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敖特尔党校”
产生的历史背景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土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生活着蒙、汉、回等各族群众近30万人,牧民党员3155名,占全旗党员总数的 21%,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广大牧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每到夏季牧民逐水草而居,还保留着远走“敖特尔”(蒙语“流动”的意思)的习惯,仅靠集中培训、基地示范、电化教育等传统培训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为确保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切实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我们建立了旗乡两级“敖特尔党校”,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敖特尔党校”是指由专人携带发电机、超薄电视机、DVD机到未开通有线电视的偏远牧区和流动牧户家中,组织党员群众集中观看电教片,为牧民宣讲政策法规,提供现场医疗服务,传授农牧业适用技术的一种新的党员教育形式。截至目前,全旗已建成1个旗级“敖特尔党校”和5个苏木乡镇级“敖特尔党校”,在牧区建立“敖特尔党校播放点”110处,遍布95%以上的草原游牧点。基本形成了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以旗级“敖特尔党校”为中心、以苏木镇级“敖特尔党校”为基础、以嘎查村“敖特尔党校播放点”为联结点的覆盖牧区党员群众的远程教育网络。
“敖特尔党校”的
培训形式及取得的效果
“敖特尔党校”主要采取定期巡回制和“点菜制”两种培训方式,定期巡回制是以牧区游牧点为单位,每两个月播放一轮。“点菜制”是开通“热播”电话,彻底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牧民茶余饭后、晚上休息等相对空闲时间,在牧民的蒙古包中播放教育节目,让广大党员群众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点菜”。几年来,旗乡两级“敖特尔党校”共巡回播放电教片1800多场次,深入到嘎查村、养殖小区、流动放牧点播放90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达7万人次,深受广大党员、牧民群众的欢迎。
为把“敖特尔党校”真正办成牧民的知音,我们还进一步丰富了“敖特尔党校”的内涵,组织了政策宣讲队、科技培训队、文化宣传队、医疗服务队、便民服务队,为广大牧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一是从党校、司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政策宣讲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惠牧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高了牧民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宗旨意识。罕苏沐苏木吉布图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满都拉自己富起来后,致富不忘众乡亲,先后拿出30多万元,采取滚动扶贫的模式,为贫困牧民无偿购买牲畜,仅用3年时间就使20户贫困牧民全部脱贫。二是抽调畜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培训队,深入到流动牧点播放肉羊养殖、肉牛养殖、畜种改良等科学养畜适用技术片,并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协调文化体育等部门组成文化宣传队,共开展送文化下乡26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牧民参加“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现象基本杜绝。四是从医疗卫生等单位抽调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服务队,切实改变了偏远牧区由于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牧民缺乏卫生知识、就医困难的现状。几年来,医疗服务队深入基层为牧民提供咨询服务达450多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达到10多万元。五是组成便民服务队,每月深入到偏远牧区巡回销售商品一次,年交易额达到20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的日常生活,深受牧民欢迎。
存在问题
实践证明,“敖特尔党校”作为牧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补充,在“培训牧民干部,提高干部素质”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太合理;具有高级讲师职称的人员和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特别是专门讲授牧业、养殖专业技术的教师偏少;部分流动党校授课人员有时没有很好地按计划、按课程安排去授课,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
几点启示
(一)“敖特尔党校”从培训对象上有效地拓宽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覆盖面。“敖特尔党校”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延伸培训课堂。送课到牧区,使培训工作化整为零,化大为小,有效地解决了牧民的产学矛盾,既有利于保证培训时间和效果,又有利于吸收普通牧民参加,扩大了培训覆盖面,使广大牧区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带头致富本领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牧业稳步增效,牧民收入普遍提高。
(二)“敖特尔党校”从组织形式上进一步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充分发挥“敖特尔党校”对基层教育的“对口”培训作用,我们全面整合各有关部门各类资源。例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旗委党校、文体局、新华书店、农业局、科技局、科协、水务局、畜牧局、卫生局、司法局等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党课、文化、体育、科技、卫生、法律“六进牧区”活动。党校理论教师以“树立和谐思想,构建和谐牧区”为主题,送党课进村;文体部门送文艺、送电影、送戏剧、送书画进村;农牧口部门采用赶科技大集、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服务咨询、举办农牧业科技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农牧民群众传授新型实用技术,提供最新致富信息;司法行政部门深入牧区开展现场咨询、举办法制讲座,面对面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涉法问题,千方百计为农村牧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三)“敖特尔党校”从教学方式上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敖特尔党校”是促进苏木乡镇机关干部作风转变、提高执政水平的有效载体。