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谜藏在这10个地方(五)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地球
  它是什么?
  围绕一颗G型恒星公转,主要由硅组成的岩石质行星
  它在哪里?
  在你脚下
  涉及的谜团
  地球之外还有其他生命吗?
  1990年12月8日晚上,一艘飞船在地球上空960千米高处掠过。它一边飞,一边扫描地球表面,试图寻找能显示生命活动的迹象。
  这不是外星飞船。这艘名为“伽利略”号的飞船是我们地球人自己的,正被派往木星执行任务。但是在飞往木星之前,美国宇航局根据著名科学家卡尔·萨根的建议,让它先绕地球半圈,进行一场模拟实验,看看如果一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在太空中,飞船能探测到哪些能显示生命活动的迹象?果然,“伽利略”号探测到了丰富的水、氧气、甲烷和一种吸收红光的色素。这些综合起来,“强烈暗示”地球上有生命活动。
  地球仍然是我们迄今所知宇宙中唯一拥有液态水的地方。我们现在寻找外星生命有一个默认的假设:它们类似地球生命,也需要液态水。但是,考虑到银河系中的行星数量(更不用说整个宇宙了),有水的地方应该不会独此一家。
  在太阳系中,首位候选者是火星。几乎可以肯定,火星表面过去有过海洋,可能至今地下都保留有少量的液态水。其次,还有土星和木星的一些冰质卫星,尤其是土卫二和木卫二。虽然它们的表面是冰,但冰下却是液态的海洋。它们还富含矿物质,对于生命的诞生十分有利。
  在太阳系外,主要的搜寻目标是那些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岩石质行星;或者是黯淡的红矮星系统中,那些位于“适宜居住带”上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岩石质行星。
  但是,液态水真是生命诞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吗?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敢十分肯定。我们只知道,有液态水存在对于生命的出现是十分有利的,但这只是充分条件,是不是必须得如此呢,我们可不知道。因为对于什么是生命的出现和延续所必需的这一问题,依然有待研究。生命的特征无非是能新陈代谢和繁衍后代。像生命的繁衍,以前认为离不开DNA,但现在科学家用别的材料合成出有别于天然DNA的人工DNA(你可以不把它叫DNA,叫别的名字),一样可以完成这项任务,那你还认为生命离不开DNA吗?
  所以在寻找外星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弃“地球中心主义”,扩大搜寻范围。那些环绕棕矮星、白矮星和红巨星运转的系外行星;同时环绕两颗恒星运行的环双星行星;没有大气层的行星;甚至环绕气态巨行星运转的系外卫星;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光顾对象。
  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也有这样一些类似的目标。比如土星的卫星泰坦,它上面替代液态水的是碳氢化合物的湖泊,那里也可能成为另类生命的家园。更进一步的目标还包括金星,甚至冥王星的大气。随着我们对土卫二、泰坦和木卫二的探测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在系外行星上探测生命的技术的发展,也许我们这颗孤独的有生命的星球很快会找到一些伙伴。
  10、宇宙
  它是什么?
  所有一切
  它在哪里?
  一切地方
  涉及的谜团
  为什么宇宙中会有物质存在?
  在过去一百年里,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对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做了最好的描述。但是,它有一个尴尬的瑕疵——它不能解释我们的存在!
