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英汉颜色词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成因分析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本无色彩,只是人类语言赋予其以不同的颜色。但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表征世界色彩的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无不印刻着本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的痕迹。本文依据语言文化学的相关学理,对俄英汉语中“黑”“白”颜色词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进行成因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俄英汉 颜色词“黑”“白” 语言世界图景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14-02
  当今语言学研究已进入“人类中心论范式”阶段,“人类中心论”强调“人本主义”,将人与语言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就是以“人的因素”为核心的语言、思维、现实三者关系的互动研究。词语是人类对事物的命名,集中体现着人与语言、现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的最佳体现形式,颜色词作为词语的一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可以体现某民族的时代特点,反映其生活习俗、审美标准、文化心理等。本文以俄英汉民族“黑”“白”颜色词为例,对其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作成因分析。
  一、颜色词与语言世界图景的关系
  语言世界图景通常被认为来自洪堡特提出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洪堡特,2000:70)的理论假设。每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形成该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语言化、符号化、语义化表达,它是历史形成的、某一语言社团对外部世界素朴的观念认识的总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感知与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语言,现实世界得以观念化表达,从而形成该民族世界认知的统一的观念系统,各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因此其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图景既有共通性,又有民族性”(吴国华,彭文钊,2003:5)。
  颜色词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叶,60年代末美国的伯林(Berlin)和凯(Kay)发表论著《表示颜色的基本词汇》,标志着颜色词理论的形成。对基本颜色词的研究存在两大学派。“其一是伯林和凱学派,他们认为人类语言有11个普通颜色范围:白、黑、红、绿、黄、蓝、粉、红、橙、棕灰,颜色词具有普遍性;其二是康克林学派,他们指出一种语言的颜色词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记录本民族感知色彩的经验的,颜色词中表现出语言的相对性。”(王蜀豫,2003:32-33)伯林和凯学派以及康克林学派对基本颜色词的研究体现了各民族语言的普适性和民族性,因此对其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进行成因分析是有意义的。
  “语言世界图景是某一民族通过词语呈现出来的世界图像”(华劭,2003:324)。颜色词作为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语言中的反映,不仅是对客观色彩的描述,也包含着人们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文化语义。人们赋予颜色各种不同的含义,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人们甚至还赋予同一种颜色不同的含义,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为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我们有必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二、俄英汉中“黑”“白”颜色词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成因分析
  “黑”“白”颜色词在俄英汉民族中既有相同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也存在不同的表征颜色的方式,对其成因的分析和阐释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一)相同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成因分析
  1.共同的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它不仅研究特定民族集团下人们的社会行为,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民族心理可以反映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喜好等,俄英汉民族对颜色词“黑”“白”产生的共同联想意义反映了其共同的民族心理。提到“黑色”,人们都会联想到黑暗、艰难、恶毒等;提到“白色”也同样都会联想到纯洁、明亮、清洁。
  2.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也越来越强烈。俄、汉语言中就有不少来自英语的仿造词。例如:white collar→белые воронички(白领)、the White House→белый дом(白宫)、white powder→белый порошок(白粉,指毒品海洛因)、white book→белая книга(白皮书)、black book→чёрная книга(黑皮书)、black box→чёрный ящик(黑匣子)、black hole→чёрная дыра(黑洞)等。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现代社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受外来文化影响,“黑”“白”颜色词的新增意义也趋于一致,如“白色污染”“黑色食品”等。
  3.传统习俗的影响
  许多传统习俗源于古代,传至当今。传统习俗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并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战争中交战一方举白旗在最初意味着休战谈判,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为投降的标志,直至今日。这一传统习俗被所有国家承认,因此在俄英汉民族文化中“白色”就具有了共同的民族语义。
  (二)不同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成因分析
  1.地理环境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陆,纬度高至北极,每年十月至第二年五月冰雪覆盖,因此在俄罗斯“白色”就具有了独特的民族语义。如белые ночи(白夜)是俄罗斯唯美的北国风光,белые мухи是弥漫大雪的形象写照,белая Олимпиада(白色奥运会)自然就是冬季奥运会。俄罗斯森林覆盖率极高,黑压压的森林密不透风,чёрный лес(阔叶林)就是茂盛植被的形象表达。在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因此那里的土壤被称为“黑土地”。
  2.宗教信仰
  基督教文化里白神是幸运和幸福之神,黑神是恶神,因此在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俄罗斯,人们常常重白忌黑,信教徒通常穿白色衣服参加教会仪式和礼拜。人们也可通过信教徒的着装颜色区分其修行方式,чёрное духовенство(黑衣修士)指不结婚的教士,белое духовенство(白衣修士)指允许结婚的教士。同样,英美国家也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许多颜色词与基督教文化紧密相连。例如: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耶稣受难日)指凶险不祥的日子,a white Soul指代纯洁的灵魂。   汉文化里僧徒常着黑袈裟,故名“黑衣”,如南朝僧人宋释惠琳善谈论,文帝(刘义隆)常与其议朝政,时称“黑衣宰相”。而俗人称为“白衣”,如唐朝称无官职而有宰相权势之士为“白衣宰相”。佛教中白衣菩萨着白衣,坐白莲,其住处称“白处”,“白”象征着菩萨淳淳之心。(刘波,2007:118)
  3.民俗风情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俗习惯,这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белый 和white是俄英民族的崇尚色,在俄英民族的婚礼上,新娘身披白色婚纱,给人一种圣洁高雅的美感,象征着未来婚姻生活的幸福。因此 белый 和white具有“纯洁、幸福”等联想意义。相反,白色在中国却往往令人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的事情,中国人办丧事时必须穿白衣、戴白帽、系白腰带或胸配白花以示悼念。而俄英民族的葬礼上以黑色为主,人们都带黑袖章、穿黑礼服,寡妇要身着黑衣、头披黑纱等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因此чёрный和black多具有“死亡”的联想意义。
