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关键词】 数学;公开课;教师;主导作用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与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悟一悟、辨一辨、找一找、数一数、折一折、摆一摆、玩一玩”的过程,力图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思考数学的方法,调动学生自己去合作、去自学、去判断,去分析,去表达,促他们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与构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纵观这节课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1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须从大量感性、具体的学习材料中,经过感知、操作,并逐步抽象来认识这一事物的。首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在纸上画了两条直线,可能是怎样画的?然后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本身就是从学生身边搜集学习素材,精心营造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性原则。对所画直线充分的展示、分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后面出现的铁轨、电线杆、小房子、斜拉索桥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 研读教材的意图
教材编写时,一般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难以看清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画平行线这一内容,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教师能深入研究教材,主动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在画平行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注意沟通用已有的工具画平行线和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利用已有工具画平行线的局限性,自然产生怎样画出符合一般要求的平行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现实和学习需要。
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认识不足,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其实,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画平行线的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学,固然可以,学生看图并通过交流也能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画,恐怕自学或交流都无济于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体现在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上。所以,我们看到,教师在学生探索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充分估计了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让学生主动提出“移”的方法。之后,提示学生重点解决怎样移才不容易移歪的问题,并演示靠黑板边“移”不会移歪,给学生以启发,学生最终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发现可以用一把直尺作为“依靠”。教师适度、及时的引導,使得学生有效地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理解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平行线的技能,教师还与学生共同总结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这对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画法还是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8-03-01
【关键词】 数学;公开课;教师;主导作用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与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悟一悟、辨一辨、找一找、数一数、折一折、摆一摆、玩一玩”的过程,力图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思考数学的方法,调动学生自己去合作、去自学、去判断,去分析,去表达,促他们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与构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纵观这节课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1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须从大量感性、具体的学习材料中,经过感知、操作,并逐步抽象来认识这一事物的。首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在纸上画了两条直线,可能是怎样画的?然后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本身就是从学生身边搜集学习素材,精心营造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性原则。对所画直线充分的展示、分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后面出现的铁轨、电线杆、小房子、斜拉索桥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 研读教材的意图
教材编写时,一般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难以看清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画平行线这一内容,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教师能深入研究教材,主动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在画平行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注意沟通用已有的工具画平行线和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利用已有工具画平行线的局限性,自然产生怎样画出符合一般要求的平行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现实和学习需要。
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认识不足,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其实,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画平行线的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学,固然可以,学生看图并通过交流也能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画,恐怕自学或交流都无济于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体现在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上。所以,我们看到,教师在学生探索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充分估计了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让学生主动提出“移”的方法。之后,提示学生重点解决怎样移才不容易移歪的问题,并演示靠黑板边“移”不会移歪,给学生以启发,学生最终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发现可以用一把直尺作为“依靠”。教师适度、及时的引導,使得学生有效地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理解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平行线的技能,教师还与学生共同总结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这对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画法还是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