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运用与训练三则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题者言:孔子曰:“温因固而知新。”名篇佳作,百读不厌,几年下来,试卷也选用许多扛鼎之作,这里选择几篇,重新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计题型,大家可以结合前面的图例和说明,在做题的过程中仔细体会一下文章结构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004年全国卷Ⅱ)
  老家  孙 犁
  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大大,有时鞋大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②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采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③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喧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④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⑤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⑥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寰巢,游于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⑦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⑧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⑨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⑩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11]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道,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12]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于,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13]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14]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从文章结构角度设题与解答
  1.文章①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能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2)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2.简要概括③④两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两段说明不想再回家的原因,与前文构成突出,推动文章向前发展。结构:与上文的深切思乡形成强烈反差,构成悬念,吸引读者,引发思考。
  3.文章⑥⑦两段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段追述行居无定、流落异乡的一生,表达了无限的伤感。(2)承接上段疑问,是对梦中思念故乡的原因的探求。(3)为下文表达对故乡难以割断之情的铺垫。
  4.文章⑨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2)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3)作者抚今追昔,描写物是人非的老家,表达了内心深沉的悲凉情绪。
  5.联系上下文,请分别说明②⑤⑧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个自然段上承下接,相互呼应,构成了文章的情感主线。②段,承接上文的思乡梦境,下文转向对不想回家理由的追述,使前后文衔接自然。⑤段,呼应思乡的梦境,使文章回归主线,同时,利用设问,使内容转向对一生行居无定的追述。⑧段,呼应前文思乡的内容,并且总领下文思乡的内容。
  6.谈谈文章用“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这句话来结束全篇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现作者对老家房屋早晚要拆除的命运的叹息与无奈,深深感染读者。(2)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催人思索。(3)深化了思乡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试题。(2004年福建卷)
  书  朱 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宇: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殊色的印章,有 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硃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殊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珠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泉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衷,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大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泰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丈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领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从文章结构角度设题与解答
  1.文章首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扣题 (2)引出对书的外观的鉴赏
  2.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主人的命运(2)作书人的命运(3)含意未伸的文人(或“白鹤般兀傲的文士”)的命运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4.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006年全国卷Ⅰ)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住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全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堆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荚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于,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大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竞使馋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采香和罢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
  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原题呈现与专爱精解(吕东伟)
  14题:在“细心的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这道题属于解释词语,解说词语的表现力的题。第一问的答案比较牵强,学生很难形成准确的思路。第一问应该这样设问:为什么不用“听着”却用了“想着”?第二问比较合理,用“想着”,能更深刻的表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深深的品味、思考。
  答案:(1)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所以用“想”比用“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这道题属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抓住“金色的光泽”、“强悍的金色”,从内容上,应可以肯定是赞美务农和农夫的。从结构上看,应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的。
  答案:“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一句,渲染了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以上是内容方面的作用);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待等内容前后呼应。(结构上的作用)。
  16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这道题是理解阐释句子含意的。一是说为什么是阴香,一是解释为什么没有壮怀。因为接触不到阳光,所以是阴香;因为农夫选择的接触阳光的务农生活是壮怀的,而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气和阳光无关,是一种阴柔之美。
  这道题的答案也很难做,“拟人的说法,与农夫的行动形成对比,肯定农夫的阳刚之美”,学生都很难答出。
  答案:(1)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放,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抓住文章中抒情性、议论性较强的语句,从不同方面概括文章的主旨,越全面越好。
  答案: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1)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2)评价夜来香和昙花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3)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如何提高对此类阅读题的解答能力:方法(1)选编名家的散文精品,包括对作家思想、作品风格特点的概述,包括对作品主旨和写作特点的评析,包括对重点词语的解释。方法(2)掌握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如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概括主旨、鉴赏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等等。
  经验教训:对名家的散文分类别进行阅读鉴赏,一周至少阅读鉴赏一篇。所写的读书笔记必须包括:作家的思想,作品的总体风格、总的写作特点。本篇散文的主旨、写作特点、难点句子的解析。
  从文章结构角度设题与解答
  1.文章首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人物、地点,引出后文叙事。
  2.试分析“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呼应题目。(2)创设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3)引出作者疑问,向下文过渡。
  3.文章结尾引用农夫的话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谈谈用这句话作结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呼应上文的“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解答作者思想上的疑问。(2)呼应上文“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进一步明确主题。(3)画龙点睛,对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的肯定与赞美。(4)留下悬念,意味深长,让人深思。
  4.文章为什么突然引入“夜来香和昙花香”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为了引出阳光香味的反面,使文章逻辑严紧,没有纰漏。(2)用来反衬阳光的香味,突出健康、阳刚之美,深化主题。(3)使文章脉络跌宕起伏,更加吸引读者。
  5.“我”是文章的线索,谈谈在这个线索贯穿下文章是怎样将“阳光”的意义逐步引向深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感受春日自然阳光,产生幸福感觉。(2)我观察晒谷的阳光,感受农夫利用阳光的智慧。(3)我闻到阳光的香味,感受农夫的健康生活。(4)我感悟阳光,发现嗅觉在都市里退化的结论。文章从自然到社会,从乡村到城市,逐步深入,揭示了阳光的深刻寓意。
其他文献
[成都之谜]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谜语,谜面是:“1949年10月1日”。还没看要猜什么,我就笑起来,这是谁出的谜语?真傻!还用猜吗?国庆节呗!大不了多几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是顾随(羡季)先生的讲课笔记,记录者是叶嘉莹,乃顾随先生的受业弟子。叶嘉莹,创作与理论兼修,既是个诗人,又是古典诗词研究专家,海内人望,颇有情愫。今
本文主要分析了 2 1世纪我国首例互联网侵权案“《大学生》杂志社诉 2 63首都在线案”中被告网络服务商应否承担间接侵权责任 ,并在对个案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当前我国网络服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7]1453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通
1我借用一个古老的词汇来形容该国的名字。这里没有冬天和春天,三月已是残忍的炎热。草地上已长满丁香,又让阵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我们在柱廊下躲避,等着太阳出来又进入这
历来学者多认为汉魏晋时期的比是比附。本文对大量文献史料中的比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比不是比附而是在各方面有普遍约束力的成例,其中经过汇编的某些比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例。
1雨下得那么大都没有挡住门外的脚步声。母亲叫她:“园园,毛巾。”她没有听见。母亲抟巴了一下湿淋淋的头发,捂住,扭过身喊:“毛巾!”这样她才听到。她连忙从门后的钉子上取
未来已来,但它并未汹涌而来,具体方向尚属未知,因此,身处前沿行业的人,不得不忍受寂寞“为了世界和平,我们曾经拒绝了一笔大单。”Vincross创始人孙天齐半开玩笑地说。几个月
“2016中国国际铅锌周”期间,举办了“绿色发展论坛”。中外行业相关人士分别从锌的应用和市场、欧洲及北美铅电池回收、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湿法炼铅等方面畅所欲言,献
1.旧居闹鬼半年前,郑彦杰因为不愿与同僚同流合污,被从浔州贬到了位于南海之滨的雷州——一个几千人的小小平县当县令。尽管如此,郑彦杰还是打起精神,在赵庭和孙佑这两个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