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我国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案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对43例LBL患者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①LBL患者中多数发病年龄较轻(中位年龄21岁),以男性为主,其中T-LBL患者的纵隔巨大肿块的发生率为63.0%;②37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1%,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67.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样治疗方案组和非霍奇金淋岂瘤(NHL)样治疗方案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4%和68.4%,CR率分别为83.3%和52.6%;③11例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明显长于ALL样治疗方案组(P值分别为0.018和0.025)和NHL样治疗方案组(P值分别为0.016和0.011).NHL样治疗方案组、ALL样治疗方案组、HSCT组的预期3年OS率分别为(14.4±9.4)%、(20.2±12.7)%和(79.5±13.1)%.结论 ①LBL常发生于年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初诊时外周血较少受累;与B-LBL相比,T-LBL常有纵隔肿块发生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浆膜腔积液.②对于高度侵袭性的LBL,应当给予强烈的ALL样治疗方案治疗,在CR1期行HSCT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其他文献
为了解移植前不同诱导治疗效果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移植后疗效的影响,我们分析了我科27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诱导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疗效。
期刊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曾经是一种最险恶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患者的出血发生率达72%~94%,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我国学者首创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治疗APL,开创了白血病与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王振义与陈竺[1]最近在为美国血液学会成立50周年的BLOOD特邀专稿中指出,以ATRA为主与蒽环类合用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0%~95%,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
期刊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8p11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是一种非典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同时具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骨髓中髓系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特征.我们对1例EMS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期刊
随着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我们观察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多数为轻、中度,易于控制,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1-2]).目前国内外有关硼替佐米导致严重肺损伤的研究较少~([3-8]).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采用VD(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06例MM患者中5例出现与硼替佐米相关的严重肺损伤,现报道如下。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主办,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定于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将就目前关于造血功能衰竭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热点问题,邀请著名专家做专题演讲及会议报告,并通过论文交流等形式进行学术讨论。现将征文有关事项
期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1-5042-7280  摘 要:随着教育课程的深入改革,个性化、综合化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生正处在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阶段,利用新型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其学习能力,给其未来发展带去积极影响。该文详细介绍了农村小班化的主要特征与语文学科开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设立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式、布置分层作业、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及加强师
脐血以其独有的特点已成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者的来源之一,自1988年世界首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成功以来以及随着世界范围内脐血库的逐步建立和完善,CBT已被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及日本越来越多地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期刊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1-5042-3749  摘 要: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是顺应现代化教育行业的基础,而采用分层教学是实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小班化教学的前提,二者共同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听课效果,还可以更好地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行业的有效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农村环境的背景下,学校要重视对小班化语文课堂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该文主要根据农村
患者,男,12岁.因眼睑水肿3d,于2002年4月来我院就诊.经MICM分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与其母HLA高分辨配型为全相合,经家属同意后于同年9月行骨髓移植。
期刊
目前DIC的诊断缺乏具体的指标,大多依赖临床的诊断.鉴于此,几个研究小组制定了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为基础的积分系统用于DIC的诊断[1].但这种诊断标准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考证,特别是急性白血病(AL)相关DIC.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33例初治AL合并DI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同时评价了第7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订的白血病DIC实验诊断标准[2]和ISTH标准在白血病相关DIC中的诊断意义
期刊