”环节,我们一般会这样提问:全班读题→你找到哪些信息→求什么,但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读题、审题,肖老师精心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a.小红遇到了什么麻烦?(全班读题)
b.结合图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手链呢?(你找到哪些信息?)
c.我能不能随便拿两颗珠子就放上去呢?(求什么?)
通过对比,发现这样精心设问,变生硬发问为生动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易于学生理解题意,激发学生思考。
4.模式策略上体现新特色
本次立体说课评比展示活动不但体现了各区在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中的成就,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域数学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上的独特风采。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晏晓敏老师就给我们呈现了所在学校“三段五环”信息课堂模式(如下图)。
他们践行“生本”理念,以学定教,实施“依生而动的演示法,随生而动的体验法,为生而动的探究法”的“三动”策略,就体现出了富有特色的“硚口范”,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同。
(四)以“评”为“导”,激活课堂发展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激活课堂的发展力。
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张旸老师在《认识时间》的说课中,注重课堂的多元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做文章。对此,张老师做到了以下三点:
①诊断性评价适时合情;
②过程性评价及时跟进;
③增值性评价相伴而行。
多元、恰当的评价,为张老师的课堂呈现增色不少!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为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组织的首次小学数学“立体说课”评比及展示活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留给我们一些遗憾。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制定订有待规范。体现在少数说课教学目标的制订比较空泛,有的仍停留在原课标的“三个维度”上,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混为一谈,有的描述目标达成水平的词语不准确,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教师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清所致。
2.说课节奏有待把控。个别教师对“说课”与“上课”的界限弄不清,面面俱到,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显得比较零散、缺乏提炼、缺乏理论高度,导致说课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超时严重。
3.微视频的恰当使用有待斟酌。少数插入的视频片断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甚至只是为了用音像代替教师说课的语言,缺乏现场感,不能引起听者的深入思考。总之,视频应该凸显课堂教学中最具价值的新颖亮点或失败之处,能引发教者和听者对某一问题的思索,探讨相应的对策。
4.知识的科学性有待保证。数学教学必须确保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不能含糊的。本次评比展示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够严谨的问题:①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提供的数学“原型”不科学,可能导致学生认识上的模糊。②某些结论经不起推敲,可能会对学生知识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③个别教师的语言表达欠准确,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上产生歧义,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