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就高中化学新课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特点有:一是鲜明的时代性。由于过去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科学无论在基础研究上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对大家发展有用的化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突出的时代特征还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上,师生的关系将构建为一种新型的和谐、民主、尊重、教学相长的关系;突出的时代特征还体现在对我们“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上。
因此新课程中要求同学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到化学学习中。多实验、多思考、多探究、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坚实的基础性。由于高中教育已经转变为面向全体的大众教育,化学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塑造化学方面的“专长”,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的学科理论和从事化学事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化学教学全面提高大家的化学学科素养。
新教材共8个模块: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是面向全体的,另6个选修模块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前两个模块的特点是十分重视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后四个模块主要是渗透化学思想的教育,同时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后6个选修模块不是每个学生都要选择,如果发展方向是化学的学生则在6个模块中选择要求的几个,而非化学方向的学生则需要再完成1个模块(2个学分)即可。三是突出的选择性。课程要求给了学生、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评价方式多样化、习题类型多样化、获取资源的方式多样化等,为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变化
1.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高中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对这一改革精神产生了误解,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重要了,于是课堂上开始“谨小慎微”起来,唯恐讲多了,宁可多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也不落个包办代替的“罪名”。
其主要表现:一是讲不透。如“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教学中,只简单说明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金属不能继续与硝酸反应。而对这层氧化膜受热时会被破坏,以及铁、铝能与稀硝酸反应等,却一字没提,致使一些学生忽视了钝化是在“常温下”这一必备条件,误认为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钝化”,都可用铁、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或稀硝酸;
二是该讲的不讲,盲目让学生自学。有些教师把一些很难理解的知识,如“物质的量”、“盐类的水解”等概念,及“化学平衡”、“物质结构”、“蓄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性强的内容,放给学生自学,让学生去“死啃”,结果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三是少讲多做题。有些教师把“精讲多练”理解为少讲多做题。
如“化学平衡”教学,教师只对概念本身含义作简要讲解,而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不进行分析,该强调的不强调,怕讲多了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匆忙讲完后,抛出一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说法是否正确的习题,想通过多做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果学生由于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题做不对,或不会做。
2.是否每堂课都要设置自主探究教学。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一哄而上,大有课堂教学必探究之势,但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主要有:一是追求活动形式,使探究学习表面化。如“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总结讨论,结束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性。二是探究学习的选题不当。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概念的教学,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学生虽然进行了探究,但对这些概念的形成还有距离,教师还得从头讲起,学生的探究走了过场。这种没有知识基础的探究,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知识产生模糊认识;三是把探究学习庸俗化,认为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就是探究学习。
如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①什么叫可逆反应?②什么叫化学平衡?③为什么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然后根据问题去探究学习。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实际上,这是把探究学习演变成了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教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解答问题不是探究,因为问题早有了答案,解决问题就是寻找正确答案。
探究则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上讲,探究的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四是采取了“放羊式”的探究,或能“放”不会“收”。有些教师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看作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把很多内容放给学生去探究,殊不知,多数情况下所探究的内容都是学生已会的,或一看就会的,或者是经过努力去探究也无法弄懂的。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在教学中会不经意地走入这样或是那样的误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高中教师能从全局上去把握新教材的体系、改良自己的教育观念,我们会在新课改中取得成功的!学生从中取得利益。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特点有:一是鲜明的时代性。由于过去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科学无论在基础研究上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对大家发展有用的化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突出的时代特征还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上,师生的关系将构建为一种新型的和谐、民主、尊重、教学相长的关系;突出的时代特征还体现在对我们“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上。
因此新课程中要求同学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到化学学习中。多实验、多思考、多探究、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坚实的基础性。由于高中教育已经转变为面向全体的大众教育,化学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塑造化学方面的“专长”,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的学科理论和从事化学事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化学教学全面提高大家的化学学科素养。
新教材共8个模块: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是面向全体的,另6个选修模块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前两个模块的特点是十分重视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后四个模块主要是渗透化学思想的教育,同时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后6个选修模块不是每个学生都要选择,如果发展方向是化学的学生则在6个模块中选择要求的几个,而非化学方向的学生则需要再完成1个模块(2个学分)即可。三是突出的选择性。课程要求给了学生、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评价方式多样化、习题类型多样化、获取资源的方式多样化等,为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变化
1.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高中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对这一改革精神产生了误解,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重要了,于是课堂上开始“谨小慎微”起来,唯恐讲多了,宁可多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也不落个包办代替的“罪名”。
其主要表现:一是讲不透。如“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教学中,只简单说明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金属不能继续与硝酸反应。而对这层氧化膜受热时会被破坏,以及铁、铝能与稀硝酸反应等,却一字没提,致使一些学生忽视了钝化是在“常温下”这一必备条件,误认为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钝化”,都可用铁、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或稀硝酸;
二是该讲的不讲,盲目让学生自学。有些教师把一些很难理解的知识,如“物质的量”、“盐类的水解”等概念,及“化学平衡”、“物质结构”、“蓄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性强的内容,放给学生自学,让学生去“死啃”,结果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三是少讲多做题。有些教师把“精讲多练”理解为少讲多做题。
如“化学平衡”教学,教师只对概念本身含义作简要讲解,而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不进行分析,该强调的不强调,怕讲多了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匆忙讲完后,抛出一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说法是否正确的习题,想通过多做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果学生由于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题做不对,或不会做。
2.是否每堂课都要设置自主探究教学。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一哄而上,大有课堂教学必探究之势,但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主要有:一是追求活动形式,使探究学习表面化。如“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总结讨论,结束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性。二是探究学习的选题不当。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概念的教学,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学生虽然进行了探究,但对这些概念的形成还有距离,教师还得从头讲起,学生的探究走了过场。这种没有知识基础的探究,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知识产生模糊认识;三是把探究学习庸俗化,认为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就是探究学习。
如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①什么叫可逆反应?②什么叫化学平衡?③为什么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然后根据问题去探究学习。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实际上,这是把探究学习演变成了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教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解答问题不是探究,因为问题早有了答案,解决问题就是寻找正确答案。
探究则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上讲,探究的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四是采取了“放羊式”的探究,或能“放”不会“收”。有些教师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看作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把很多内容放给学生去探究,殊不知,多数情况下所探究的内容都是学生已会的,或一看就会的,或者是经过努力去探究也无法弄懂的。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在教学中会不经意地走入这样或是那样的误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高中教师能从全局上去把握新教材的体系、改良自己的教育观念,我们会在新课改中取得成功的!学生从中取得利益。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