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地方特色、研究性的歌曲分析与创作教学

来源 :音乐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艺术形式简单,形象生动,易于传播,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歌曲分析与写作课程》,对于即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学生来说是其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这门课程中西方的作曲技法内容不断补充完善,体系逐渐完整。如何打破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分析、创作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优秀歌曲作品,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研究性的歌曲分析与创作教学,已成为歌曲分析与创作课程改革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歌曲分析与创作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有关《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材频繁出版面世,由于作者知识结构、创作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虽然对教材章节顺序的安排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不同教材之间存在侧重点不同,深入程度不同,但实质上内容大同小异。通常分为歌词、歌曲的音乐主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的整体写作与钢琴伴奏、多声部歌曲的写作等几个方面。从教程的体系及其内容来看,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对本土原生态民歌认知严重欠缺
  虽然教材的前言中强调要突出民族性,但是教材中所采用的例子多为西方经典的艺术歌曲以及近现代、当代国内优秀的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很少涉及到本土原生态民歌,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课程知识体系的安排应当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体验。
  2、侧重讲授。研究性不足
  从课程的知识体系来看,教程注重的是歌曲分析,虽然在作业栏中有安排练习,但是没有提供范例、练习指导以及相应的音响。加上师范类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教师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授上,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制约了学生歌曲创作灵感的激发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呢?美国吉米·卡库里斯著,伯克利出版社出版的《流行歌曲写作教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教程中不再是知识点系统地罗列,每一节课有一个知识点,针对相应知识点运用不同的技法去创作,提供相应的音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总结。此外,还提供相应的律动音响让学生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的研究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运用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尤其是原生态民歌的运用,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原生态民歌在歌曲分析与创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口头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唱形式,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把原生态民歌运用到歌曲分析与创作中去,开展研究性的教学,将会使青年一代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产生重大意义。
  1、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民歌。它由人们口头即兴创作,用方言的形式来演唱,并以口头传授的形式得以传承,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它是当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感情,是大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这些反映瑶族文化的历史长歌、寓言故事、神州传说、生活知识、生产斗争、恋爱情歌的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加深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体验
  原生态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产和生活娱乐中产生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在高校的歌曲分析与写作中引入原生态的民歌素材,通过对当地原生态民歌的分析,对于了解当地人们的劳动、生活以及习俗,加深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3、加强原生态民歌在高校的传承
  将原生态的民歌引入到高校歌曲分析与创作课堂中来。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音乐文化传习地的高校,除了要承担传承民歌等非物质文化的义务,还应承担培养保护非物质文化专业人才的义务。
  在课堂之余,还可以通过采风,进一步向民间音乐家学习,加强本土文化的认知,推进理论的创新。此外,通过对原生态民歌欣赏、分析、改编,甚至是具有地方特色歌曲创作的方式,将原生态音乐融入到高校歌曲分析与创作课堂当中,尽快解决高校教育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认知严重欠缺的现状,将本土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高校教育的传承结合起来,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高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粤北瑶族原生态民歌的创造性运用
  瑶族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民间广泛传播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价值的各种口头文学,都是以民歌的形式得以流传下来的,因此民歌是传播瑶文化的重要载体。粤北瑶族民歌种类丰富,有历史歌、歌堂歌、知识歌、劳动山歌、风俗歌、情歌、儿歌以及舞歌等种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下面以粤北瑶族原生态民歌的特征,结合民歌实例,谈一谈在歌曲分析与创作在课堂中的运用。
  1、衬词、衬腔的艺术处理
  粤北瑶族原生态民歌中的衬词、衬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无歌不衬”。甚至很多民歌是根据衬词来命名的,比如在耍歌堂中唱的歌由于运用“优嗬嗨”被称为“优嗨歌”;又如在坐歌堂活动中歌曲运用“纳发”而被称为“纳发调”等。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定几首民歌,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问题:衬词、衬腔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运用部位在哪里?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分析衬词、衬腔的特征。
  例如,连南排瑶耍歌堂“优嗨歌”中,运用的衬词有:优、嗬、啊、嗨、哎、唔、啰唉、咿等,运用在乐句的开始、结束以及乐句的中间,这些口语化的衬词并没有实义,只是用来烘托气氛和表达情绪的,这些优美的衬词、衬腔洋溢着粤北瑶族人民浓浓的生活气息。见下例。
  在学生分析总结出衬词、衬腔的特征之后,可以给出几个没有衬词、衬腔的旋律,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让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衬词、衬腔。这不仅是对创作技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了解了粤北瑶族“耍歌堂”的艺术特征,也是对粤北民歌深层次的艺术体验。   2、歌词结构的处理
  粤北瑶族民歌的歌词都是瑶族人民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没有严格的押韵,较多地加入叠字、重字、固定衬词,常采用借喻、比兴的手法,艺术形象生动。歌词通常以三、七、七、七体或者是七言四句体居多,也有少量其它结构的歌词。其中部分歌词的组合形式很有特点,采用“取尾搭头”或“取头搭尾”的返唱手法,在演唱中加入衬词、衬腔,将四个乐句的歌词扩展成为八个乐句的唱腔。这种独特的歌词处理手法。充分地体现了粤北瑶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粤北瑶族的民歌形式多样,在课堂中可以选择某一种类型,让学生做一项专题研究。比如选择坐歌堂歌“纳发调”为分析内容,不难发现其独特的歌词处理手法。例如。用“纳发调”唱的《盘王歌》歌词:“盘王置天又置地,又置山河又置田刘三置歌又置曲。留给瑶人世上传。”这四句歌词通过返唱的手法扩展成了八个乐句。此外,在掌握瑶族歌词返唱手法之后。可以选择不同的歌词让学生进行创作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仅掌握了歌词结构处理的手法,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瑶族的民间文化,体会了瑶民独特的审美情趣,见下例。