苏木乡镇干部虽然工作在基层,但真正工作在嘎查村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面对面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宣传和教育群众的情况更少。我们通过开办“敖特尔党校”,苏木乡镇机关干部纷纷下村入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嘎查村搞调研、作辅导,解决了一些嘎查村“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干部教育培训成本,弥补了干部教育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足,既提高了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了干部作风,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牧民在从理论上学到实用技术的同时,还通过农牧业专家的实践指导,紧紧地将听、看、动手等几个环节联系起来,增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可操作性,将学到的实用技术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开办“敖特尔党校”,真正实现了干部与群众互动和提高素质的“双赢”。
(四)“敖特尔党校”从建设要求上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投入。目前各地区都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党员活动室、业余党校、文化站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在已开通有线电视的地区,配备远程教育专用计算机、电视机、VCD机等;在未开通有线电视的牧区行政村,通过设立地面接收站接收卫星信号。这两种方式投资都比较大。而通过建立“敖特尔党校”,则投资比较小,而且方便灵活,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
(五)“敖特尔党校”从沟通方式上成了加强乡村干部与村级党员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些农牧区之所以产生党群、干群矛盾,甚至造成上访,大多是由于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干部缺乏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对老百姓的呼声充耳不闻、对老百姓意见的采纳不充分、对老百姓的困难关心不够造成的。通过开办“敖特尔党校”,苏木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交流恳谈,变群众找领导为干部找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变行政领导为民主协商,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随之建立起来,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牧区社会稳定。近两年来,通过“敖特尔党校”化解涉及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和问题384个,其中化解上访隐患135起。
(作者为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委组织部干部)
产生的历史背景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土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生活着蒙、汉、回等各族群众近30万人,牧民党员3155名,占全旗党员总数的 21%,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广大牧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每到夏季牧民逐水草而居,还保留着远走“敖特尔”(蒙语“流动”的意思)的习惯,仅靠集中培训、基地示范、电化教育等传统培训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为确保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切实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我们建立了旗乡两级“敖特尔党校”,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敖特尔党校”是指由专人携带发电机、超薄电视机、DVD机到未开通有线电视的偏远牧区和流动牧户家中,组织党员群众集中观看电教片,为牧民宣讲政策法规,提供现场医疗服务,传授农牧业适用技术的一种新的党员教育形式。截至目前,全旗已建成1个旗级“敖特尔党校”和5个苏木乡镇级“敖特尔党校”,在牧区建立“敖特尔党校播放点”110处,遍布95%以上的草原游牧点。基本形成了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以旗级“敖特尔党校”为中心、以苏木镇级“敖特尔党校”为基础、以嘎查村“敖特尔党校播放点”为联结点的覆盖牧区党员群众的远程教育网络。
“敖特尔党校”的
培训形式及取得的效果
“敖特尔党校”主要采取定期巡回制和“点菜制”两种培训方式,定期巡回制是以牧区游牧点为单位,每两个月播放一轮。“点菜制”是开通“热播”电话,彻底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牧民茶余饭后、晚上休息等相对空闲时间,在牧民的蒙古包中播放教育节目,让广大党员群众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点菜”。几年来,旗乡两级“敖特尔党校”共巡回播放电教片1800多场次,深入到嘎查村、养殖小区、流动放牧点播放90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达7万人次,深受广大党员、牧民群众的欢迎。
为把“敖特尔党校”真正办成牧民的知音,我们还进一步丰富了“敖特尔党校”的内涵,组织了政策宣讲队、科技培训队、文化宣传队、医疗服务队、便民服务队,为广大牧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一是从党校、司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政策宣讲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惠牧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高了牧民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宗旨意识。罕苏沐苏木吉布图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满都拉自己富起来后,致富不忘众乡亲,先后拿出30多万元,采取滚动扶贫的模式,为贫困牧民无偿购买牲畜,仅用3年时间就使20户贫困牧民全部脱贫。二是抽调畜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培训队,深入到流动牧点播放肉羊养殖、肉牛养殖、畜种改良等科学养畜适用技术片,并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协调文化体育等部门组成文化宣传队,共开展送文化下乡26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牧民参加“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现象基本杜绝。四是从医疗卫生等单位抽调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服务队,切实改变了偏远牧区由于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牧民缺乏卫生知识、就医困难的现状。几年来,医疗服务队深入基层为牧民提供咨询服务达450多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达到10多万元。五是组成便民服务队,每月深入到偏远牧区巡回销售商品一次,年交易额达到20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牧民的日常生活,深受牧民欢迎。