  事实上,更糟糕的是:标准模型反而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存在。它说,正反物质是同时在宇宙大爆炸中创造出来的,两者不多不少,应该一样多。但我们知道,这两种东西彼此不好相处,一接触就会相互湮灭,化为一道白光。所以,按理这些个“死亡派对”在宇宙诞生的第一秒内,就应该相互毁灭,最后留下一个除了光,什么物质也没有的宇宙。那样的话,当然就更不会有行星、恒星和生命了。
  但既然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从容地谈着这一切,说明事情并没有“按理”去发生,所以必定有某种原因,让物质赢得了胜利。
  一种解释是,反物质只是隐藏了起来:其中的一些正反物质,不知何故,逃脱了“死亡派对”,躲在某些个较为安全的小角落里,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最终反物质跑到了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存在仅由反物质组成的恒星和星系,而且这样一个反物质的世界里,反物质跟我们这个世界的正物质一样多。
  这解释听起来似乎很“耳顺”,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存在反物质世界的蛛丝马迹。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早期宇宙中一定存在某种机制,打破了正反物质之间的平衡,使得制造出的物质多于反物质。这样,在大规模的相互湮灭之后,还有一部分物质剩了下来。正是这些剩下的物质,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恒星、星系等这些东西。
  事实上,在微观世界,某些涉及正反粒子的相互作用中,确实存在打破正反物质平衡的某些机制。比如,在一种叫“CP对称性破缺”过程中,产生的粒子就比反粒子多了那么一点点。但令人失望的是,它只有我们期望的10亿分之一左右,依然无法解释宇宙中的物质-反物质不平衡。
  一些人希望在中微子中找到答案。我们对这些难以捕捉的、而形状又会变化的粒子知之甚少。中微子有三种: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三种中微子还会相互变换。物理学家在它们玩“变形记”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明显的CP对称性破缺现象。此外,我们还知道它们有微小的质量,而这也违反了标准模型;因为按标准模型预言,它们应该是无质量的。
  要想让小小中微子来解释“物质多于反物质”这个大问题,需要假设在中微子家族中存在一种更重的中微子。这样,宇宙中物质多于反物质就可以这样解释:这种更重的中微子在宇宙早期衰变为较轻的中微子时,因CP对称性破缺,使得它们更多地选择成为物质,而非反物质。这样就打破物质和反物质的平衡,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物质世界。
  但中微子本来就是一种难以捕捉的粒子,要找到一种新的中微子,那更是难上加难。(连载完)
  拓展阅读
  CP对称性破缺
  CP对称性破缺也叫CP不守恒。其中,P叫宇称,C叫电荷。CP对称事实上涉及两个对称,即宇称对称(P对称)和电荷对称(C对称)。
  宇称对称其实就是左右对称。设想你摆好一套实验装置,准备测量一个原子核的衰变。在这套装置边上摆一面大镜子,你会发现,在镜像世界里,左右都颠倒过来了。此外颠倒的还包括粒子的自旋方向,顺时针变逆时针,或者反过来。
  假设这个原子核衰变时,朝顺着自旋方向和逆著自旋方向发射电子,但比例是不一样的: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顺着自旋方向发射出去的电子占60%,逆着自旋方向发射出去的电子占40%。
  宇称守恒就是说,假如有一个科学家在镜像世界里做这个实验——你或许会好奇地问:科学家怎么到镜像世界去做实验呢?其实,他们不必跑到镜子里去,只要把实验装置都按镜像所显示的那样去安排就是了——实验结果应该跟真实世界中做这个实验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发射的电子也还是顺着自旋方向占60%,逆着自旋方向占40%。这个想法似乎再自然不过了,是不是?但很遗憾,自然界并不遵循你这个想法。做同样一个实验,在真实世界和镜像世界中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比如在镜像世界,发射的电子顺着自旋方向占70%,逆着自旋方向占30%。这就是宇称不守恒。李政道和杨振宁就是因为提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奖的。
  后来有人提出,那我们在此基础上,把涉及实验的所有粒子也都“反”一下,换成它的反粒子,情况如何?这就相当于在左右颠倒的镜像世界里,再把正反粒子也颠倒过来。也就相当于在镜像世界,去测量这个原子核的反粒子发射出的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在两个方向上的比例。
  如果与真实世界结果相同,那就是CP守恒;如果结果不一样,那就是CP不守恒,或者CP对称性破缺。
  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结果一样,说明CP守恒;但物理学家也发现,在少数一些情况下,两者结果不一致,这说明CP对称性破缺了。
其他文献
铀是锕系元素中的一种金属,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也是自然界最重的元素,含有92个质子和92个电子,像每一个比铅(有82个质子和82个电子)重的元素一样,铀不稳定,会逐渐分解,散发出电离辐射粒子。  由于原子中的中子数量不同,自然界存在几种铀同位素,分别是铀-238、铀-235和铀-234,其他一些同位素则是人造的。所有铀同位素都不稳定,但只有一种适合核链式反应,即铀-235。  当铀-235的原子核
期刊
