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美国大学做女生更难?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以为美国人就像美剧里那样“一生不羁爱自由”吗?别傻了,作为清教徒建立的国家,美国许多州都奉行禁欲教育,即使在以开放自由著称的美国大学校园里,女生活得也未必真解放。看似平等的两性市场,依然难逃父权社会的烙印。
  眼看就是中秋佳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逼婚节气,不如谈谈中美婚恋观的不同。首先,好莱坞大片里的爱情模式基本是这样的:在咖啡店看对眼了,就调情拉手一起回房间,不到二十分钟就把床单滚好了,从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终于敦实了革命友谊。这基本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起码,鄙人顶着中人之姿,在美国从没有遇到这等好事,一直是“走自己的路,让他们约去吧”。在讲到美国的婚恋观的时候,必须要先强调我在美国的经历也是非常片面的。《欲望都市》里的纽约生活,恐怕就和《革命之路》中描述的僻静郊区生活大不相同。
  清教徒的乌托邦
  本质上,美国还是个清教徒(Puritan)建立的国家,认为“克制”和“禁欲”才是响应上帝的号召。比如,小布什当时和劳拉刚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有一天小布什告诉老布什,这个周末他打算和劳拉去野餐然后野营。老布什沉吟了一会儿,对他说:“你带了两个帐篷么?”这故事是小布什在竞选总统的时候自己说的,不管是否属实,可以确信他是用来笼络美国广大的(不结婚不能滚床单的)保守派。再比如在进行性教育的时候,美国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州的初高中还在奉行“禁欲”教育,即州政府不允许学校教授任何关于避孕的知识,只能让学生秉承基督教的传统—不结婚是绝对不可以啪啪啪的。既然你都认为“真爱必须等待”,干嘛需要学会使用套套 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校园—特别是哥伦比亚和伯克利—就是美国领土上的异类奔放少年。前段时间,我有幸去南部田纳西的乡下和朋友一起体验“远离尘嚣”的生活。住在我们对面的女人金发碧眼,三十岁刚过的年纪,她开始很友好地跟我攀谈。当了解到我们都要去哥伦比亚念书时,顿时脸一沉,关上了门,和我们划清了界限,直至我们离开,也没有和我们再说一句话。可见在美国南部保守党人看来,藤校(特别是耶鲁和哥大为首)代表着某些可怕的性解放、奔放的左翼政治、疯狂的女权主义,以及家庭道德的彻底崩塌—所以,她适时关上了门,免得腐败的左翼暗流穿过马路涌到她家里。
  精英大学:左翼的乐园
  校园里往往是美国偏左翼势力的天堂,往往支持女人走出家庭,六十年代版本的性解放,工作场合的平权,以及认为“真爱不太需要等待”。所以,美国校园也为大规模“约炮”运动提供了土壤。和国内大学不同,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很难看到太多的“成双入对”的情侣,大部分人的爱情动作基本都和爱情无关。“约炮”被称作“hook up”,中文翻译是“勾兑起来”。想要勾兑的妹子和汉子一般都在夜深时去兄弟会或者高年级同学的家里,穿着不符合季节的清凉衣服,摇摇欲坠地踩着高跟鞋,一身酒气地去寻找共干大事的人。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这些夜游神又都会恢复原形,好像昨夜什么都没有发生,该上课上课,该自习自 习。
  也有人会建立稳定的性伙伴关系,俗称friends with benefits (有利可图的朋友关系)。我的美女朋友萨琳娜就曾经经历了这样一段朋友关系。她的“朋友”是个兄弟会的小头目,喜欢穿着紧身小T恤秀着他的六块腹肌。两人有需求的时候就发个短信询问对方“过来吗?”“benefits”之后各回各家,并不用装模作样地谈情说爱。这种关系往往有两条出路,一种是类似于赛琳娜那样和她的“朋友”渐行渐远,再也没有约过,直至形同陌路;另一种就是两人在日复一日的“benefits”中发现了爱的真谛,有情人终成眷属。
  自由的身体
  但无论是哪一种,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性似乎和爱情都分得格外地开。爱情和床上之事并无太直接的关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一本正经地耍流氓。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参与“耍流氓”的妙龄男女并不急着找到一个男/女朋友,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我只能用小人之心揣测,很多中国的男女忙着“确定关系”也和可以名正言顺地“发生关系”有关。这在西方历史中也并不少见,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皆大欢喜》中就塑造了一位妓女奥黛丽,为了可以和小丑“滚床单”,和他迅速结婚了—虽然两人并无太多的共同语 言。
