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期间,北京交通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顺应首都经济和交通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将“做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做交通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作为办学使命,以北京交通行业“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依据,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探索首都交通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在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领导下,历时两年开展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10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成为职教集团的核心实施主体。
依托集团化办学,开展职业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年2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首次校企合作签约活动上,鲁昕副部长把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创新的任务交给学院,在市教委、市交通委指导下,学院参与制定《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经市交通委、市教委联合印发于2011年7月1日在北京交通行业正式实施,9月23日教育部正式向全国转发《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学习借鉴。
作为国内第一个行业颁布的校企合作条例,《暂行办法》解决了职业教育制度缺失问题,在行业内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解决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以制度形式明确了交通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同参与。
2011年9月14日,鲁昕、赵凤桐同志专程来学院调研,充分肯定了校企合作制度创新成果,以及集团化办学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希望学院继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在《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学院依托职教集团搭建起交通人才流动服务平台、师资平台、实训平台、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平台、职业技能鉴定等校企合作五大平台,实现了职教集团内产业链和教育链、产品链和教学链的深层次融合。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院与交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德国巴斯夫、一汽丰田、上海通用等中外优秀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冠名班”“品牌班”。引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标准,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从重点专业入手,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工程技术专家参与下,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全员育人的管理模式,兼职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相结合,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系部、进班级。
开展大专业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双负责人制”,每个专业均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建立校内教学大专业团队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建立导师制。
建设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按照北京地铁公司真实运营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融合教育教学内容,使实训基地不仅满足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生产实习需要,而且还能够开展企业在职培训、应急训练、值岗能力和新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学院与德国宝马、保时捷、奥迪、奔驰以及大众等品牌合作,建设具有跨企业培训中心和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立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组织集团内专家、专业教师开展路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学生在真实的检测工作中辅助专家和教师从而得到锻炼。
构建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平台。学院结合汽车后市场发展开展汽车商务课题的研究,共同开发出管理软件,并积极在北京市汽车维修企业推广,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在市运管局指导下,在北京推广使用水性漆,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在交通企业的应用。
学院积极参与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促进在职员工素质提升,为行业在职员工开展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职业院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岗前的职业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适应北京市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学院源源不断输送优秀毕业生,保障了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校生连续5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丰田杯”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共获得4个冠军、8个一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国同类学校首位。毕业生代表所在企业参加第一、二届雷克萨斯全国职工服务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冠军。过硬的教育质量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一汽丰田、上海通用连续多年将全国综合办学水平第一名授予学院。学院与德系五杰汽车企业合作培养汽车机电职业人才,德方在对合作院校的评估中认为学院汽车专业办学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市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中,70%的管理及技术骨干均是学院的毕业生。
适应北京市地铁建设发展要求,学院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京港地铁公司、香港铁路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改革,使学院在地铁人才培养质量上显著提升,很好地满足了北京地铁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员缺口,保障了地铁安全运营。
学院连续三年承办“路政杯”北京交通路政行业职工技能竞赛,组织集团内专家制定竞赛方案,组成裁判队伍,负责裁判工作,为北京市路政行业一线员工提供了展示、比拼技能的舞台。学院公路质检中心承接全市路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全市道路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发挥集团核心校引领作用,主动服务全国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地铁相关专业,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考核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均不统一,教学质量良莠不一,开展教学基本标准建设,提升全国地铁人才培养的质量势在必行。学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牵头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全国20余所交通职业院校以及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等企业参加了专业委员会。学院面向全国举办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邀请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港铁(国际)轨道交通培训有限公司有经验的师资授课,保证培训质量。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四个专业,完成高职教学标准的制定,从而填补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规范文件的空白,推动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院参与并推动了京津沪三个交通职教集团跨区域合作工作,形成了三大集团定期联席会议机制,以推进京津沪交通职教特色专业、促进三地交通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立足京津沪三地物流事业发展,开展物流专业的跨区域、集团化合作,通过三地教师专业比武、技能大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跨区域发展的道路。
2012年,学院代表职教集团参加了国务院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与当地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输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帮助滇西贫困山区孩子走上成才之路,从而带动他们的家庭脱贫,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为当地职业学校培养师资,为交通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
抢抓机遇,不断提升交通职业教育服务行业跨越发展的能力