  4.政治取向
  俄国十月革命期间称反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贵族组成的军队、政党为белая армия(白军),белые банды(白匪),这里的“白”即反動的、反革命的。随着十月革命思想传入中国,这一转义进入了汉语,如针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的白匪、白区。
  5.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最独特的元素,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例如:在俄罗斯因潮湿的天气而出现的 изба(木屋)分为“белая изба”(白木屋) 和 “чёрная изба”(黑木屋)。这里白木屋即“干净的木屋”,因为房间里有可以排烟的烟囱,而黑木屋即“脏的木屋”,因为房间里没有可以排烟的烟囱,烟会使房间变得很脏。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中有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其中“黑脸”就代表了刚直不阿、憨厚的形象,而“白脸”却代表了奸诈狡猾之人。
  三、结语
  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强调语言不能直接表征现实的世界。“在现实情景与反映该语言现实的话语之间,有一个中间阶段——为特殊目的而对现实情景进行切分的阶段”。(Шахнарович、Юрьева,1990:21)。这个阶段就是指人的思维世界,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其对世界的表征也就不同。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对俄英汉民族颜色词“黑”“白”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作了成因分析,折射出俄英汉民族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色彩观、世界观,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俄英汉语中的“黑”“白”文化。
  参考文献:
  [1]Шахнарович А.М.,Юрьева Н.М.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семантики и грамматики[M].М.,1990.
  [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华劭.语言经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刘波.从语言世界图景看俄汉“黑”“白”熟语[J].孝感学院学报,2010(1).
  [5]刘波.黑白之魅——俄汉服饰色彩的文化表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6]吴国华,彭文钊.论语言世界图景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7]王蜀豫.现代日语基本颜色词再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都知道定语的形式标志是结构助词“的”,那么用“的”、不用“的”和可用可不用“的”的现象存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外国留学生在这方面经常会受到困扰,以至于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本文从对结构助词“的”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开始,然后根据所阅读的文献以及平时与留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列举出他们在这方面经常会出现的偏误现象并且对此加以分析,重点归纳影响定语用不用“的”的因素,最后分析了教师如何进行
摘要: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呈现出高标准和新要求。英语(旅游)专业具有英语语言文化和旅游知识两大模块,当前对于本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呈现出专业认知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目标性和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与市场需求欠缺协调性等困境。通过对英语(旅游)专业特性和学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来反思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即建设“专业课教师 辅导员
摘要:作为克尔凯郭尔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苏格拉底身上所展现出的伦理的个体实践精神,深为克尔凯郭尔所崇拜,这种极富实践精神的伦理生活,是一种生存境界,其在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是一种与美学、信仰构成的非此即彼的选择,并且对其个人而言,信仰的生活是他所追求的。信仰境界与伦理境界的关系并不是同一个平面中的矛盾关系,而是处于不同平面中的超越关系,对于克尔凯郭尔而言,信仰的境界超越二者。而由苏格拉底所开
高校教師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摘要:我国现行《公司法》着力于公司资本的制度革新,取消了最低资本额的限制,放宽了注册资本的登记条件,简化公司注册登记的事项,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但如果从升维视角对我国《公司法》进行检视与解读,我国《公司法》仍然受历史沉疴与现实困境的困扰,尚需作出相应的完善。  关键词:升维视角 公司法 历史沉疴 离相解读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摘要:本文旨在用PQ4R的阅读学习策略来指导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美经典文学课程。首先指出了传统经典文学课程学习的现状及不足,分析了PQ4R阅读学习策略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美经典文学课程的有效帮助。以毛姆经典短篇小说《雨》为例,具体讲解了PQ4R的六个步骤中每一步如何操作。  关键词:学习策略 PQ4R 英美经典文学 毛姆 《雨》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
摘要:高校家政学本科专业經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服务社会,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体系。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为例,展示了高校家政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双师型的师资力量、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信 服务”的专业信念培养体系、“课内 课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建设情况,以期对家政学专业未来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家政学本科 人才培养 特色  中图分类
摘要:学习英语语言,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研究《新概念英语》文本里隐含的英国文化,揭示英国人惯用冷幽默礼貌地表露不满、掩饰尴尬;节制谨慎、不沉迷美味享受,热衷打理花园、保护隐私、拘谨、不善与陌生人交谈,敏感的阶层意识体现于日常用语和虚伪的谈钱禁忌。英国文化不仅有别于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也有很大差异。了解英国人典型的言行潜规则,分清英美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顺利实现跨文
摘要: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文化习俗翻译离不开特定的翻译策略,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习俗的世界性传播。  关键词:饮食文化习俗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文化转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
摘要:基于Feder模型的思想,构造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这两个部门,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4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浙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教育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教育部门,加快非教育部门的快速发展非常必要,这符合浙江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要求;(2)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具有正效应,加快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未来,浙江需要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