  在美国校园里,满足生理需求并不需要大费周章。既然爱情和性无关,和婚姻就更加无关。稳定的关系(relationship)似乎因此纯粹了很多,不可能仅仅是为了肉体的吸引,不然专注滚床单即可。但获得“爱情”也变得十分困难,中国来的妹子经常跟我抱怨,为什么手都拉过了,嘴都亲过了,还绝口不提“确定关系”的事情。可见,即便在一个所谓的性解放的校园里,真正决定是否进入一段稳定关系的还是男性。而我也不止一次地听到女生跟我炫耀:“你知道,丹尼尔超级可爱的,昨天让我做他女朋友了呢。”此前,两人已经滚三个月的床单,而这位女性朋友是想要通过这个邀请证明自己是可爱的。
  这也许是西方社会女权发展的结果,使得女性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商品或者某位男性的附庸,用自己的性别资源换取经济和政治利益。在中国长大,我经常听说某中国女生让某中国男人“负责”。如果在一个平等的社会里,每一位公民应该努力为自己“负责”,或者要求公民政府为大家“负责”。但在“你(一个大男人!)要为我(一枚小女子!)负责”的这一观点背后,是被物化的女性无可奈何的待价而沽。而女性也可以享受性,而不仅仅是“给予性”,所以才会有男女都来“benefits”,而不急于用性来换取物质和权力的事情。
  中国大多数男性也远不是受益者: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地位权力去获取性资源,恐怕就无从达成这种性交易。于是,就有了让人“可歌可泣”的上海丈母娘现象—什么?没有外滩的房子和四个圈小轿车,还想要娶我女儿?而美国大学校园里大多数上中产阶级的孩子,拜资本所赐,暂时免受用青春肉体进行交易之苦。
  在美国大学做女人更难
  但是,美国大学并非远离“封建礼教”的净土,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和权力。和全世界大多数地方一样,在美国校园做女人就比男人困难很多,一步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在校园里有一位盘整条顺的妹子,姑且叫她小Y。小Y是个有名的奔放少女,所以处处留情,在多个兄弟会都有她的“佳话”。在一个自由的校园里,人们应该对她的行径不以为然,乃至对她拥有的性资源深感艳羡,但是却有不少人却刻薄她是公共wifi—谁都可以上。如果说做一枚奔放少女会被那些无处不在的伦理警察击溃,那么如果守身如玉又会被认为古板无趣而变得没朋友。如果不近酒精,不去派对,朋友们也会逐渐疏远你。而在一些姐妹会里,和校园里万众瞩目的明星云雨一番可以受到姐妹们的“尊敬”。但是如果“恩宠”人数太多,又会被刻薄为公共wifi。所以,在这样一个“自由”的“性解放”的校园里,女生活得并不见得多解放—周公之礼,多了也不是,少了也不是。
  相形之下,男人的处境却相对容易多了。简而言之,多多益善。如果和一长串名字有过一段不可告人的经历,那么就会成为兄弟会茶余饭后的谈资。少则可以获得兄弟们尊重,多则可以受到更多女生的青睐。看似是一个两性平等的市场,实质上还是打着父权社会的烙 印。
  从民国开始,小学生就要背诵《长恨歌》,懂得性本是美好之事,但是往往是政治和权力让性变得苦不堪言。可是性又和权力难舍难分,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的一切都关乎性,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即便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解放之地,美国大学也不能免俗。
其他文献
在上一期指南当中,我们已经讲到了基础训练中的单色练习,这一期我们继续来谈基础训练中的其他部分:色彩练习、立体练习、材料基本知识及运用、视觉日记和相关能力养成。  色彩练习  色彩练习有时候也称为色彩构成练习。在基本造型能力具备后,融入色彩基本知识有助于更好的表达你的所思所想。用色彩进行平面造型训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单纯色彩感受训练,旨在提高你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二是色彩与形体相结合的训练,结合在单色
近期热映的几部自然题材电影均收到了不菲的票房和口碑,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关注越来越热,目测环境类专业将会成为留学生选择的热门。  近期,号称“迪士尼动物三部曲”中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上映以来,均收获不菲的票房和口碑,而另外一部陆川导演的《我们诞生在中国》更是成为暑期电影档一股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的清流。  作为迪尼斯首部以国家地域拍摄的自然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用真实的镜头,讲述了大熊