星系扁扁的形状其实要归功于角动量。在角动量的作用下,天体会围绕星系的中心做质心运动,并且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平面。即使星系内单个天体的轨道发生些许变化,这些天体围绕星系中心旋轉的总角动量是不变的,即角动量守恒。想象一个垂直于星系旋转轴的平面,不同天体相对于平面向上和向下的动量都抵消了,只有保持天体绕中心旋转的动量保留了下来。  英国健康基金会高管  亚历山大·富兰克林·陈
期刊
尽管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做许多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导盲犬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盲人。  动物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狗具有“心理理论”,即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狗能够理解我们与它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狗在做一些事情前,总是会望向主人的脸,试图从主人的表情中了解到一些信息,以推测自己是否应该做某事。然而,动物心理学家对比观察了导盲犬和普通宠物犬望向主人的次数,发现两种犬的差别不大,因此,導盲犬应该是不知道它们
期刊
中国古代曾经产生过很多预言,其中有名的预言有《易经》《推背图》《河图洛书》等曾预言了一系列未来事件并得到了证实。中国古预言在这世界上不是属于独立存在的奇迹,通过深究中国古预言的秘密,能够证实和揭示这世界一系列的真相。  单向性被证明现象  什么是单向性被证明现象?假设在纸上随机地写一组二十位的数字,不让其他任何人看到,让别人按顺序把前十五位猜出来,这是不可能猜对的事情。但如果那个人真的全部说对了呢
期刊
我们都知道混合某两种颜色,可以得到第三种颜色,而颜色混合的规律就体现在色环里。色环就是在彩色光譜中所见的长条形的色彩序列,只是将首尾连接在一起,使红色连接到另一端的紫色,就形成环状。  色环通常包括12种颜色。在这些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不能通过混合其他颜色产生;两种原色混合就会生成次生色,包括:橙、紫、绿三种颜色;原色与邻近的次生色混合就会生成三次色。另外,互补色在色环上相互正对,当两种互
期刊
袋熊是一种短腿穴居的有袋动物,它是考拉的近亲,原产于澳大利亚。同时,袋熊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生产方形粪便的动物。  袋熊的嗅觉非常敏锐,且领地意识极强,它们会将方形的粪便堆在洞穴外,因为形状特殊,这些粪便不会滚动,粪便所散发的气味可以帮助袋熊区分领地,避免冲突。同时,袋熊能够分辨出粪便中的荷尔蒙含量,确定繁殖的最佳時机。  袋熊漫长的消化过程和特殊的肠道结构帮助它们制造了方形的粪便。袋熊的消化
期刊
2019年是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还是不得不说: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恐怕还是受了登月宇航员的误导。比如在关于地球生命进化的事情上,他们挖了一个“深坑”,让我们陷进去,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月球上挖的坑不够深,没让我们看到月球的真实历史面貌。  当小行星撞击月球或其他行星时,它们会部分蒸发,并溅射到空中。当熔融碎片在空气中时,一些会冷却成微小的石英珠子,地质学家称其为“撞击性玻璃珠”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游乐园的鬼屋,或是恐怖电影吓到过?你可能会想:“实在是太恐怖了!以后再也不来鬼屋/不看恐怖片了。”实际上,适当的恐怖体验是有益的,这些体验可以让你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克服威胁,并提前学习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或恐怖经历。  丹麦的研究团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鬼屋招募了280名游客,让他们体验不同的恐惧,比如化妆成僵尸的演员、黑暗幽闭的空间等。实验发现,那些将恐惧最大化,如专注于吓到
期刊
大约40亿年前,在原始的太阳系内,除了行星之外,还有许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岩石等原始物质,这些物质是行星建造过程中的残骸,它们有的被分散到了太阳系遥远的外围,有的被捕获在木星和太阳之间,形成了特洛伊小行星带。特洛伊小行星带在太阳和木星引力的平衡作用下,和木星共用轨道,在不同的位置绕太阳运行:一组总在木星的前方运行,一组总在木星的后方运行。可以说,特洛伊小行星带是太阳系的古迹。  而美国宇航局的“露西”
期刊
也许你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也见过声响如雷神轰鸣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但你见过会变成粉红色的瀑布吗?这个神奇的瀑布就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沃特湖国家公园中,名叫卡梅伦瀑布。它为什么会变成粉色呢?  原来,瀑布的源头是加拿大洛基山脉的瓦特顿湖,这里有一些红色的沉积岩。在春季和夏季的时候,暴雨頻发,这些红色的沉积岩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红色泥沙。这些泥沙顺着雨水流动,进入瀑布上游。有的泥沙会沉积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