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记忆力的途径探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积累知识还是理解知识,其基础都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小学低年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任务和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科学、可行的。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抓住阅读兴趣,培育记忆土壤”“创设阅读情境,搭建记忆桥梁”“文本与插图结合,勾勒记忆导图”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高效阅读中提升记忆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阅读教学;记忆能力;教学策略
  亚里士多德说:“记忆为智慧之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的获得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无论是积累知识还是理解知识,其基础都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今,国外的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改革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这样,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反而忽略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思考是基于知识记忆的,解决问题和创新也是基于综合记忆的,因此,记忆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效阅读有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解码和加工的过程中,语篇的重要思想或当前命题必须保存在记忆中,同时,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取这些思想或命题。鉴于此,笔者以高效阅读为根基并以此为目标,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抓住阅读兴趣,培育记忆土壤
  故事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由于阅读的吸引性,学生将有效注意集中到阅读材料上,这样有助于他们对阅读材料的记忆,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要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通过高效阅读培养学生记忆力的基础。首先,带着兴趣阅读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内容上;其次,有兴趣地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有效记忆;最后,带着兴趣投入阅读可以激活情绪,释放更多的脑肽。许金林在已发表文章中提到,许多神经活动性肽对大脑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有助于记忆。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义务。以《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的好范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爱思考、对新鲜事物乐于探索的特点,因此笔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首先带领学生阅读题目,并提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想法。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顺着学生的回答,笔者提问:“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小蝌蚪是怎么去找妈妈的呢?”接下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答案,异常兴奋,并且对于课文中其他的一些细节也印象深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问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牵动着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上,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记忆力不断地搜寻答案、综合各种信息思考最佳的答案,那么记忆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创设阅读情境,搭建记忆桥梁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自己身临其境的事物印象深刻,相反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机械记忆力很强,只要记住了的东西就不容易忘掉,容易记住感兴趣、有特点、形象感较强、易理解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材料选择中要注意采用有趣的、形象直观的材料和方法,激活学生的记忆神经。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发挥图画、动态视频、教具等的优势,为阅读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体验到各种文字的情感和境遇,感到直观、有趣、生动、新鲜,为进一步的有效记忆搭建桥梁。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合的阅读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在教学前,笔者和学生一起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水”世界,让学生先感受水中生物世界的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充分地阅读之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学生通过表演模拟课文中的情境,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得入情入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对小蝌蚪如何长成青蛙这一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表演结束后,笔者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课文,发现一半学生都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能完整复述故事情节。课堂教学中创建的阅读情境,使虚拟的故事情节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得以再现,学生不只靠耳朵听,还用眼睛看老师和同学的动作演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注意力,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文本与插图结合,勾勒记忆导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教材中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借助插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记忆课文。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插图,将插图与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勾勒记忆导图,提升记忆能力。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材中,每一页都有插图,尤其是与课文配套的插图,有的是一幅插图,有的是多幅插图,插图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如各种绘画、照片等。插图是帮助教师备课和学生理解记忆课文的钥匙,同时,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看图阅读时全身心地投入。文本和图画的结合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解读课文,研究课文中的插图与文本的关系,用多媒体补充更多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记忆。文本、插图与补充图片及其他材料的结合,让学生形成对课文的立体式理解,这样的理解更深入、更有趣、更丰富,将各种有关课文内容的知识调动起来,形成记忆导图,这种记忆導图是隐性的、独特的。这样,学生可以循着自己头脑中的记忆导图记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课文中总共有三幅插图,分别是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教小鲤鱼捕食、遇到乌龟、遇到青蛙妈妈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画,初步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情景串联,再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细致的了解。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对着图画回想文本内容,让学生边看图画边背诵课文,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图画有顺序地组织课文内容,顺着头脑中的思维导图将课文内容一一记忆。这样的阅读训练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长期坚持,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从简单到复杂、从一篇到多篇,持之以恒地练习。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掌握构筑记忆导图的方法,形成有效记忆的习惯,通过高效阅读达成有效记忆的目标。
  总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智育教育的价值追求,而记忆力又是智育的基础,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前提。要想在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带着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情境中,借助插图形成记忆导图,逐步进行记忆训练,提升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毕秀芹.工作记忆与阅读的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1(26).
  [3]许金林.脑肽对大脑活动的影响[J].安徽医学院学报,1984(01).
  [4]吴庆安.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记忆特点[J].人民教育,1995(09).
  [5]顾佩琳.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析与使用的探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让中学生享受到优秀的文学艺术的熏陶,还能让他们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在语文考试中,素有“得语文者得天下”之说,学生要想在语文科目上取得高分,广泛的阅读是关键。我国的古典小说文学水平虽高,但初中生受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阅读名著小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导致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往往兴趣乏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典小说的兴趣?笔者以《水浒传》节选
摘 要: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民族文化积淀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将传统节日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整”,能让学生沉浸在节日里,全身心地体验、经历、感悟。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试图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体现活动的趣味性,让传统节日好懂起来;用开放多样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社区活动体现活动的时效性,
【摘 要】数学交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数学活动,其组织和实施已成为执行和实施课标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数学交流的目标是把课堂打造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多元多向互动交流的场所,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结合具体的实践提出了开展数学交流的方式和策略,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
摘 要: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各地的历史、民间艺术、地理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开展应该从本土文化资源着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借助本地文化遗产古迹来启发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合理设置主题,及时掌握小学生动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等策略,激发小学生探究本土文化资源的兴趣。  关键词:本土文化;文化资源;小学;综合实践  一、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摘 要】“担当教育”是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人的教育。为了有效落实“担当教育”,里仁洞小学积极探索,构建了“担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学校以“心存爱、行有道、达天下”为课程目标,在“担当教育”特色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中,以“责任三立”为课程内容,以“四大活动”为实践路径,旨在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及特色活动的开展,培养“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关键词】担当教育;课程建设;特色课程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在迎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使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全国新课程实施至今已近十几年,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毫无疑义的,关键是如何贯彻这一理
【摘 要】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终身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未来职业与生活的支撑性因素。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一生责任意识形成的起点,培养小学生的初始责任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性的。笔者对小学生责任意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以身作则,充当学生楷模;借助活动,树立责任意识;着眼课堂,培养良好习惯;家长配合,进行责任体验。  【关键词
摘 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正常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总存在着各种问题,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影响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笔者主要分析影响中学生课堂纪律因素中的主观因素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纪律;主观因素  几十名性格各异的学生聚在一个班集体求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业,创造一个相
摘 要: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问题又是引发数学思考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数学问题能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思考。其中,数学问题为数学思考提供空间和广度,活问题为数学思考提供活性,深问题为数学思考提供深度。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数学问题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考;问题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循善诱,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指导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  小学生年龄小,善模仿,可塑性强,是行为训练的最佳期。坚持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循善诱,采用切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