立思辰留学360金牌顾问:张豆  编辑_李不二 供图_立思辰留学360 设计_李阳  自2010年毕业至今,张豆一直从事着留学咨询行业的规划和服务。  张豆的大学生活,是在吉林度过的。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给予了张豆很深的影响。“当时的大学里,有很多朝鲜族学生。他们在大学时的目标也很明确,参加学校转学项目前往韩国或者国外读研。”这是张豆最早了解到的出国留学的途径。  后来,张豆回忆,在学校的留学
2016年5月14日,由英伦艺大艺术中心主办的第六届BACA(Beijing Academy of Creative Arts)艺术设计毕业展及BACA新校址剪彩仪式在京举行。  本届毕业展分为三部分:毕业典礼,新校址剪彩活动及学生毕业作品展示与讲解。  会上,BACA创始人张波先生率先发言,阐述了BACA的办学宗旨,暨把最一流的原汁西方艺术教育带给中国学生。接下来,BACA外教团队也派出代表依次
专栏作家/《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  在留学已成潮流的当下,谁会反留学呢?  首先应该是纪委,反对那些不干净的官员趁着留学之机把孩子和孩子他妈先送出去,自己裸着在国内继续为人民币服务。反裸官,从某种角度上看就是反留学。这个反得有理,我们都很支持,最好能来个公示,不要像刚刚跌倒的江西副省长姚木根,出事之后才知道他儿子在美国。  当然官员的孩子也有留学的权利,纪委代表我们所反对的,可能是附着在子女留学
2017年5月17日至20日,全国留学行业峰会在苏州顺利召开,参加此次峰会活动的嘉宾有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先生、会长助理兼北京博萨环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红女士、新东方苏州分公司总经理郑谡谦先生、意腾国际CEO余为先生、吴丽娜女士,蔓藤教育中国区总经理李依静西京大学留学生咨询中心主任兼对外办事处处长陈世根、北京优全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全、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首倡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举办获得全球瞩目,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其成功举办,意义重大。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
美国人对于开学典礼十分重视,全家老少往往一起出动,因为对于美国学生来说,上大学不仅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家庭支出,也是一场隆重的成人礼。  开学迎新是美国大学送给留学生的“第一道盛宴”,吃惯了中国的试卷和黑板灰,做惯了教室里的乖乖“四眼儿田鸡”,是时候该摘下眼镜尽情狂欢了。  让美国老爹泪牛满面的  Opening Ceremony(开学典礼)  想必大家都知道,freshmen(大一新生)需要提前一周
编辑_风火轮供图_赵冰燃设计_杜亚娜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于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4日发布了“Open Doors 2017”,披露了2016‐2017学年在美留学的国际生的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  2016—2017学年美国国际学生总量108万人,较前一学年增长3.4%。虽然增速有所放缓(2015—2016学年增速为7.1%),但依旧是世界各国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 地。  根据美国国
此次随记者团前往美国游学,要说最有裨益之经历,无疑就是著名传播学专家John V.Pavlik教授的两节关于媒体理论和新媒体技术运用的课程 了。  作为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媒介中心”负责人,现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Pavlik教授以其丰富的授课经验、旺盛的教学热情,感染着课堂里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