进入“十二五”,北京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交通进入了建设世界级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新阶段,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攻坚阶段。在市交通委领导下,学院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知名交通研究机构Frauenhofer研究所及德国企业合作。围绕北京市交通行业急需的专业,引进德国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开展课程合作,为北京市大型交通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建立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同时,面向北京市交通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开展高端培训,培养高级技术管理精英团队,为北京市世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储备管理技术领导者。建立中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应用课题研究。组织中德双方专家组成研究团队,针对北京综合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管理及技术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型研究。由中德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研发,形成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依托集团化办学,开展职业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年2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首次校企合作签约活动上,鲁昕副部长把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创新的任务交给学院,在市教委、市交通委指导下,学院参与制定《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经市交通委、市教委联合印发于2011年7月1日在北京交通行业正式实施,9月23日教育部正式向全国转发《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学习借鉴。
作为国内第一个行业颁布的校企合作条例,《暂行办法》解决了职业教育制度缺失问题,在行业内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解决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以制度形式明确了交通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同参与。
2011年9月14日,鲁昕、赵凤桐同志专程来学院调研,充分肯定了校企合作制度创新成果,以及集团化办学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希望学院继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在《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学院依托职教集团搭建起交通人才流动服务平台、师资平台、实训平台、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平台、职业技能鉴定等校企合作五大平台,实现了职教集团内产业链和教育链、产品链和教学链的深层次融合。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院与交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德国巴斯夫、一汽丰田、上海通用等中外优秀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冠名班”“品牌班”。引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标准,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从重点专业入手,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工程技术专家参与下,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全员育人的管理模式,兼职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相结合,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系部、进班级。
开展大专业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双负责人制”,每个专业均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建立校内教学大专业团队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建立导师制。
建设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按照北京地铁公司真实运营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融合教育教学内容,使实训基地不仅满足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生产实习需要,而且还能够开展企业在职培训、应急训练、值岗能力和新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学院与德国宝马、保时捷、奥迪、奔驰以及大众等品牌合作,建设具有跨企业培训中心和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立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组织集团内专家、专业教师开展路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学生在真实的检测工作中辅助专家和教师从而得到锻炼。
构建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平台。学院结合汽车后市场发展开展汽车商务课题的研究,共同开发出管理软件,并积极在北京市汽车维修企业推广,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在市运管局指导下,在北京推广使用水性漆,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在交通企业的应用。
学院积极参与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促进在职员工素质提升,为行业在职员工开展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职业院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岗前的职业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适应北京市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学院源源不断输送优秀毕业生,保障了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校生连续5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丰田杯”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共获得4个冠军、8个一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国同类学校首位。毕业生代表所在企业参加第一、二届雷克萨斯全国职工服务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冠军。过硬的教育质量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一汽丰田、上海通用连续多年将全国综合办学水平第一名授予学院。学院与德系五杰汽车企业合作培养汽车机电职业人才,德方在对合作院校的评估中认为学院汽车专业办学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市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中,70%的管理及技术骨干均是学院的毕业生。
适应北京市地铁建设发展要求,学院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京港地铁公司、香港铁路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改革,使学院在地铁人才培养质量上显著提升,很好地满足了北京地铁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员缺口,保障了地铁安全运营。
学院连续三年承办“路政杯”北京交通路政行业职工技能竞赛,组织集团内专家制定竞赛方案,组成裁判队伍,负责裁判工作,为北京市路政行业一线员工提供了展示、比拼技能的舞台。学院公路质检中心承接全市路桥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全市道路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发挥集团核心校引领作用,主动服务全国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地铁相关专业,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考核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均不统一,教学质量良莠不一,开展教学基本标准建设,提升全国地铁人才培养的质量势在必行。学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牵头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全国20余所交通职业院校以及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等企业参加了专业委员会。学院面向全国举办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邀请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港铁(国际)轨道交通培训有限公司有经验的师资授课,保证培训质量。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四个专业,完成高职教学标准的制定,从而填补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规范文件的空白,推动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院参与并推动了京津沪三个交通职教集团跨区域合作工作,形成了三大集团定期联席会议机制,以推进京津沪交通职教特色专业、促进三地交通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立足京津沪三地物流事业发展,开展物流专业的跨区域、集团化合作,通过三地教师专业比武、技能大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跨区域发展的道路。
2012年,学院代表职教集团参加了国务院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与当地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输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帮助滇西贫困山区孩子走上成才之路,从而带动他们的家庭脱贫,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为当地职业学校培养师资,为交通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
抢抓机遇,不断提升交通职业教育服务行业跨越发展的能力
进入“十二五”,北京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交通进入了建设世界级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新阶段,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攻坚阶段。在市交通委领导下,学院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知名交通研究机构Frauenhofer研究所及德国企业合作。围绕北京市交通行业急需的专业,引进德国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开展课程合作,为北京市大型交通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建立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同时,面向北京市交通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开展高端培训,培养高级技术管理精英团队,为北京市世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储备管理技术领导者。建立中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应用课题研究。组织中德双方专家组成研究团队,针对北京综合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管理及技术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型研究。由中德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共同开展研发,形成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