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里的走动式管理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上图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三视图,老师在课堂里讲述了三视图的画法,并且也强调了图中尺寸应把握的原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但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看,错误率非常高,于是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些学生补课,可是花费了不少时间效果并不佳,学生很反感老师侵占了他们的娱乐时间,老师也很委屈,她是牺牲了自己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啊,能不能不要侵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在课堂里就提高学生知识的接受效率呢?我尝试了在数学课堂里实行走动式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走动式管理的概念
  
  走动式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与瓦特门在1982年出版的名著《追求卓越激情》一书,书中提到,表现卓越的知名企业中,高阶主管不是成天待在豪华的办公室中等候部属的报告,而是在日理万机之余,仍能经常到各个单位或部门走动走动,该书作者因此建议,高阶主管应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走出办公室,实际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并给予加油打气。
  敏锐的观察力是走动管理成功的要素,我们把走动式管理从企业移植到数学课堂中来,在走动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到课堂的情境与学生透露出的讯息;同时通过询问、回答、肢体语言等,对讯息做出及时的回应,走动式管理要完成三大目标。
  
  1 倾听
  老师和学生毕竟属于不同的类别,学生可以不了解学生,但老师却不能不洞悉自己的教育对象,走到学生中间去,才能知道学生的心声,每个时期每一天学生的状态都不同,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全面关注
  走动式管理并非只是在课堂里走来走去,而是要在走动的过程中捕获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反馈,关注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针对这些细节安排合理的教与学,
  (2)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学生的个性千姿百态,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老师不仅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还要练就一双能弹拨每一位学生心弦的灵巧的手,不同的学生被放在不同的教学点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有机会发挥,
  
  2 指导
  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倾听的收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无论是学生的自由讨论,还是请他们回答问题,趁热打铁总是效率最高的,如果过了这个时段,学生就不在那个状态中了,有时并不需要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将他们引入合适的途径,他们白会找到正确的路径,
  (1)同时处理多种情形
  每个学生的问题总是不尽相同,在走动的过程中,一一给予指导,相比学生跑到办公室来找老师,省时省力多了,学生也容易克服对老师畏惧的心理压力,
  (2)建设性地批评学生
  学生有错要批评,但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被人批评,科学地批评是一门艺术,有的人适合全班性批评,大多数学生对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用眼睛真诚的注视着他,悄悄地告诉他哪里出现了问题的老师心存感激,
  
  3 协助
  有多少学生会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其实这样的学生几乎不存在,他们更喜欢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自己体会HJ来的感受,在这思考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必要的指点,让他们自己经历从零开始的喜悦,正如老师预料中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既是老师期待他们掌握的知识,也是他们自己渴望拥有的成功,学生快乐了,老师成功了,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使课堂生动有趣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创造契机保证流畅的过渡
  常常会在课堂里出现一些尴尬: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置若罔闻;有个异样的声音从学生中传出来,他有不同的观点;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等等。走到学生中间去,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会对上课的内容置若罔闻呢?说明老师不知道学生心中知识层次的深浅;为什么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呢?因为老师没有关注这些孩子的思想;为什么学生会无从下手呢?老师选择的问题不适合这些学生,老师通过走动式课堂管理,了解学生心中的实际状况,对教学作适当的改动,就能针对学生的胃口,成功过渡酸涩的环节,
  
  三、走动式管理在数学课堂里的实施方式
  
  1 走动式批改
  顾名思义,走动式批改就是在教室里边走动边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一节课往往设计有学生的练习,与其让老师站在讲台前远离学生,不如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的作业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招其实非常管用,学生不动,老师动,几分钟下来,就对学生的状况摸得一清二楚,无论是全班性知识的补充还是个别辅导,都能够立竿见影,
  
  2 走动式询问
  老师课堂提问的时候,是站在讲台上好呢,还是走到学生面前去好?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给些鼓励,给些暗示,站在他的面前效果当然好于前者,孩子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你清晰地看到了他的学习状态,如果他掌握某些知识的程度比较低,老师可以给他适当的暗示,如果他情绪不佳,老师可以给他必要的鼓励,如果他想偏了,老师可以提醒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他,成就他。
  
  3 走动式讨论
  学生讨论与老师无关吗?老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气氛明显热烈,讨论的广度和深度都要比没有老师参与的小组大且深,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学生讨论不起来,或者讨论的问题也不是老师要求的内容,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成了学生讨论游戏的场所,老师的作用非同一般,他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也能让讨论的主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直达议题的高潮。
  