存在问题
实践证明,“敖特尔党校”作为牧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补充,在“培训牧民干部,提高干部素质”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太合理;具有高级讲师职称的人员和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特别是专门讲授牧业、养殖专业技术的教师偏少;部分流动党校授课人员有时没有很好地按计划、按课程安排去授课,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
几点启示
(一)“敖特尔党校”从培训对象上有效地拓宽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覆盖面。“敖特尔党校”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延伸培训课堂。送课到牧区,使培训工作化整为零,化大为小,有效地解决了牧民的产学矛盾,既有利于保证培训时间和效果,又有利于吸收普通牧民参加,扩大了培训覆盖面,使广大牧区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带头致富本领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牧业稳步增效,牧民收入普遍提高。
(二)“敖特尔党校”从组织形式上进一步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充分发挥“敖特尔党校”对基层教育的“对口”培训作用,我们全面整合各有关部门各类资源。例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旗委党校、文体局、新华书店、农业局、科技局、科协、水务局、畜牧局、卫生局、司法局等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党课、文化、体育、科技、卫生、法律“六进牧区”活动。党校理论教师以“树立和谐思想,构建和谐牧区”为主题,送党课进村;文体部门送文艺、送电影、送戏剧、送书画进村;农牧口部门采用赶科技大集、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服务咨询、举办农牧业科技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农牧民群众传授新型实用技术,提供最新致富信息;司法行政部门深入牧区开展现场咨询、举办法制讲座,面对面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涉法问题,千方百计为农村牧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三)“敖特尔党校”从教学方式上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敖特尔党校”是促进苏木乡镇机关干部作风转变、提高执政水平的有效载体。苏木乡镇干部虽然工作在基层,但真正工作在嘎查村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面对面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宣传和教育群众的情况更少。我们通过开办“敖特尔党校”,苏木乡镇机关干部纷纷下村入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嘎查村搞调研、作辅导,解决了一些嘎查村“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干部教育培训成本,弥补了干部教育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足,既提高了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了干部作风,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牧民在从理论上学到实用技术的同时,还通过农牧业专家的实践指导,紧紧地将听、看、动手等几个环节联系起来,增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可操作性,将学到的实用技术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开办“敖特尔党校”,真正实现了干部与群众互动和提高素质的“双赢”。
(四)“敖特尔党校”从建设要求上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投入。目前各地区都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党员活动室、业余党校、文化站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在已开通有线电视的地区,配备远程教育专用计算机、电视机、VCD机等;在未开通有线电视的牧区行政村,通过设立地面接收站接收卫星信号。这两种方式投资都比较大。而通过建立“敖特尔党校”,则投资比较小,而且方便灵活,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
(五)“敖特尔党校”从沟通方式上成了加强乡村干部与村级党员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些农牧区之所以产生党群、干群矛盾,甚至造成上访,大多是由于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干部缺乏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对老百姓的呼声充耳不闻、对老百姓意见的采纳不充分、对老百姓的困难关心不够造成的。通过开办“敖特尔党校”,苏木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交流恳谈,变群众找领导为干部找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变行政领导为民主协商,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随之建立起来,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牧区社会稳定。近两年来,通过“敖特尔党校”化解涉及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和问题384个,其中化解上访隐患135起。
(作者为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