  3、旋法特征的借鉴
  粤北原生态民歌中的“纳发调”、“优嗨歌”、“平地瑶调”、“盘王歌调”以及“兰山声”等,这些民歌的音域通常限于六度以内,旋律起伏较小。旋律运用衬词衬腔,多为散拍子,音乐材料较为统一,通常有一个主导旋律,然后反复自由地进行变唱。
  本地瑶“兰山声”《奉酒歌》(见例3)的调式音列不足五声,是由“so、la、do”所构成的三音歌,最后结束在“so”音上,是B徵三声调式。歌曲旋律由“so、la、do”三个音结合着不同的节奏所构成,歌词共有十段,从第一杯酒开始劝到第十杯酒,生动描绘了酒桌劝酒的情景。在总结出《奉酒歌》调式特征之后,让学生进行变唱练习,从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连州市三水桂榜山的本地瑶民歌《日头落岭来会伴》(见例4)音域在六度音程内(g-e2),是d商五声调式。歌曲的主导旋律是“so、la、do、re”,旋律动机在乐曲中通过逆行、局部音程重复等手法,结合节奏的自由变化以及倚音、滑音的运用。进行自由的变唱,旋律优美,描绘了瑶民翻山越岭来坐歌堂的情景。在分析归纳了旋法特征之后,运用动机发展手法借鉴到民族风格歌曲创作之中。还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主导旋律让学生进行民歌改编、创编,从而创造出具有粤北瑶族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从中体会到歌曲创作的趣味,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各种歌曲的旋法特征,并体会音乐的表现作用。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高校歌曲分析与创作课堂中引入原生态民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条能激发兴趣的便捷之路。对于高校而言,能尽快填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认知的严重缺失,将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高地。对于培养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福雷是19世纪20年代法国音乐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新颖的创作思想及作曲技法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超前的。他创造了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音乐语言。文章遵循以点及面的原则,通过对福雷钢琴作品——夜曲在音乐形象、和声、调性、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这位作曲家创作个性的形成背景,并总结出其古典而浪漫,形式严谨而内容奔放的作品风格特征。  关键词:福雷;夜曲;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
期刊
(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100011)摘要:“移步不换形”是梅兰芳的戏曲艺术主张。本文从介绍此语的提出入手,谈及梅兰芳在艺术生涯中,为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做出了不懈努力;由此引申谈及戏曲音乐创作的程式性、渐变性,以保持戏曲音乐既“熟悉”、又“新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梅兰芳;移步不换形;戏曲音乐创作;熟悉;新鲜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1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周煜国先生开始涉猎民族器乐创作,30余年笔耕不辍,加之长期担任民族管弦乐队指挥,使其与自身创作相得益彰。古筝与钢琴(管弦乐队)《云裳诉》、中阮协奏曲《山韵》、民族管弦乐《春晓》《舟山掠影》《滇乡风俗画四帧》等一批代表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成为演奏家和各地民族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2014年,周煜国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夏日骄阳》在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活
期刊
摘要:章华英博士《古琴》一书在写作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严密、自成体系;二是内容丰赡、史料详实;三是观点新颖、语言通俗。但是同时该书也存在某些观点欠深入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古琴;古琴文化;发展轨迹;谱式;流派;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5)01-0095-05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章华英博士撰写的《古琴》①一书,在文化部孙家正部长的关心下,于
期刊
摘 要:肖邦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而夜曲是其钢琴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作品的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等方面对肖邦夜曲中最优美的一首《升F大调夜曲》OP15No.2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曲式学分析,以期能窥其夜由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肖邦;夜曲;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3-0032-03    一、引言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踏雪寻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用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节奏入手,学唱《踏雪寻梅》单声部歌曲。  2、用先听、后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曲作者黄自,词作者刘雪庵。  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延音线的时值,,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
期刊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有关彝族的风土人情,并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理解并记住彝族语言“阿里里”。  2、学生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三角铁、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彝族歌曲的特点,体验歌曲情绪。  【教学过
期刊
摘 要:钢琴演奏者,技术、技巧是必备基础,而上乘的演奏还必须配合有情感的启发、领会和副合。钢琴演奏中的“技”与“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完美、和谐、统一对钢琴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演奏者需用足够的心智来控制两者的平衡。  关键词:钢琴演奏;情感;技巧;平衡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3-0054-04    学习钢琴,如果止步于技巧,就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传播学观点,通过对2500多年来,历史上孟姜女音乐群体的形成、流变,现行[孟姜女调](下称[孟调])的形成、传播和它对越剧女腔音乐的影响等的探讨,认为一首[孟调]发展了一个越剧声腔,犹如说一首民歌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认为,2500多年前的孟音乐与2500多年后的孟音乐传承方式的一脉相承,说明“在传播中生存,在合流中发展”是传统音乐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而赖以生存、发展的哲学基础则
期刊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巴洛克时期伟大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其音乐创作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创作类别主要有两个载体:第一是宗教音乐,第二是世俗音乐。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创作于1720年的复调音乐——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曲目,为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