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国家为私有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从10 年内战和政局动荡中平复过来,卢旺达就在2000 年开始大范围推行重建民族和解、大力减少贫困人口等运动。政府工作优先关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私营和金融领域的发展,实现对改善民生做出的承诺,并为民族和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之初,卢旺达实施了多种营商监管制度的改革,转变私有企业的体质,为其营造更为宽松的营商环境。虽然,改革的过程中面临重重阻力,但自21 世纪初卢旺达的改革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或许卢旺达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那些同样寻求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解决营商矛盾的各国有所借鉴。
  战略制定
  在2005 年至2011 年期间,卢旺达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约4.5%,该数据反映出在外国直接投资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卢旺达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仍在持续扩大。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和体质改革,政府推行了更为谨慎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其实,这一政策就是卢旺达政府对私有企业发展作出的坚定而持久的承诺。
  经过两年的磋商,卢旺达政府制定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卢旺达愿景2020》,计划在2020 之前将人均收入从290 美元提高到900 美元,将卢旺达转型为中等收入的经济体。在2000 年推出的这份战略中,其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迫切需要改革的种种问题—战后的不良影响、行政能力差、基础设施薄弱,欠发达的金融行业和私有企业、失业、国债泛滥、教育体制落后,艾滋病以及快速增长的人口,预计到2020 年,卢旺达的人口将达到1300 万。
  2001 年,世界银行建立了一项“竞争力与企业发展”计划,用于帮助各国政府建立一个有利于私有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这项计划重点发展和更新商业法,并且在能力建设和银行体系重建方面给予技术援助和建议,帮助政府建立自己的私有化体制。该计划的实施可谓是对国家金融业进行了一次大修,对银行业进行资本结构调整,建立保险市场并成功引入小额金融贷款机制。
  与此同时,“竞争力与企业发展”计划与世界银行的《卢旺达投资环境改革方案》相结合制定出一项明确的改革议程。这项议程有助于建立国家的营商机构,负责调动全国的改革积极性,同时投资环境改革计划也提供了技术援助和专家,协助法律、规章和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正如《愿景2020》中描述的,2007 年卢旺达的经济发展和扶贫战略, 着重强调私有企业的重要性, 在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社会稳定、创造财富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私有企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自身自然资源匮乏、地处内陆等不利条件,卢旺达开始极力推行营商监管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由于卢旺达积极推行经济改革, 已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为“非洲的新加坡”。从21世纪初以来,卢旺达已经借鉴了许多如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2007 年开始,卢旺达运用《营商报告》,鉴定并借鉴商业监管中的成功案例,并监测自己的改进过程。
  多方面要素的配合才能成就一个成功的改革,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意愿和承诺,一套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 充足的预算,还要慈善团体的大力支持,缺一不可。
  建立有效的改革路径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卢旺达的投资环境已经日益改善。而卢旺达招商局就成为首个负责投资环境的部门。2008 年8 月又有七个部门合并进该机构组成卢旺达国家发展局。
  发展局的成立不仅意味着名称、规模、资源、效率等等的改变,在政治意图和支持力度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比如,卢旺达总统就首先推动营商监管改革, 超越了如布隆迪、哥伦比亚和格鲁吉亚等国家的改革步伐。而事实证明,营商监管改革的确对私有企业发展、巩固和统一各项改革成果都大有助益。
  投资环境改革,还需要各个政府部门互相配合和调整。就在2009 年初,卢旺达政府集合各部门的代表成立“营商指导委员会”,领导内阁阶层的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下级是一个由6 个工作组组成的技术专案部门,分别负责业务准入、许可制度改革、立法变更、税收、贸易物流、施工许可以及产权登记等方面。而各工作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私有企业代表的加入。他们的加入将吸引更多的私营企业加入到改革中来,分享国家在改革制定中各企业的变化与体验。自2005 年以来,卢旺达已实施了26 项营商监管方面的改革。
  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善获得贷款的条件。2005 年,公共信贷登记系统扩大了其金融机构的数据库。2009 年,推行了一项新的担保交易法,允许更多的资产用于担保和法庭外的强制执行诉讼。2010 年,立法机关通过了一项《整顿信用社发布信息》的法律,催生了私有信用社。相对于公共登记,私有信用社覆盖面更广,可以收集公用事业的信息。另一方面,公共登记也在扩大经营范围,提供不同数额的贷款。2011 年12 月,公共登记停止发放信用报告,现在只有私有信用社提供信用信息。目前,公共登记仍然从规范的表层机构收集信息,但仅用于监管目的。