  四、数学课堂里走动式管理带来课堂的高效率
  
  1 全面准确的信息量——及时反馈学生的接受情况
  老师也许洋洋洒洒地结束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可是学生掌握了吗?回家作业能检验学生课堂的接受效率,可是等到第二天反馈的信息,老师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改正,一堂数学课的重点是有限的,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摸透了,那么在课堂里就解决了问题,不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老师轻松了,学生也减负了,
  
  2 无处不在的监督力——老师的眼睛游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
  老师总让学生感到敬畏,有老师的地方,学生总会收敛起调皮的一面,而把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老师,想睡觉的学生看你在边上怎么也得打起精神来,懒得动脑筋的看你盯着他,不好意思傻愣着,
  
  3 容易接近的亲和力——增加老师的亲和力,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中小学生明显对喜欢的老师的课感兴趣,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消化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热爱孩子的老师被孩子热爱,也连带热爱他所教的学科,和老师的距离太远,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学生惧怕老师,那他就会惧怕数 学,惧怕深入地钻研数学,只能做到浅尝辄止。
  
  4 省时省力的高效率——提高数学课堂的利用率,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
  有的课堂里5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外一小时可能都补不回来,学生讨厌老师课后揪住他们不放,老师也不乐意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学校要求老师拿出学生的成绩来,老师黔驴技穷只好下课抓学生补课,学生越来越厌学,老师越来越厌教,走到学生中间去,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常让学生在课堂里完成一份试卷的选择填空题,既减轻了学生回家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走动式管理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去,才能把教学工作安排到实处。
  
  五、问题的解决
  
  回到我们最初的三视图问题中来,改变原有的上课模式,在课堂里增加这些环节,
  
  1 必须有学生针对性练习的时间
  
  2 老师在学生练习时边走动边批改,及时掌握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哪里,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基本形状有没有出错,某行某列有几个立方块?
  (2)三视图的排列位置是否出错?
  (3)尺寸原则有没有问题:长对正了吗,高平齐了吗,宽相等了吗?
  (4)图画完后,作答了吗?
  这些问题在老师走动式批改中得以修正,不必等到第二天作业批改后返回订正。
  
  
  3 对同类问题的举一反三:直三棱柱和四棱锥的三视图
  扫视课堂一圈,从刚才的作业反馈中了解每一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掌握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低到高谈自己的想法,在询问过程中,答案在不断地完善,学生出现的错误在逐渐减少,掌握的层次在逐渐提高,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也在走动中被发现,被唤醒,被激活。
  
  4 把直三棱柱转换一个方向,三视图明显发生了政变
  请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老师走入不同的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力量薄弱的小组特别关注,对讨论到位的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了解了不同小组的谈论细节后,请他们分别发表自己组的看法,老师点评,把三视图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解决。
  经过这些环节的演练,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会下降很多,基本上只有极个别学生的作业需要返工了,
  数学课堂里的走动式管理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它不仅给学生减轻了负担,也给老师减轻了负担,老师可以不再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抓学生订正作业、补习功课上,而是放在如何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上。
其他文献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实施了'一二三六'工程,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两年合格,三年胜任,六年成为骨干,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是完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弊端深受人们诟病。如何改善这一令人头疼的状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对阅读教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抓住设问教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一、 何谓设问教学  何谓设问教学?设问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笔者就现代家庭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数学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和要求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转化问题”是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 G.波利亚一再指出:“当原问题看来不可解时,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会迂回绕过不能直接克服的障碍,就在于能想出某个适当的辅助问题. ”这就是说,当我们碰到困难的问题时,要善于变化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识、
对于一些"爱撒谎"的学生,作为教师,教育策略有很多:从学生的认识发展上找原因,不上纲上线;信任是教育的基础,要相信学生;爱与智慧同样重要;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反思。
经力学专家评审、数理科学部工作会议及基金委员会委务会审议,2010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确定(见附表1).现将有关信息公布如下: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4+3”艺术教育策略的建构和实施,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开展,带来
今年是中国导弹之父,战略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诞辰100周年,钱学森教授后期主要致力于对系统科学的研究,我们学习钱学森的学术思想,应该更多地了解他在系统科学方面的论述.这中间学习
学生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往往会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全、全而不快”的现象。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本质上属于准程序性知识,很难通过用陈述性知识传授的方法(默写和背诵)来获得,须
本文回顾了自由来流扰动引起的边界层旁路转捩研究进展,所讨论的自由来流扰动包含高湍流度自由来流和尾迹两大类.首先介绍旁路转捩的定义、途经及其与规则转捩的区别;继而讨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