  2006 年, 在卢旺达全国增设数百个公证处,大大缩短了注册公司的时间。在此之前,全国仅有1 家公证处,意味着大量的创业者都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注册新公司。“公司法”在2009 年经过重新修订后,创业者不再需要公证服务,而是使用标准的表格代替。另外,在线系统发布登记公告,取代了原有的实体发布。目前,在卢旺达创业的时间从原来的18 天减少至目前的3 天,而创业成本从原来的人均收入的235%降至现在的 4%。
  另一方面,转移财产也更加容易。2008 年,卢旺达取消了抵押登记的费,并且将6% 的交易税调整2 万卢旺达法郎(约33 美元)的统一收费率。2010 年卢旺达政府将权力下放到注册和土地产权等机构,并在全国成立5 个分支机构分担首都基加利的案件积压情况。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卢旺达的跨境贸易已经非常迅捷。2006 年在卢旺达出口货物,需要14 个文件和60 天。而今天,只需8 个文件和29 天。   强化法律与司法制度
  2009 年实行的新公司法第一次将一些概念引入了卢旺达的公司法律制度:少数股东权益,利益冲突调节、大量的企业信息披露和董事职责。同时,新法律还引入一些规则,比如规定若关联方交易少于该公司资产的5%,则需要董事会的批准,若交易超过公司资产的5%,需要股东的批准。该法律加强了董事责任制度,对违犯信托责任及损害本公司的关联方交易负责。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及提供小股东访问企业信息的渠道,有效提升了企业透明度。
  2005 年,为实现合同执行,卢旺达政府设立12 个商业法庭,并建立商法改革专案法庭,专门审理关于法律改革中重要的14 项商业法。2008 年,通过设立次级商业法庭,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法院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卢旺达政府非常注重引入有助于改革成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比如,政府聘请两名毛里求斯法官,以协助地方法官在最初三年里,管理新的商业法庭。还有,政府对受过西方教育的归国侨民给予奖励,并为促进技术交流的周边国家的移民开放就业市场。这些国家包括布隆迪,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再有,能力增强方案(由竞争力与企业发展项目资助)和法律实务机构正在培训法官,法律官员和律师,使其能适应最新的法律体系。为解决企业破产问题,政府在2009 年颁布了新破产法。然而,解决破产仍是营商指标里的一个难点,卢旺达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在破产案件中应用法律已经成为监管改革中最大的挑战。
  私有企业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改革方案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私有企业,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现在,改革正朝着这一目标不断的前进。在2006 年卢旺达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后,第二年就有超过77%的公司注册成功。而2008 相比2007 年平均700 家企业已上升至3000 家。而2009 年更是上升到6905 家。在2010 年,卢旺达政府的新企业登记量高达18447 家,几乎实现了当年的登记目标20,000 家。然而,登记数量的大幅上升不只归功于创业过程的简化,工商登记改革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卢旺达私有企业的发展和创业精神,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同时,积极的改革成果也改善了合同执行方面的问题:2008 年5 月,在首都基加利商业法院开始正式运行。直到2009 年底,卢旺达商业法院才审理完从前积压的所有商业案件。坚持不懈的改革,使得卢旺达的贸易活动更加便利,海关官员的生产力明显提高,从2006 至2009 年期间,他们的审批文件量提升了39%。根据贸易和工业部的数据显示,卢旺达的出口量已经从2006 年的1.47 亿美元上升至2009 年的1.93 亿美元。
  近期,卢旺达调整了《愿景2020》中的部分目标。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它提出了人均收入的目标从900 美元提高到3,500 美元。这一目标已经符合现在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颇能反映出卢旺达蓬勃的发展趋势,到2011年其人均收入已增加至570 美元。
  关键因素:国家和公民恪守对改革的承诺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然而,卢旺达对改革的雄心和庞大的改革方案,或许可以为那些同样希望通过私营企业推动改革的国家提供些宝贵的经验。回首过往,造就卢旺达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国家领导者和公民恪守对改革的承诺。国家为私有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打造有利平台,并协调政府各部门共同为改革而努力。
  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各政府机构,非常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格外重视改革战略中的具体目标。卢旺达政府一直在设法满足创业者的各种需求,简化创业、经营和关闭企业等阶段的监管程序。在推行法律和行政改革之前,政府先进行专业人士的培养—包括律师和法官,以确保改革的准确实行。同时,引进别国的先进专业技术和经验,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值得赞赏的是,卢旺达政府积极参与到私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对企业家,民间团体和其他改革的参与者广开言路,乐于与各方面的改革者共同分享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一切的努力都展现了卢旺达在监管体制改革的卓越成就。全力支持私有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法制改革,为卢旺达民族和解与繁荣的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译自世界银行《2013 年营商环境报告》
其他文献
许多使用营商数据的人,特别是在决策层和私有企业中,都把“营商指标”上的良好表现与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联系起来,虽然起初这一理论并不是为这一目的而设计的。自去年的报告推出以来,国际各大媒体已有近2000 篇文章将“外国直接投资”与“营商”这样联系起来。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营商环境排名将获得更多的外国投资,也就意味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进新科技和工艺,并对实体经济也有附加的积极影响。许多政
期刊
汉代的兴盛和三个诏书有重要的关系。这是指汉文帝的《议佐百姓诏》,汉景帝的《令二千石修职诏》和汉武帝的《求茂才异等诏》。  《议佐百姓诏》颁布于西汉后元元年,公元前 163 年。全文 191 个字,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废话。  《议佐百姓诏》全文如下 :  间者数年比不登①,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②。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
期刊
淮安决不拖南水北调工程的后腿  天津起初表态坚决不要东线水,理由是东线的水污染严重。  2001 年10 月30 日,在国家水利部举行的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 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透露了这一信息。他说:天津市最近用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不用东线水,因为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不放心,对水污染能否治理好不放心。后来张基尧副部长到天津与他们交换意见,我又打电话给天 津市领导。这次我从国外一回来,
期刊
民企资本国内流动:主要投向与主要障碍  民营企业资本的国内流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对异地企业的间接投资;二是异地直接投资。  对异地企业的间接投资,成为民营企业资本流动的主要投向之一  民营企业异地间接投资的方式有很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异地企业公司债券、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等方式,以期获取一定收益。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的资本运用比较灵活,变现能力强,可以减少政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投资风险损失
期刊
时逢 2013 年 1 月《中国民商》创刊之际,本刊记者专程看望和拜访了《中国民商》荣誉顾问、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始终心系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始终关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成长。  两年多以前,民商传媒成立不久,民商传媒的同志曾去探望于老,并向于老汇报,民商传媒旨在建设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致力于构建具有公信力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话语平台和民间智库,努力推进
期刊
公元1757 年春季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州时,得知洪任辉船队连续第三年来到了宁波。与此同时,广东巡抚讬恩多报告了另一个令乾隆皇帝不安的消息:公元1754 年进入广州港的外国商船有27 只,公元1755 年降到22 只,公元1756 年降到15 只,公元1757 年更降到7 只,差不多只剩下了与潘振承关系亲密的那几艘瑞典船。很明显,由于税费过高,广州港正在被外国商船抛弃,几乎变成了一座死港,宁波港则蒸蒸
期刊
这些年,当中国人说起“水”这个字的时候,嘴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苦”。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28%,水资源分布又严重不均衡,北方常旱,南方常涝。2/3 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京津地区尤其严重。中国的江河湖海,又因为或轻或重的污染,而纷纷响起痛苦的哀号。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 是地下水,而据相关部门调查,全国90% 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 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
期刊
收入分配改革现在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都觉得要进行改革,但是怎么推进,并没有形成共识。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提低、扩中、控高",我不太赞成这个提法。  首先,收入分配突出的问题是腐败和不公平分配的问题。这不是靠调工资或者调所得税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制度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搞了三十年,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政府管理体制很多方面没有改革,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体制如果不改,收入分
期刊
2011/12 年度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世界范围内,2011/12 年有 108 个经济体实施了 201 项使营商更为便利的监管改革。  波兰在《营商环境报告》所衡量的登记财产、交纳税款、执行合同和解决破产四个方面的监管改革,使其在改善营商便利度方面取得了最为显著的进展。  东欧和中亚地区再次成为开展监管改革的经济体比重最高的的地区—该地区 88% 的经济体在《营商环境报告》所衡量的至少一个主题
期刊
想要了解“哥德堡号”传奇背后的历史真相,还要回溯到始于公元1700年,终于公元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北欧霸主瑞典输给了东欧新贵俄罗斯,从此失去了通向亚洲的陆路通道。长久以来,俄罗斯通过恰克图进口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转手将其中大部分卖给瑞典等欧洲邻国,从中赚取巨额差价。为此,瑞典也成立了“瑞典东方公司”,与俄罗斯、波兰和土耳其等国家展开贸易。  由于“大北方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